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氟草酯(cyhalofop-butyl)是由美国陶氏公司新开发的一种氧苯氧丙酸类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商品名为千金(Clincher),代号为XED-537。其化学名称为 (R)-2-[4-(4-氰基-2-氟苯氧基)苯氧基]丙酸丁酯。主要应用于水稻秧田、直播田和移栽田,用于防除稗草、千金子、牛筋草等大多数恶性禾本科杂草,并能有效防治对二氯喹啉酸、磺酰脲类及酰胺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杂草。氰氟草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
毒性雌、雄大(小)鼠急性经口LD₅₀ > 5000 mg/kg,雌雄大鼠急性经皮LD₅₀ > 2000 mg/kg。对兔皮肤和眼睛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无致敏性。大鼠急性吸入LC₅₀(4h) 为 5.63 mg/L空气。NOEL 数据[mg/(kg·d)]:雄大鼠为 0.8,雌大鼠为 2.5。ADI(EC)为 0.003 mg/kg [2002],(EPA)cRfD 为 0.01 mg/kg [2002]。氰氟草酯无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和繁殖毒性。
理化性质氰氟草酯是一种白色固体结晶,熔点为50℃,蒸汽压为1.2x10⁻³ mPa (20°C),在酸性条件下相对稳定,在微酸性及中性条件下的水解速度加快,而在强碱性条件下水解迅速。温度升高会加速其水解过程;25 ℃(pH 5.0)条件下的降解速率仅为65 ℃条件下的14%。ACID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相对稳定,在弱碱条件下缓慢水解,但在强碱条件下较快,并且提高温度可加快它的水解速度。
降解水中的微生物能有效促进氰氟草酯的降解。氰氟草酯对池水中某些细菌的生长有一定刺激作用,而对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影响不大。研究发现,在池塘水中的主要降解微生物为假单胞菌属和葡萄球菌属,降解机制可能以生长代谢为主。
根据在室内和室外对氰氟草酯的降解研究表明,该除草剂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迅速,残留期短,常规施药浓度不会对水稻及其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其主要归宿为生物降解和光解,其次为水解;关于氰氟草酯对生物的安全性以及其一系列降解产物的环境和生态毒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应用氰氟草酯主要用于水稻秧田、直播田及移栽田,防治稗草、千金子、牛筋草等恶性禾本科杂草,并能有效控制对二氯喹啉酸、磺酰脲类及酰胺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杂草。
参考文献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methyl (R)-2-[4-(4-cyano-2-fluorophenoxy)phenoxy]propanoate | 122088-57-7 | C17H14FNO4 | 315.301 |
氰氟草酸 | cyhalofop | 122008-78-0 | C16H12FNO4 | 301.274 |
3-氟-4-(4-羟基苯氧基)苯甲腈 | 4-(4-cyano-2-fluorophenoxy)phenol | 122008-86-0 | C13H8FNO2 | 229.21 |
—— | (R)-2-[4-cyano-2-fluorophenoxy]propionic acid | —— | C10H8FNO3 | 209.177 |
R-(+)-2-(4-羟基苯氧基)丙酸丁酯 | (R)-2-(4-hydroxyphenoxy)propionic acid butyl ester | 87129-32-6 | C13H18O4 | 238.284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2-(4-(2'-fluoro-4'-cyanophenoxy)phenoxy)propionic acid | 122008-77-9 | C16H12FNO4 | 301.274 |
氰氟草酸 | cyhalofop | 122008-78-0 | C16H12FNO4 | 301.274 |
—— | (R)-4-(4-(1-carboxyethoxy)phenoxy)-3-fluorobenzoic acid | 252564-94-6 | C16H13FO6 | 320.274 |
—— | (R)-butyl 2-(4-(4-(5,5-dimethyl-1,3,2-dioxaborinan-2-yl)-2-fluorophenoxy)phenoxy)propanoate | —— | C24H30BFO6 | 444.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