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R,3R,5S)-1,3,4,4-tetramethylbicyclo[3.2.1]octan-2-one | 791620-47-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R,3R,5S)-1,3,4,4-tetramethylbicyclo[3.2.1]octan-2-one
英文别名
——
(1R,3R,5S)-1,3,4,4-tetramethylbicyclo[3.2.1]octan-2-one化学式
CAS
791620-47-8
化学式
C12H20O
mdl
——
分子量
180.29
InChiKey
PHYLFSZTJRWILQ-HOTUBEGU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2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碘甲烷(1R,3R,5S)-1,3,4,4-tetramethylbicyclo[3.2.1]octan-2-onelithium diisopropyl am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95%的产率得到(1R,5S)-1,3,3,4,4-pentamethylbicyclo[3.2.1]octa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个不寻常的多米诺后向烯Conia反应:葑醇衍生物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一碳环扩展
    摘要:
    2-外型-取代的葑醇衍生物1 - 7,从容易地制备( - ) -在良好至优异的产率葑酮,通过动态气相热异构化(DGPTI)热解。在约200摄氏度的温度下。620℃,具有羟基烯丙基(基板1 - 4)或hydroxypropargyl部分(6)进行的初始后向下的C(2)C(3)键的裂解烯反应以形成烯醇烯中间体,没有丢失光学活动。然后这些中间体经历互变异构化为相应的α,β-不饱和酮或随后的ConiaFenchone系统的一个碳环膨胀下的重排成双环[3.2.1]辛烷骨架。在异丙烯基底物3的情况下,空间拥挤的Conia产物通过两个Me自由基的逐步损失进行了新型的'脱乙烷反应',从而产生了热力学上有利的烯酮21。在乙炔基底物6的情况下观察到类似的弛豫行为,其在Conia反应后显示出显着的1,3-Me位移,导致α,β-不饱和环状酮25。最弱的单键中的均裂1 - 3原来是竞争的反应途径。除了通过互变异构化
    DOI:
    10.1002/hlca.200490180
  • 作为产物:
    描述:
    (1R)-1,3,3-三甲基二环[2.2.1]庚-2-酮 在 cerium(III) chlo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20.0~620.0 ℃ 、4.0 Pa 条件下, 生成 (1R,3R,5S)-1,3,4,4-tetramethylbicyclo[3.2.1]octa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个不寻常的多米诺后向烯Conia反应:葑醇衍生物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一碳环扩展
    摘要:
    2-外型-取代的葑醇衍生物1 - 7,从容易地制备( - ) -在良好至优异的产率葑酮,通过动态气相热异构化(DGPTI)热解。在约200摄氏度的温度下。620℃,具有羟基烯丙基(基板1 - 4)或hydroxypropargyl部分(6)进行的初始后向下的C(2)C(3)键的裂解烯反应以形成烯醇烯中间体,没有丢失光学活动。然后这些中间体经历互变异构化为相应的α,β-不饱和酮或随后的ConiaFenchone系统的一个碳环膨胀下的重排成双环[3.2.1]辛烷骨架。在异丙烯基底物3的情况下,空间拥挤的Conia产物通过两个Me自由基的逐步损失进行了新型的'脱乙烷反应',从而产生了热力学上有利的烯酮21。在乙炔基底物6的情况下观察到类似的弛豫行为,其在Conia反应后显示出显着的1,3-Me位移,导致α,β-不饱和环状酮25。最弱的单键中的均裂1 - 3原来是竞争的反应途径。除了通过互变异构化
    DOI:
    10.1002/hlca.20049018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 Unusual DominoRetro-Ene–Conia Reaction: Regio- and Stereoselective One-Carbon Ring Expansion of Fenchol Derivatives
    作者:Georg Rüedi、Dimitri N. Laikov、Hans-Jürgen Hansen
    DOI:10.1002/hlca.200490180
    日期:2004.8
    Conia reaction. In contrast, a Ph substituent at C(2) in 7 allowed only the passage through a diradical species to provide phenone 26, which was converted by regioselective Baeyer–Villiger oxidation to the optically active cyclopentanol 29. Both reaction channels, the domino retro-ene–Conia rearrangement and the diradical-promoted H-transfer, have been shown to proceed highly stereoselectively. The
    2-外型-取代的葑醇衍生物1 - 7,从容易地制备( - ) -在良好至优异的产率葑酮,通过动态气相热异构化(DGPTI)热解。在约200摄氏度的温度下。620℃,具有羟基烯丙基(基板1 - 4)或hydroxypropargyl部分(6)进行的初始后向下的C(2)C(3)键的裂解烯反应以形成烯醇烯中间体,没有丢失光学活动。然后这些中间体经历互变异构化为相应的α,β-不饱和酮或随后的ConiaFenchone系统的一个碳环膨胀下的重排成双环[3.2.1]辛烷骨架。在异丙烯基底物3的情况下,空间拥挤的Conia产物通过两个Me自由基的逐步损失进行了新型的'脱乙烷反应',从而产生了热力学上有利的烯酮21。在乙炔基底物6的情况下观察到类似的弛豫行为,其在Conia反应后显示出显着的1,3-Me位移,导致α,β-不饱和环状酮25。最弱的单键中的均裂1 - 3原来是竞争的反应途径。除了通过互变异构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