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6-dibromo-4,7-dibutylbenzo[1,2,3]trithiol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6-dibromo-4,7-dibutylbenzo[1,2,3]trithiole
英文别名
5,6-Dibromo-4,7-dibutyl-1,2,3-benzotrithiole
5,6-dibromo-4,7-dibutylbenzo[1,2,3]trithiol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4H18Br2S3
mdl
——
分子量
442.303
InChiKey
AKFSYDVHHBTCG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7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7
  • 拓扑面积:
    75.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四个稠合 TTF 单元的 α-八烷基酞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和光学性能
    摘要:
    3,6-二烷基邻苯二甲腈 (6a) 和 (6b) 在 4,5 位具有稠合 TTF 单元,由二烷基四溴苯通过五步反应(烷基:丁基和辛基)制备。化合物 6a 和 6b 在正己醇中在 120 °C 下用锂处理 3 小时,分别产生 α-八烷基四(四硫富瓦烯)酞菁(8a)和(8b)。产品结构由以下决定1H NMR、FAB MS 和 MALDI TOF MS。这1H NMR 测量是在大约 55°C 的氯仿-d 中进行的,因为它们具有更高的聚集性。8a 和8b 的电化学和光学性质通过循环伏安法和UV-vis 和MCD 光谱法进行了检测。分子轨道计算成功地再现了观察到的四(四硫富瓦烯)酞菁吸收光谱。
    DOI:
    10.1142/s1088424611003288
  • 作为产物:
    描述:
    1,4-dibutyl-2,3,5,6-tetrabromobenzene 在 1,2,3,4,5,6,7,8-八硫杂环辛烷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 作用下, 反应 24.0h, 生成 5,6-dibromo-4,7-dibutylbenzo[1,2,3]trithiole
    参考文献:
    名称:
    含四个三硫醇环的 1,4,8,11,15,18,22,25-辛烷基酞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质
    摘要:
    1,4,8,11,15,18,22,25-Octalkyl-2,3;9,10;16,17;23,24-tetrakis(o-xylylenedithio)phthalocyanines 4a–d(烷基 = 乙基,丁基通过在正戊醇中用锂处理 3,6-二烷基-4,5-(邻苯二甲硫基)邻苯二甲腈 3a-d,以中等产率制备 ((、辛基和十二烷基)。用锂/四氢呋喃/氨从 4b 和 4c 中还原去除四个邻二甲苯基团,然后用元素硫处理产生的八硫醇阴离子,分别得到新的酞菁 6b 和 6c,每个都含有四个三硫醇环,在相应的酞菁5b和5c部分脱硫和缩环反应后。酞菁的结构由1H NMR光谱和MALDI-TOF质谱确定。在紫外/可见光谱的 λmax ≈ 770 nm 处观察到 4a-d 的 Q 带的吸收,而在一个区域中发现 4b-Ni、5b、5c 和 6c 的吸收,相对于 4a 发生蓝移-d。当在浓硫酸中测量 6c
    DOI:
    10.1002/ejoc.20050065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1,4,8,11,15,18,22,25-Octalkylphthalocyanines Containing Four Trithiole Rings
    作者:Takeshi Kimura、Takahiro Suzuki、Yutaka Takaguchi、Akinori Yomogita、Takatsugu Wakahara、Takeshi Akasaka
    DOI:10.1002/ejoc.200500654
    日期:2006.3
    5-(o-xylylenedithio)phthalonitriles 3a–d with lithium in n-pentanol. Reductive removal of the four o-xylylene groups from 4b and 4c was performed with lithium/THF/ammonia, and the octathiolate anions generated were then treated with elemental sulfur to give the new phthalocyanines 6b and 6c, respectively, each containing four trithiole rings, after partial desulfurization and ring-contraction reactions of the corresponding
    1,4,8,11,15,18,22,25-Octalkyl-2,3;9,10;16,17;23,24-tetrakis(o-xylylenedithio)phthalocyanines 4a–d(烷基 = 乙基,丁基通过在正戊醇中用锂处理 3,6-二烷基-4,5-(邻苯二甲硫基)邻苯二甲腈 3a-d,以中等产率制备 ((、辛基和十二烷基)。用锂/四氢呋喃/氨从 4b 和 4c 中还原去除四个邻二甲苯基团,然后用元素硫处理产生的八硫醇阴离子,分别得到新的酞菁 6b 和 6c,每个都含有四个三硫醇环,在相应的酞菁5b和5c部分脱硫和缩环反应后。酞菁的结构由1H NMR光谱和MALDI-TOF质谱确定。在紫外/可见光谱的 λmax ≈ 770 nm 处观察到 4a-d 的 Q 带的吸收,而在一个区域中发现 4b-Ni、5b、5c 和 6c 的吸收,相对于 4a 发生蓝移-d。当在浓硫酸中测量 6c
  • 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α-octaalkylphthalocyanines with four fused TTF units
    作者:Takeshi Kimura、Toshiharu Namauo、Kaori Amano、Nobuhiro Takahashi、Yutaka Takaguchi、Tomonori Hoshi、Nagao Kobayashi
    DOI:10.1142/s1088424611003288
    日期:2011.7
    NMR, FAB MS, and MALDI TOF MS. The 1H NMR measurement was performed in chloroform-d at around 55 °C because of their higher aggregative property. Electrochem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8a and 8b were examin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UV-vis and MCD spectroscopy. Molecular orbital calculations succeeded in reproducing the observed absorption spectrum of tetrakis(tetrathiafulvaleno)phthalocyanine.
    3,6-二烷基邻苯二甲腈 (6a) 和 (6b) 在 4,5 位具有稠合 TTF 单元,由二烷基四溴苯通过五步反应(烷基:丁基和辛基)制备。化合物 6a 和 6b 在正己醇中在 120 °C 下用锂处理 3 小时,分别产生 α-八烷基四(四硫富瓦烯)酞菁(8a)和(8b)。产品结构由以下决定1H NMR、FAB MS 和 MALDI TOF MS。这1H NMR 测量是在大约 55°C 的氯仿-d 中进行的,因为它们具有更高的聚集性。8a 和8b 的电化学和光学性质通过循环伏安法和UV-vis 和MCD 光谱法进行了检测。分子轨道计算成功地再现了观察到的四(四硫富瓦烯)酞菁吸收光谱。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试剂2,5-Dibromo-3,4-dihexylthiophene 苯-1,2,4-三羧酸-丙烷-1,2,3-三醇(1:1) 碘吡咯 癸氯-二茂铁 溴代二茂铁 溴-(3-溴-2-噻嗯基)镁 派瑞林D 派瑞林 F 二聚体 氯代二茂铁 曲洛酯 异噻唑,3-氯-5-甲基- 地茂酮 四碘噻吩 四溴噻吩 四溴吡咯 四溴-N-甲基吡咯 四氯噻吩 四氟噻吩 噻菌腈 噻美尼定. 噻吩,3-溴-4-(1-辛炔基)- 噻吩,2,5-二氯-3,4-二(氯甲基)- 喷贝特 咪唑烷,2-(4-溴-5-甲基-2-呋喃基)-1,3-二甲基- 叔丁基2-溴-4,6-二氢-5H-吡咯并[3,4-D]噻唑-5-羧酸酯 叔-丁基2-溴-5,6-二氢咪唑并[1,2-A]吡嗪-7(8H)-甲酸基酯 八氟联苯烯 八氟二苯并硒吩 二苯基氯化碘盐 二联苯碘硫酸盐 二氯对二甲苯二聚体 二氯[2-甲基-3(2H)-异噻唑酮-O]的钙合物 二氯-1,2-二硫环戊烯酮 二-(3-溴-1,2,4-噻二唑-5-基)-二硫醚 二(2-噻吩基)碘鎓 [四丁基铵][Δ-三(四氯-1,2-苯二醇酸根)磷酸盐(V)] [3-(4-氯-3,5-二甲基-1H-吡唑-1-基)丙基]胺 [3-(4-氯-1H-吡唑-1-基)-2-甲基丙基]胺 [2-(4-溴-吡唑-1-基)-乙基]-二甲胺 [1-(4-溴-3-甲基-1,2-噻唑-5-基)乙亚基氨基]硫脲 [1-(4-溴-1,2-噻唑-3-基)乙亚基氨基]硫脲 [1,1'-联苯]-2,2'-二基碘鎓 [(4-碘-1,2-噻唑-5-基)亚甲基氨基]硫脲 [(4-氯-1,2-噻唑-5-基)亚甲基氨基]硫脲 N-苄基-2-氯吡咯 N-Boc-2-氨基-3-溴噻吩 N-(2-氯-4-甲基-3-噻吩)-4,5-二氢-1H-咪唑-2-胺盐酸盐 N-(2,5-二溴-1H-吡咯-1-基)-氨基甲酸叔丁酯 N,N-二甲基-5-碘-1H-吡唑-1-磺酰胺 N,N-二甲基-2-(3,4,5-三溴吡唑-1-基)丙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