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8-bis(4-methoxyphenyl)octane-1,8-dione | 4280-50-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8-bis(4-methoxyphenyl)octane-1,8-dione
英文别名
——
1,8-bis(4-methoxyphenyl)octane-1,8-dione化学式
CAS
4280-50-6
化学式
C22H26O4
mdl
MFCD00699774
分子量
354.446
InChiKey
HFJPNEPEHBTOC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28.8-129.2 °C
  • 沸点:
    521.4±35.0 °C(Predicted)
  • 密度:
    1.082±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6
  • 重原子数:
    26
  • 可旋转键数:
    1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6
  • 拓扑面积:
    52.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8-bis(4-methoxyphenyl)octane-1,8-dione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 间氯过氧苯甲酸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1,8-辛二醇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光驱动 C-C 键裂解对羟基化聚合物进行解聚
    摘要:
    环境中持久性塑料废物的积累被广泛认为是一种生态危机。新的化学技术对于将现有的塑料废物流回收成高价值的化学原料和开发可按设计降解的下一代材料都是必要的。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种催化方法,用于在接近环境温度的可见光照射下解聚商业苯氧基树脂和高分子量羟基化聚烯烃衍生物。沿着聚合物主链周期性间隔的羟基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 (PCET) 活化提供了反应性烷氧基自由基,通过 C-C 键 β 断裂促进链断裂。解聚产生定义明确且可分离的产物混合物,这些混合物易于多样化为缩聚单体。除了控制解聚外,羟基还调节这些聚烯烃衍生物的热机械性能,从而产生具有多种性能的材料。这些结果证明了一种基于光驱动 C-C 键裂解的聚合物回收新方法,该方法有可能在循环聚合物经济中建立新的联系,并影响新的可设计降解聚烯烃材料的开发。
    DOI:
    10.1021/jacs.1c05330
  • 作为产物:
    描述:
    1,8-bis(4-methoxyphenyl)octane 在 ammonium cerium (IV) nitrat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生成 1,8-bis(4-methoxyphenyl)octane-1,8-di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光驱动 C-C 键裂解对羟基化聚合物进行解聚
    摘要:
    环境中持久性塑料废物的积累被广泛认为是一种生态危机。新的化学技术对于将现有的塑料废物流回收成高价值的化学原料和开发可按设计降解的下一代材料都是必要的。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种催化方法,用于在接近环境温度的可见光照射下解聚商业苯氧基树脂和高分子量羟基化聚烯烃衍生物。沿着聚合物主链周期性间隔的羟基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 (PCET) 活化提供了反应性烷氧基自由基,通过 C-C 键 β 断裂促进链断裂。解聚产生定义明确且可分离的产物混合物,这些混合物易于多样化为缩聚单体。除了控制解聚外,羟基还调节这些聚烯烃衍生物的热机械性能,从而产生具有多种性能的材料。这些结果证明了一种基于光驱动 C-C 键裂解的聚合物回收新方法,该方法有可能在循环聚合物经济中建立新的联系,并影响新的可设计降解聚烯烃材料的开发。
    DOI:
    10.1021/jacs.1c0533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C Bond Formation by Oxidative Ring-Opening Homocoupling of Cyclobutanols
    作者:Huiying Zeng、Pan Pan、Jinping Chen、Hang Gong、Chao-Jun Li
    DOI:10.1002/ejoc.201601505
    日期:2017.2.10
    The formation of a C(sp(3))-C(sp(3)) bond by oxidative ring-opening homocoupling of cyclobutanols was explored. A broad scope of 1-substituted cyclobutanols were transformed into C(sp(3))-C(sp(3)) bond-formation products by oxidative ring opening in good to high yields under exceptionally mild conditions in an open flask in just 30 s.
    C(sp(3))-C(sp(3)) 键的形成是通过环丁醇的氧化开环同偶联形成的。在开放烧瓶中,在极其温和的条件下,通过氧化开环将范围广泛的 1-取代环丁醇转化为 C(sp(3))-C(sp(3)) 键形成产物,仅需 30 s。
  • Bis(Β-aminoketones) II.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1,8-bis(aryl)-2,7-bis[morpholino(piperidino)methyl]-1,8-octanedione dihydrochlorides
    作者:A. G. Agababyan、G. A. Gevorgyan、G. M. Simonyan、L. K. Durgaryan、E. V. Vlasenko、A. A. Chachoyan、B. T. Gardibdzhanyan
    DOI:10.1007/bf00767255
    日期:1991.11
  • Preparation and Reactions of Bis-diazoalkanes
    作者:Carlos M. Samour、J. Philip Mason
    DOI:10.1021/ja01631a034
    日期:1954.1
  • Chakravarti,D.; Chakravarti,A., Journal of the Indian Chemical Society, 1969, vol. 46, # 4, p. 351 - 357
    作者:Chakravarti,D.、Chakravarti,A.
    DOI:——
    日期:——
  • ——
    作者:A. G. Agababyan、G. A. Gevorgyan、Dz. S. Sarkisyan、A. E. Tumadzhyan
    DOI:10.1023/a:1020868321162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