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R,10R)-4-(tert-butyldimethylsilanyloxy)pentadec-1-en-10-yl pent-4'-enoate | 195449-39-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R,10R)-4-(tert-butyldimethylsilanyloxy)pentadec-1-en-10-yl pent-4'-enoate
英文别名
[(6R,12R)-12-[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pentadec-14-en-6-yl] pent-4-enoate
(4R,10R)-4-(tert-butyldimethylsilanyloxy)pentadec-1-en-10-yl pent-4'-enoate化学式
CAS
195449-39-9
化学式
C26H50O3Si
mdl
——
分子量
438.767
InChiKey
ZAZQMMJJQQWQSY-RPWUZVMV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68.1±40.0 °C(Predicted)
  • 密度:
    0.887±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36
  • 重原子数:
    3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1
  • 拓扑面积:
    35.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R,10R)-4-(tert-butyldimethylsilanyloxy)pentadec-1-en-10-yl pent-4'-enoateGrubbs catalyst first generationtitanium(IV) isopropylat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80%的产率得到(E)-(8R,14R)-8-(tert-Butyl-dimethyl-silanyloxy)-14-pentyl-oxacyclotetradec-5-e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过渡金属催化 C-C 键形成的 (+)-蓖麻酸内酯和 (-)-Gloeosporone 的全合成
    摘要:
    提出了大环内酯 (R)-(+)-蓖麻酸内酯 (6) 和 (-)-gloeosporone (7)(一种真菌萌发自我抑制剂)的全合成,它们明显比任何一种更短且更有效。以前在文献中报道过这些目标的方法。它们都受益于通过使用钌卡宾 1a 作为催化剂前体的闭环烯烃复分解 (RCM) 的 1,ω-二烯大环化的显着容易性。在催化量的 Ti(OiPr)4 和双三氟甲磺酸酰胺 18 存在下,通过二烷基锌试剂与醛的对映选择性加成和/或 Keck 等人开发的醛的立体选择性烯丙基化,很容易形成二烯底物。使用烯丙基三丁基锡烷与由 Ti(OiPr)4 和 (S)-(-)-1,1'-bi-2-naphthol 形成的催化剂组合。
    DOI:
    10.1021/ja9719945
  • 作为产物:
    描述:
    dipentylzinc咪唑titanium(IV) isopropylate4-二甲氨基吡啶1-氯-N,N,2-三甲基丙烯胺 、 (1S,2S)-1,2-(N,N'-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ylamino))cyclohexane 、 S-1,1'-联-2-萘酚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三氟乙酸 为溶剂, 反应 40.0h, 生成 (4R,10R)-4-(tert-butyldimethylsilanyloxy)pentadec-1-en-10-yl pent-4'-e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过渡金属催化 C-C 键形成的 (+)-蓖麻酸内酯和 (-)-Gloeosporone 的全合成
    摘要:
    提出了大环内酯 (R)-(+)-蓖麻酸内酯 (6) 和 (-)-gloeosporone (7)(一种真菌萌发自我抑制剂)的全合成,它们明显比任何一种更短且更有效。以前在文献中报道过这些目标的方法。它们都受益于通过使用钌卡宾 1a 作为催化剂前体的闭环烯烃复分解 (RCM) 的 1,ω-二烯大环化的显着容易性。在催化量的 Ti(OiPr)4 和双三氟甲磺酸酰胺 18 存在下,通过二烷基锌试剂与醛的对映选择性加成和/或 Keck 等人开发的醛的立体选择性烯丙基化,很容易形成二烯底物。使用烯丙基三丁基锡烷与由 Ti(OiPr)4 和 (S)-(-)-1,1'-bi-2-naphthol 形成的催化剂组合。
    DOI:
    10.1021/ja971994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Gloeosporone, a fungal autoinhibitor of spore germination using a π-allyltricarbonyliron lactone complex as a templating architecture for 1,7-diol construction
    作者:Steven V. Ley、Ed Cleator、Jürgen Harter、Christopher J. Hollowood
    DOI:10.1039/b308793j
    日期:——
    The synthesis of the germination self-inhibitor (−)-Gloeosporone is reported. The embedded 1,7-diol motif in the product is constructed by an ironcarbonyl tether controlled Mukaiyama aldol reaction. The key step in the synthesis is the reductive removal of the ligating iron species by treatment of an acetoxycomplex 6 with lithium naphthalenide.
    报告了萌芽自我抑制剂(â)-Gloeosporone的合成。产品中嵌入的 1,7 二醇基团是通过铁碳拴控制的 Mukaiyama 醛醇反应形成的。合成的关键步骤是用萘化锂处理乙酰氧基络合物 6,从而还原去除配位铁。
  • Total Syntheses of (+)-Ricinelaidic Acid Lactone and of (−)-Gloeosporone Based on Transition-Metal-Catalyzed C−C Bond Formations
    作者:Alois Fürstner、Klaus Langemann
    DOI:10.1021/ja9719945
    日期:1997.10.1
    Total syntheses of the macrolides (R)-(+)-ricinelaidic acid lactone (6) and (−)-gloeosporone (7), a fungal germination self-inhibitor, are presented, which are distinctly shorter and more efficient than any of the previous approaches to these target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Both of them benefit from the remarkable ease of macrocyclization of 1,ω-dienes by means of ring-closing olefin metathesis
    提出了大环内酯 (R)-(+)-蓖麻酸内酯 (6) 和 (-)-gloeosporone (7)(一种真菌萌发自我抑制剂)的全合成,它们明显比任何一种更短且更有效。以前在文献中报道过这些目标的方法。它们都受益于通过使用钌卡宾 1a 作为催化剂前体的闭环烯烃复分解 (RCM) 的 1,ω-二烯大环化的显着容易性。在催化量的 Ti(OiPr)4 和双三氟甲磺酸酰胺 18 存在下,通过二烷基锌试剂与醛的对映选择性加成和/或 Keck 等人开发的醛的立体选择性烯丙基化,很容易形成二烯底物。使用烯丙基三丁基锡烷与由 Ti(OiPr)4 和 (S)-(-)-1,1'-bi-2-naphthol 形成的催化剂组合。
  • Cleator, Ed; Harter, Juergen; Ley, Steven V., Heterocycles, 2004, vol. 62, p. 619 - 633
    作者:Cleator, Ed、Harter, Juergen、Ley, Steven V.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