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Isopropoxybenzocylobutenone | 350792-45-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Isopropoxybenzocylobutenone
英文别名
6-isopropoxybenzocyclobuten-1-one;5-Propan-2-yloxybicyclo[4.2.0]octa-1(6),2,4-trien-7-one
6-Isopropoxybenzocylobutenone化学式
CAS
350792-45-9
化学式
C11H12O2
mdl
——
分子量
176.215
InChiKey
WRVLHJWKOAGQI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6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Isopropoxybenzocylobutenone正丁基锂 、 benzyltrimethylazanium tribroman-2-uide 、 zinc(II) chloride 作用下, 以 乙醚正己烷溶剂黄146 为溶剂, 反应 24.33h, 生成 3-bromo-1-(3-chloropropynyl)-6-isopropoxybenzocyclobuten-1-ol
    参考文献:
    名称:
    从6-烷氧基苯并环丁烯酮方便地制备官能化的1,8-二加氧萘。
    摘要:
    从容易获得的6-烷氧基苯并环丁烯酮开始,已经开发了另一种合成萘结构单元1-4的途径。由于丙炔基苯并环丁烯醇的热解仅以低产率提供萘,因此研究了烯丙基取代的苯并环丁烯醇。所需的烯丙基前体是通过两步程序制备的,该程序包括通过羟基氧化直接还原由将硫代炔丙基氯加至苯并环丁烯酮而制得的氯炔丙基苯并环丁烯醇。烯丙醇的热解以良好的收率得到了所需的萘。
    DOI:
    10.1021/jo015887b
  • 作为产物:
    描述:
    2-溴-6-异丙氧基苯酚吡啶正丁基锂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3.0h, 生成 6-Isopropoxybenzocylobute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An Efficient Preparation of 6-Alkoxy-substituted Benzocyclobutenones
    摘要:
    一种高效获取3-烷氧基苯炔的简捷路线已被开发出来,其起始于容易获得的化合物。这使得可以快速获取6-烷氧基苯并环丁烯酮,这些是有价值的合成中间体。
    DOI:
    10.1055/s-2001-1276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vergent Coupling of Benzocyclobutenones with Indoles via C−H and C−C Activations
    作者:Hong Lu、Tian‐Tian Zhao、Jin‐Hua Bai、Dan Ye、Peng‐Fei Xu、Hao Wei
    DOI:10.1002/ange.202010244
    日期:2020.12.21
    selective divergent coupling reactions of benzocyclobutenones and indoles, in which the chemoselectivity is controlled by catalysts, are reported herein. The substrates undergo C2(indole)–C8(benzocyclobutenone) coupling to produce benzylated indoles and benzo[b]carbazoles in the Ni‐ and Ru‐catalyzed reaction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selectivity pattern C2(indole)–C2(benzocyclobutenone) coupling to form
    摘要本文报道了苯并环丁烯酮吲哚的高选择性发散偶联反应,其中化学选择性由催化剂控制。底物经过 C2(吲哚)–C8(苯并环丁烯酮)偶联,产生苄基化吲哚和苯并[乙]催化反应中的咔唑。在 Rh 催化反应中观察到完全不同的 C2(吲哚)-C2(苯并环丁烯酮)偶联形成芳基化吲哚的选择性模式。初步机制研究表明反应途径中存在 C−H 和 C−C 激活。该方案的合成效用通过从代表性产品中选择性合成三种不同类型的咔唑来证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