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1-ethyl-7-[N-(2-ethyloxycarbonylaminoethyl)amino]-6-fluoro-1,4-dihydro-4-oxoquinoline-3-carboxylat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1-ethyl-7-[N-(2-ethyloxycarbonylaminoethyl)amino]-6-fluoro-1,4-dihydro-4-oxoquinoline-3-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Methyl 7-[2-(ethoxycarbonylamino)ethylamino]-1-ethyl-6-fluoro-4-oxoquinoline-3-carboxylate
methyl 1-ethyl-7-[N-(2-ethyloxycarbonylaminoethyl)amino]-6-fluoro-1,4-dihydro-4-oxoquinoline-3-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8H22FN3O5
mdl
——
分子量
379.388
InChiKey
QLIYPVCDVKOBE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
  • 重原子数:
    27
  • 可旋转键数:
    9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9
  • 拓扑面积:
    97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8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重氮甲烷氯甲酸乙酯洛美沙星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氯仿乙醚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20%的产率得到methyl 7-(4-ethoxycarbonyl-2,3-dihydro-3-methylpyrazinyl)-1-ethyl-6-fluoro-1,4-dihydroxy-4-oxo-3-quinoline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光毒性药物洛美沙星的光化学:在胺或 NaOH 存在下以及从甲酯中观察到的路径
    摘要:
    在存在脂肪胺(0.01 和 0.2 M)以及 0.01 M NaOH 的情况下,在水溶液中检测了氟喹诺酮类药物洛美沙星的光化学;发生了相当有效的分解(Φ = 0.2 到 0.4)。在上述条件下,产物分布与先前在中性和酸性水溶液中观察到的分布相同但不同。五种产品已被表征,所有这些都是由 8 位氟的还原消除和哌嗪侧链的一些改变产生的。所有产品都被合理化,因为三线态洛美沙星中的 C8-F 键异裂裂解得到相应的三线态芳基阳离子。由于多样性,C8 位点具有卡宾而不是局部阳离子特征。在这些条件下 - 4'-位的氨基是游离的 - 主要过程是从 3'-位的形式氢化物转移和 4'-氨基在 C6-F 键上的轻微一次攻击。根据这种合理化,洛美沙星的甲酯在中性条件下表现出非常相似的光化学。阳离子中间体可能通过与氧无关的途径参与观察到的药物光毒性。(©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DOI:
    10.1002/ejoc.20040046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Unexpected Photoreactions of Some 7-Amino-6-fluoroquinolones in Phosphate Buffer
    作者:Elisa Fasani、Mariella Mella、Sandra Monti、Angelo Albini
    DOI:10.1002/1099-0690(200101)2001:2<391::aid-ejoc391>3.0.co;2-r
    日期:2001.1
    the heteroaryl ring and oxidative fragmentation of the piperazine side chain. This unusual reaction contrasts with the fluorine atom substitution observed in neat water. The results of steady-state and time-resolved experiments are consistent with initiation of the process by electron-transfer quenching of the triplet state of these heterocycles by the phosphate anion. For one of the compounds, a transient
    某些 6-fluoro-7-piperazino-4-quinolone-3- 羧酸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辐照产物产生于杂芳环的还原脱氟和哌嗪侧链的氧化断裂的组合。这种不寻常的反应与在纯水中观察到的氟原子取代形成鲜明对比。稳态和时间分辨实验的结果与通过磷酸根阴离子对这些杂环的三重态进行电子转移猝灭所引发的过程是一致的。对于其中一种化合物,以前归因于脱氟阳离子的瞬态带 (λmax = 670 nm) 现在必须重新分配给自由基阴离子。该中间体进行环的低效还原脱氟。进行中,
  • Photochemistry of the Phototoxic Drug Lomefloxacin: Paths Observed in the Presence of Amines or NaOH and from the Methyl Ester
    作者:Elisa Fasani、Mariella Mella、Angelo Albini
    DOI:10.1002/ejoc.200400466
    日期:2004.12
    The photochemistry of the fluoroquinolone drug lomefloxacin has been examined in aqueous solu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liphatic amines (0.01 and 0.2 M) as well as 0.01 M NaOH; a fairly efficient decomposition (Φ = 0.2 to 0.4) takes place. Under the above conditions the product distribution is the same and differs from that previously observed in neutral and acidic aqueous solution. Five products have
    在存在脂肪胺(0.01 和 0.2 M)以及 0.01 M NaOH 的情况下,在水溶液中检测了氟喹诺酮类药物洛美沙星的光化学;发生了相当有效的分解(Φ = 0.2 到 0.4)。在上述条件下,产物分布与先前在中性和酸性水溶液中观察到的分布相同但不同。五种产品已被表征,所有这些都是由 8 位氟的还原消除和哌嗪侧链的一些改变产生的。所有产品都被合理化,因为三线态洛美沙星中的 C8-F 键异裂裂解得到相应的三线态芳基阳离子。由于多样性,C8 位点具有卡宾而不是局部阳离子特征。在这些条件下 - 4'-位的氨基是游离的 - 主要过程是从 3'-位的形式氢化物转移和 4'-氨基在 C6-F 键上的轻微一次攻击。根据这种合理化,洛美沙星的甲酯在中性条件下表现出非常相似的光化学。阳离子中间体可能通过与氧无关的途径参与观察到的药物光毒性。(©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