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ris(3-chloropropyl) orthoformate | 38565-66-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ris(3-chloropropyl) orthoformate
英文别名
tris-(3-chloro-propoxy)-methane;orthoformic acid tris-(3-chloro-propyl) ester;3-Chloro-1-propyl-orthoformate;1-[Bis(3-chloropropoxy)methoxy]-3-chloropropane
tris(3-chloropropyl) orthoformate化学式
CAS
38565-66-1
化学式
C10H19Cl3O3
mdl
——
分子量
293.618
InChiKey
ZJZLMBIBWLHAP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145 °C(Press: 2 Torr)
  • 密度:
    1.187±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12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27.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ris(3-chloropropyl) orthoformate5-氯-3-苯基-2,1-苯并异噻唑三氟化硼乙醚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5-chloro-1-(3-chloro-propyl)-3-phenyl-benzo[c]isox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参考文献:
    名称:
    Nakagawa,Y. et al.,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1972, vol. 20, p. 2209 - 2214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原甲酸三乙酯3-氯-1-丙醇 以71%的产率得到tris(3-chloropropyl) orthoformate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of tetrahydrofurans from active methylene compounds via radical cyclization
    摘要:
    DOI:
    10.1021/jo00374a03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reparation of Orthoesters Having Functional Group
    作者:Javad Azizian
    DOI:10.1246/bcsj.45.2235
    日期:1972.7
  • MORIYA OSAMU; URATA YOSHIKIYO; IKEDA YOSHIKAZU; UENO YOSHIO; ENDO TAKESHI, J. ORG. CHEM., 51,(1986) N 24, 4708-4709
    作者:MORIYA OSAMU、 URATA YOSHIKIYO、 IKEDA YOSHIKAZU、 UENO YOSHIO、 ENDO TAKESHI
    DOI:——
    日期:——
  • Nakagawa,Y. et al.,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1972, vol. 20, p. 2209 - 2214
    作者:Nakagawa,Y. et al.
    DOI:——
    日期:——
  • Synthesis of tetrahydrofurans from active methylene compounds via radical cyclization
    作者:Osamu Moriya、Yoshikiyo Urata、Yoshikazu Ikeda、Yoshio Ueno、Takeshi Endo
    DOI:10.1021/jo00374a038
    日期:1986.1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