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hydroxyphenyl)bezoxazole-6-carbaldehyde | 774584-07-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hydroxyphenyl)bezoxazole-6-carbaldehyde
英文别名
2-(2-hydroxyphenyl)benzo[d]oxazole-6-carbaldehyde;2-(2-Hydroxyphenyl)-1,3-benzoxazole-6-carbaldehyde
2-(2-hydroxyphenyl)bezoxazole-6-carbaldehyde化学式
CAS
774584-07-5
化学式
C14H9NO3
mdl
——
分子量
239.23
InChiKey
QGQHNDWJOLANE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04.3±20.0 °C(Predicted)
  • 密度:
    1.367±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63.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丙二腈2-(2-hydroxyphenyl)bezoxazole-6-carbaldehyde哌啶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53%的产率得到2-[2-(2-hydroxyphenyl)bezoxazol-6-ylmethylene]malo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产生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态的强溶剂致变色荧光
    摘要: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报告了受体取代的 2-(2'-羟基苯基)苯并恶唑 (HBO) 的酮发射中的一种特殊的正溶剂化变色现象,它源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ESIPT),然后是分子内电荷转移 (ICT) 和随后的溶剂松弛。在这项工作中首次观察到的由 ESIPT 触发的增强型 ICT 特性的这种瞬态演变是快速超极化调制器的新概念以及独特的溶剂化变色行为的原因。
    DOI:
    10.1021/ja047815i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产生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态的强溶剂致变色荧光
    摘要: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报告了受体取代的 2-(2'-羟基苯基)苯并恶唑 (HBO) 的酮发射中的一种特殊的正溶剂化变色现象,它源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ESIPT),然后是分子内电荷转移 (ICT) 和随后的溶剂松弛。在这项工作中首次观察到的由 ESIPT 触发的增强型 ICT 特性的这种瞬态演变是快速超极化调制器的新概念以及独特的溶剂化变色行为的原因。
    DOI:
    10.1021/ja047815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rystal structure,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and DFT studies of 2-(2-hydroxyphenyl)benzo[d]oxazole-6-carbaldehyde
    作者:Kew-Yu Chen
    DOI:10.1080/15421406.2015.1069465
    日期:2016.1.22
    Abstract The title compound 2-(2-hydroxyphenyl)benzo[d]oxazole-6-carbaldehyde (1a)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Compound 1a possesses intramolecular C–H···O and O–H···N hydrogen bonds, which generate S(5) and S(6) rings, respectively. Intermolecular π–π stacking is observed in the crystal structure, which links a pair of molecules into a cyclic centrosymmetric
    摘要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2-(2-羟基苯基)苯并[d]恶唑-6-甲醛(1a),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a具有分子内C–H…O和O–H…N氢键,分别生成S(5)和S(6)环。在晶体结构中观察到分子间 π-π 堆积,将一对分子连接成环状中心对称二聚体。晶体结构通过三个不同的分子间 C-H···O 氢键进一步稳定,将分子连接成一个连续的三维框架。还报告了其光谱特性和互补密度泛函理论 (DFT) 计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