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henyl (2-(trifluoromethoxy)phenyl)carbamat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henyl (2-(trifluoromethoxy)phenyl)carbamate
英文别名
phenyl N-[2-(trifluoromethoxy)phenyl]carbamate
phenyl (2-(trifluoromethoxy)phenyl)carbamat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4H10F3NO3
mdl
——
分子量
297.234
InChiKey
VOZIWKXJBSTPM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7
  • 拓扑面积:
    47.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6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phenyl (2-(trifluoromethoxy)phenyl)carbamate一水合肼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乙醇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2-((5-(4-nitrophenyl) furan-2-yl) methylene)-N-(2-(trifluoromethoxy)phenyl) hydrazine-1-carbox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半咔唑酮类化合物作为阿尔茨海默氏病有效Ryanodine receptor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生物学活性
    摘要:
    Ryanodine受体(RyRs)是重要的配体门控Ca 2+通道。它们的过度活化导致肌浆网中Ca 2+泄漏,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在这项研究中,设计并合成了三类基于丹特罗并带有半卡巴zone和咪唑基部分的新型有效RyR1抑制剂,并评估了它们的生物学活性。使用单细胞钙成像方法,使用丹特灵作为阳性对照,在R614C细胞系中测试了26种目标化合物的钙超载抑制活性。初步研究表明,化合物12a抑制了Ca 2+的释放,这是由存储超负荷诱导的Ca 2+所证明的。在0.1μM,3μM和10μM时释放(SOICR)(31.5±0.1%,77.2±0.1%,93.7±0.2%)。对接模拟结果表明,化合物12a可以结合RyR1蛋白的活性位点。莫里斯水迷宫测试表明,化合物12a显着改善了AD模型小鼠的认知行为。目前我们实验室正在对该系列衍生物的结构优化进行进一步研究。
    DOI:
    10.1016/j.bmc.2020.115891
  • 作为产物:
    描述:
    邻氨基三氟甲氧基苯氯甲酸苯酯 在 sod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酸乙酯 为溶剂, 反应 6.25h, 以62.2%的产率得到phenyl (2-(trifluoromethoxy)phenyl)carbam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半咔唑酮类化合物作为阿尔茨海默氏病有效Ryanodine receptor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生物学活性
    摘要:
    Ryanodine受体(RyRs)是重要的配体门控Ca 2+通道。它们的过度活化导致肌浆网中Ca 2+泄漏,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在这项研究中,设计并合成了三类基于丹特罗并带有半卡巴zone和咪唑基部分的新型有效RyR1抑制剂,并评估了它们的生物学活性。使用单细胞钙成像方法,使用丹特灵作为阳性对照,在R614C细胞系中测试了26种目标化合物的钙超载抑制活性。初步研究表明,化合物12a抑制了Ca 2+的释放,这是由存储超负荷诱导的Ca 2+所证明的。在0.1μM,3μM和10μM时释放(SOICR)(31.5±0.1%,77.2±0.1%,93.7±0.2%)。对接模拟结果表明,化合物12a可以结合RyR1蛋白的活性位点。莫里斯水迷宫测试表明,化合物12a显着改善了AD模型小鼠的认知行为。目前我们实验室正在对该系列衍生物的结构优化进行进一步研究。
    DOI:
    10.1016/j.bmc.2020.11589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rylureas derived from colchicine: Enhancement of colchicine oncogene downregulation activity
    作者:Víctor Blasco、Ana C. Cuñat、Juan F. Sanz-Cervera、J. Alberto Marco、Eva Falomir、Juan Murga、Miguel Carda
    DOI:10.1016/j.ejmech.2018.03.039
    日期:2018.4
    colchicines for an N-arylurea unit causes a great improvement in anticancer properties. The most promising derivatives were compounds 6 (o-Cl) and 14 (o,o-di-F) as they were able to downregulate all the tested targets at a concentration below their IC50 values. Thus, the arylurea unit enhances the potential of colchicine as an anticancer agent.
    我们为获得治疗上有用的秋水仙碱衍生物来治疗癌症的努力已使我们合成并生物学评估了含有秋水仙碱部分和芳基片段的27个N,N'-二取代尿素。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它们抑制与端粒酶激活以及与VEGF / VEGFR-2自分泌过程有关的癌基因表达的能力,例如c-MYC,hTERT和VEGF,以及它们下调c -MYC和VEGFR-2的能力。已经测量了蛋白质和VEGF的分泌。在这些生物学评估中,我们发现秋水仙碱中N的乙酰基的变化-芳基脲单元可大大提高抗癌性能。最有希望的衍生物是化合物6(o- Cl)和14(o,o -di-F),因为它们能够以低于其IC 50值的浓度下调所有测试目标。因此,芳基脲单元增强了秋水仙碱作为抗癌剂的潜力。
  • 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novel semicarbazones as potent Ryanodine receptor1 inhibitors of Alzheimer’s disease
    作者:Baozhu Dai、Xingxing Ma、Yadong Tang、Le Xu、Su Guo、Xinyan Chen、Shitong Lu、Guangjie Wang、Yajing Liu
    DOI:10.1016/j.bmc.2020.115891
    日期:2021.1
    single-cell calcium imaging method, the calcium overload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26 target compounds were tested in the R614C cell line, using dantrolene as a positive control. Th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compound 12a suppressed Ca2+ release as evidenced by store overload-induced Ca2+release (SOICR) (31.5 ± 0.1%, 77.2 ± 0.1%, 93.7 ± 0.2%) at 0.1 μM, 3 μM and 10 μM, respectively. Docking
    Ryanodine受体(RyRs)是重要的配体门控Ca 2+通道。它们的过度活化导致肌浆网中Ca 2+泄漏,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在这项研究中,设计并合成了三类基于丹特罗并带有半卡巴zone和咪唑基部分的新型有效RyR1抑制剂,并评估了它们的生物学活性。使用单细胞钙成像方法,使用丹特灵作为阳性对照,在R614C细胞系中测试了26种目标化合物的钙超载抑制活性。初步研究表明,化合物12a抑制了Ca 2+的释放,这是由存储超负荷诱导的Ca 2+所证明的。在0.1μM,3μM和10μM时释放(SOICR)(31.5±0.1%,77.2±0.1%,93.7±0.2%)。对接模拟结果表明,化合物12a可以结合RyR1蛋白的活性位点。莫里斯水迷宫测试表明,化合物12a显着改善了AD模型小鼠的认知行为。目前我们实验室正在对该系列衍生物的结构优化进行进一步研究。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