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6,9,12-tetraoxapentadec-14-en-1-amine | 476430-28-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6,9,12-tetraoxapentadec-14-en-1-amine
英文别名
2-[2-[2-(2-Prop-2-enoxyethoxy)ethoxy]ethoxy]ethanamine
3,6,9,12-tetraoxapentadec-14-en-1-amine化学式
CAS
476430-28-1
化学式
C11H23NO4
mdl
——
分子量
233.308
InChiKey
KUGSSIGOZPTJS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07.4±32.0 °C(Predicted)
  • 密度:
    0.995±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7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13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2
  • 拓扑面积:
    62.9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6,9,12-tetraoxapentadec-14-en-1-amine1-羟基苯并三唑N,N-二异丙基乙胺三氟乙酸 、 N-[(dimethylamino)-3-oxo-1H-1,2,3-triazolo[4,5-b]pyridin-1-yl-methylene]-N-methylmethanaminium hexafluorophosph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4.25h, 生成 (S)-19-((((9H-fluoren-9-yl)methoxy)carbonyl)amino)-17-oxo-4,7,10,13-tetraoxa-16-azaicos-1-en-20-o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装订两个PEG化的侧链可通过熵作用提高WW结构域的构象稳定性
    摘要:
    烃钉合和PEG化是增强肽和蛋白质药物的构象稳定性和/或药代动力学性质的不同策略。在这里,我们通过在β-sheet蛋白WW的两个位置掺入天冬酰胺连接的O-烯丙基PEG低聚物,然后通过烯烃复分解法钉合PEG,来结合这些方法。相对于单独的PEG化作用,装订在一级序列中接近的两个位点的影响较小,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PEG的长度。相比之下,在一级序列中相距遥远但在三级结构中相近的两种PEG的装订则提供了更多的稳定性,这主要是由于熵的作用。聚乙二醇化+钉书钉与钉书钉的比较 在WW的相同位置进行烷基化+钉扎显示,这两种方法都提供了相似的总体构象稳定性水平。
    DOI:
    10.1039/c8ob02535e
  • 作为产物:
    描述:
    1-azido-3,6,9,12-tetraoxapentadec-14-ene 在 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100%的产率得到3,6,9,12-tetraoxapentadec-14-en-1-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装订两个PEG化的侧链可通过熵作用提高WW结构域的构象稳定性
    摘要:
    烃钉合和PEG化是增强肽和蛋白质药物的构象稳定性和/或药代动力学性质的不同策略。在这里,我们通过在β-sheet蛋白WW的两个位置掺入天冬酰胺连接的O-烯丙基PEG低聚物,然后通过烯烃复分解法钉合PEG,来结合这些方法。相对于单独的PEG化作用,装订在一级序列中接近的两个位点的影响较小,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PEG的长度。相比之下,在一级序列中相距遥远但在三级结构中相近的两种PEG的装订则提供了更多的稳定性,这主要是由于熵的作用。聚乙二醇化+钉书钉与钉书钉的比较 在WW的相同位置进行烷基化+钉扎显示,这两种方法都提供了相似的总体构象稳定性水平。
    DOI:
    10.1039/c8ob02535e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Controllable Self-Assembly of a Novel Coronene Bisimide Amphiphile
    作者:K. Venkata Rao、Subi J. George
    DOI:10.1021/ol100864e
    日期:2010.6.4
    The synthesis of an amphiphilic coronene bisimide (Amph-CBI) and its self-assembly in THF/water through π−π stacking and solvophobic interactions are reported. Spect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studies revealed a bilayer like self-assembly of the coronene amphiphile to different kinds of one-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s, such as nanotubes and nanotapes, which can be controlled by solvent composition.
    报道了两亲性二苯并双酰亚胺(Amph-CBI)的合成及其通过π-π堆积和疏溶剂相互作用在THF /中的自组装。光谱学和显微学研究揭示了双层,如日冕两亲物的自组装成不同种类的一维纳米结构,例如纳米管和纳米带,其可以通过溶剂组成来控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