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I-amino-6-II-VII-hexaazido-6I-VII-heptadeoxy-2I-VII,3I-VII-tetradeca-O-methylcyclomaltoheptaose | 1429125-58-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I-amino-6-II-VII-hexaazido-6I-VII-heptadeoxy-2I-VII,3I-VII-tetradeca-O-methylcyclomaltoheptaose
英文别名
6I-amino-6-II-VII-hexaazido-6I-VII-heptadeoxy-2I-VII,3I-VII-tetradeca-O-methylcyclomaltoheptaose;6I-amino-6II-VII-hexaazido-6I-VII-heptakis(6-deoxy-2,3-di-O-methyl)cyclomaltoheptaose
6I-amino-6-II-VII-hexaazido-6I-VII-heptadeoxy-2I-VII,3I-VII-tetradeca-O-methylcyclomaltoheptaose化学式
CAS
1429125-58-5
化学式
C56H93N19O28
mdl
——
分子量
1480.46
InChiKey
ZSBMEWTZKUQTNT-YKIOMNDO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
  • 重原子数:
    103.0
  • 可旋转键数:
    27.0
  • 环数:
    2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577.02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35.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I-amino-6-II-VII-hexaazido-6I-VII-heptadeoxy-2I-VII,3I-VII-tetradeca-O-methylcyclomaltoheptaose1,6-己二异氰酸酯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94%的产率得到6I,6I-(hexane-1,6-diyl)bis[6II-VII-hexaazido-6I-VII-deoxy-(2,3-di-O-methyl)cyclomaltoheptaos-6I-ylurea]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分子载体设计的DNA-环糊精纳米颗粒形态的质粒模板控制,可有效传递基因。
    摘要:
    通过质粒DNA(pDNA)和单异构体纳米大小的大分子(分子纳米颗粒)的复合工程化自组装的上层建筑是一种有前途的基因传递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可以通过化学剪裁在原子水平上精确模制载体的功能和整体架构,从而为结构/自组装/ pDNA传递关系研究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超越此概念,通过共价二聚化明智地预组织基于环糊精(CD)的分子纳米颗粒中的功能元素,在这里我们证明可以调节所得纳米复合物(CDplexes)的形态,从球形到椭圆形,棒状或蠕虫状的纳米粒子,这使得有可能了解其形状依赖性转染特性。实验结果与从螯合相互作用转变为交联相互作用(从初级面连接到次级面连接的CD二聚体)相一致,pDNA伴侣充当了有效负载和模板。最有趣的是,不同的细胞转染效率受到CDplex形态修饰的不同影响,从而确定了将组织选择性DNA输送至体内的最佳原型。
    DOI:
    10.1002/chem.201705723
  • 作为产物:
    描述:
    heptakis-(2,3-di-O-methyl-6-deoxy-6-azido)-cyclomaltoheptaose1,3-丙二硫醇 、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异丙醇 为溶剂, 以40%的产率得到6I-amino-6-II-VII-hexaazido-6I-VII-heptadeoxy-2I-VII,3I-VII-tetradeca-O-methylcyclomaltoheptaos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分子载体设计的DNA-环糊精纳米颗粒形态的质粒模板控制,可有效传递基因。
    摘要:
    通过质粒DNA(pDNA)和单异构体纳米大小的大分子(分子纳米颗粒)的复合工程化自组装的上层建筑是一种有前途的基因传递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可以通过化学剪裁在原子水平上精确模制载体的功能和整体架构,从而为结构/自组装/ pDNA传递关系研究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超越此概念,通过共价二聚化明智地预组织基于环糊精(CD)的分子纳米颗粒中的功能元素,在这里我们证明可以调节所得纳米复合物(CDplexes)的形态,从球形到椭圆形,棒状或蠕虫状的纳米粒子,这使得有可能了解其形状依赖性转染特性。实验结果与从螯合相互作用转变为交联相互作用(从初级面连接到次级面连接的CD二聚体)相一致,pDNA伴侣充当了有效负载和模板。最有趣的是,不同的细胞转染效率受到CDplex形态修饰的不同影响,从而确定了将组织选择性DNA输送至体内的最佳原型。
    DOI:
    10.1002/chem.20170572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mplementing the “Catch-and-Release” Concept into a Simple Method for Regioselective Cyclodextrin Modification
    作者:Iris Pflueger、Juan M. Benito
    DOI:10.1021/ol400641n
    日期:2013.5.17
    Differentiation of specific positions in axial-symmetrical cyclodextrins (CDs), exhibiting a dense display of identical functional groups, is challenging. A novel strategy toward this goal that exploits a solid matrix to display the complementary reagent functionalities sufficiently far from each other to prevent CDs from reacting through more than one site is reported. Using a "catch-and-release" process based on the Staudinger reaction, the utility of this concept to easily produce complex CD functionalization patterns in one pot and without any purification step is demonstrate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