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methyl 2,2'-((((4-nitrophenyl)azanediyl)bis(ethane-2,1-diyl))bis(sulfanediyl))diacetate | 1375850-30-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methyl 2,2'-((((4-nitrophenyl)azanediyl)bis(ethane-2,1-diyl))bis(sulfanediyl))diacetate
英文别名
——
dimethyl 2,2'-((((4-nitrophenyl)azanediyl)bis(ethane-2,1-diyl))bis(sulfanediyl))diacetate化学式
CAS
1375850-30-8
化学式
C16H22N2O6S2
mdl
——
分子量
402.492
InChiKey
NDRYYGBKHWFZF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56.0±50.0 °C(Predicted)
  • 密度:
    1.314±0.06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1
  • 重原子数:
    26.0
  • 可旋转键数:
    12.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98.98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9.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imethyl 2,2'-((((4-nitrophenyl)azanediyl)bis(ethane-2,1-diyl))bis(sulfanediyl))diacetate1-羟基苯并三唑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 tin(ll) chloride 、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二氯甲烷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4.5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双光子荧光探针检测鱼器官中的镍
    摘要:
    由于具有对完整组织内部进行成像的能力,因此通过双光子显微镜(TPM)进行的分子成像已成为生物学/医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使TPM成为更通用的工具,需要使用多种双光子探针。本文中,我们报道了一种新的双光子荧光探针(ANi2),该探针可以被750 nm飞秒脉冲激发,并在90-175μm深度的新鲜鱼类器官中检测到Ni 2+离子,而不受pH值或其他生物学相关因素的干扰物种通过使用TPM。用ANi2标记的鱼器官的TPM图像显示Ni 2+离子在鱼类器官中的积累顺序为:肾脏>心脏>腮≥肝脏。此外,在双光子激发荧光(TPEF)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强度(ICP-MS)之间发现线性关系,从而可以定量测量活组织中的Ni 2+离子。
    DOI:
    10.1002/chem.201103191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BODIPY的新型荧光“开启”探针,用于高度选择性和快速检测汞离子
    摘要:
    设计并合成了基于BODIPY荧光团和Hg 2+的羧基硫醇金属键受体的新型荧光传感器。该传感器对Hg 2+的选择性比相关竞争金属离子高(约630倍荧光增强),对ppb水平的Hg 2+(检测极限为5.7 nM)敏感,并且对Hg 2+的响应速度快(在30以内) s)在水溶液中。
    DOI:
    10.1016/j.tetlet.2018.10.06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基于识别汞离子的1,2位对称的方酸菁探针及 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人:常州大学
    公开号:CN109111384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本发明属于化学分析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识别离子的1,2位对称的方酸菁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制备方法包括:首先以N‑(4‑硝基苯基)二乙醇胺对甲苯磺酰氯为单体制备化合物2,然后将化合物2与巯基乙酸甲酯制得化合物3经还原后制得带有醚,基的化合物4、化合物5和三乙胺乙醇为溶剂环境,室温下搅拌反应,通过抽滤分离,得到最终产品基于识别离子的1,2位对称的方酸菁探针。本发明得到的方酸菁探针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和离子选择性,有利于对离子的检测。
  • Cyanine-based fluorescent indicator for mercury ion and bioimaging application in living cells
    作者:Guangjin Li、Yihan Guan、Fengying Ye、Sheng Hua Liu、Jun Yin
    DOI:10.1016/j.saa.2020.118465
    日期:2020.10
    IR-780 and a thioether-containing dicarboxylic acid ligand were used to construct the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probe, which was used as a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indicator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ercury ions in water and in living cells. This indicator displayed high specificity towards Hg2+ without any interference from other detecting species. Especially, the emission at 790 nm dramatically increased
    商业花青染料IR-780和含醚的二羧酸配体被用于构建近红外荧光探针,该探针用作确定中和活细胞中离子的近红外荧光指示剂。该指标显示出对Hg 2+的高特异性,不受其他检测物种的干扰。特别是,与Hg 2+相互作用后,在790 nm处的发射急剧增加了25倍以上。结合实验表明,指示剂与Hg 2+形成1:1的络合物。更多,这一指标可英寸柱的可视化应用2+在活细胞中并测量2+自来样品的浓度。
  • 一种基于银离子识别的方酸菁探针及其制备 方法和应用
    申请人:常州大学
    公开号:CN108191738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本发明属于化学分析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银离子识别的方酸菁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化合物5、六氟磷酸并三唑‑1‑基‑基三吡咯烷基(PyBop)和N,N‑二异丙基乙胺(DIPEA)的混合物在二氯甲烷中室温搅拌,一段时间后加入预先制备的带有醚,基的化合物4搅拌反应,通过抽滤分离,得到最终产品。本发明得到的方酸菁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和离子选择性,有利于对银离子的检测。
  • 基于识别银离子的1,3位对称的方酸菁探针及 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人:常州大学
    公开号:CN109336797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本发明属于化学分析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识别银离子的1,3位对称的方酸菁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制备方法包括:首先以N‑(4‑硝基苯基)二乙醇胺对甲苯磺酰氯为单体制备化合物2,然后将化合物2与巯基乙酸甲酯制得化合物3经还原后制得带有醚,基的化合物4和化合物5在甲苯正丁醇的混合体系中,110℃温度下搅拌回流反应,通过抽滤分离,得到最终产品。本发明得到的方酸菁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和离子选择性,有利于对银离子的检测。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