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butyryl L-proline benzyl ester | 84520-92-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butyryl L-proline benzyl ester
英文别名
(S)-benzyl 1-butyrylpyrrolidine-2-carboxylate;benzyl (2S)-1-butanoylpyrrolidine-2-carboxylate
1-butyryl L-proline benzyl ester化学式
CAS
84520-92-3
化学式
C16H21NO3
mdl
——
分子量
275.348
InChiKey
JZMVAHDOQQPMAF-AWEZNQCL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46.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butyryl L-proline benzyl ester 在 palladium 10% on activated carbon 、 氢气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以93%的产率得到1-(1-氧代丁基)-L-脯氨酸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协同作用增强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强度:凝血酶抑制剂同类的合成,建模和分子动力学模拟。
    摘要:
    通过计算方法准确预测配体与其受体的结合亲和力是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的主要挑战之一。这些预测中潜在的重大错误之一是非共价相互作用的配体结合亲和力贡献是可加的共同假设。本文中,我们介绍了从两个单独的凝血酶抑制剂系列中获得的数据,这些凝血酶抑制剂的大小不断增加,并结合在S3口袋中,并带有或不带有与Gly 216氢键键合的相邻胺的疏水侧链。一米的S1'袋-氯苄基部分结合,并且所述第二具有苄脒部分。当相邻氢键存在时,增强的每的结合亲和力2与缺少该氢键的抑制剂相比,S3袋中疏水接触表面的表面张力分别提高了75%和59%。每结合亲和力的这种改进2演示了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间的协同性。
    DOI:
    10.1021/jm9016416
  • 作为产物:
    描述:
    丁酸L-脯氨酸苄酯4-二甲氨基吡啶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45%的产率得到1-butyryl L-proline benz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抗刺剂的设计,合成和测试。2.为供体部位设计的脯氨酸衍生物。
    摘要:
    我们已经使用了脱氧血红蛋白的三维模型来设计潜在的抗溶血剂,其在β-6突变(供体位点)附近具有预期的结合位点。设计了两个脯氨酸衍生物(4S)-1-丁酰基-4-[(羧甲基)氨基] -L-脯氨酸(9a)及其1-苯甲酰基类似物(9b),通过离子或氢键与极性血红蛋白S(HbS)的残基beta His-2,beta Thr-4和beta Lys-132。其他两个含有水杨酸酯离去基团的脯氨酸衍生物(4S)-1-丁酰基-4-[(羧甲基)甲基氨基] -L-脯氨酸,带有水杨酸的2酯(14a)及其1-苯甲酰基类似物(14b)被设计成与βLys-132共价结合,并通过离子键和氢键与βHis-2和βThr-4相互作用。本文介绍了这些试剂的合成,首先从天然L-羟脯氨酸甲酯开始,然后使用标准溶解度测定法测试其增加或降低dHbS溶解度的能力。发现共价衍生物14a,b是无活性的,而非共价化合物9a,b显示出弱的抗胶凝活性,
    DOI:
    10.1021/jm00358a01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sign, synthesis, and testing of antisickling agents. 2. Proline derivatives designed for the donor site
    作者:D. J. Abraham、M. Mokotoff、L. Sheh、J. E. Simmons
    DOI:10.1021/jm00358a017
    日期:1983.4
    )methylamino]-L-proline, 2-ester with salicyclic acid (14a), and its 1-benzoyl analogue (14b), were designed to bind covalently to beta Lys-132, as well as to interact with beta His-2 and beta Thr-4 via ionic and hydrogen bond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ynthesis of these agents, beginning with natural L-hydroxyproline methyl ester, and the testing of their ability to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solubility
    我们已经使用了脱氧血红蛋白的三维模型来设计潜在的抗溶血剂,其在β-6突变(供体位点)附近具有预期的结合位点。设计了两个脯氨酸衍生物(4S)-1-丁酰基-4-[(羧甲基)氨基] -L-脯氨酸(9a)及其1-苯甲酰基类似物(9b),通过离子或氢键与极性血红蛋白S(HbS)的残基beta His-2,beta Thr-4和beta Lys-132。其他两个含有水杨酸酯离去基团的脯氨酸衍生物(4S)-1-丁酰基-4-[(羧甲基)甲基氨基] -L-脯氨酸,带有水杨酸的2酯(14a)及其1-苯甲酰基类似物(14b)被设计成与βLys-132共价结合,并通过离子键和氢键与βHis-2和βThr-4相互作用。本文介绍了这些试剂的合成,首先从天然L-羟脯氨酸甲酯开始,然后使用标准溶解度测定法测试其增加或降低dHbS溶解度的能力。发现共价衍生物14a,b是无活性的,而非共价化合物9a,b显示出弱的抗胶凝活性,
  • Enhancement of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and Hydrogen Bond Strength by Cooperativity: Synthesis, Modeling,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of a Congeneric Series of Thrombin Inhibitors
    作者:Laveena Muley、Bernhard Baum、Michael Smolinski、Marek Freindorf、Andreas Heine、Gerhard Klebe、David G. Hangauer
    DOI:10.1021/jm9016416
    日期:2010.3.11
    that engages in a hydrogen bond with Gly 216. The first series of inhibitors has a m-chlorobenzyl moiety binding in the S1 pocket, and the second has a benzamidine moiety. When the adjacent hydrogen bond is present, the enhanced binding affinity per Å2 of hydrophobic contact surface in the S3 pocket improves by 75% and 59%, respectively, over the inhibitors lacking this hydrogen bond. This improvement
    通过计算方法准确预测配体与其受体的结合亲和力是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的主要挑战之一。这些预测中潜在的重大错误之一是非共价相互作用的配体结合亲和力贡献是可加的共同假设。本文中,我们介绍了从两个单独的凝血酶抑制剂系列中获得的数据,这些凝血酶抑制剂的大小不断增加,并结合在S3口袋中,并带有或不带有与Gly 216氢键键合的相邻胺的疏水侧链。一米的S1'袋-氯苄基部分结合,并且所述第二具有苄脒部分。当相邻氢键存在时,增强的每的结合亲和力2与缺少该氢键的抑制剂相比,S3袋中疏水接触表面的表面张力分别提高了75%和59%。每结合亲和力的这种改进2演示了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间的协同性。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