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bromo-3-cyanoazulene | 61035-77-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bromo-3-cyanoazulene
英文别名
1-cyano-3-bromoazulene;1-bromo-3-cyano-azulene;1-Brom-3-cyan-azulen;1-Brom-3-cyanoazulen;3-Bromoazulene-1-carbonitrile
1-bromo-3-cyanoazulene化学式
CAS
61035-77-6
化学式
C11H6BrN
mdl
——
分子量
232.079
InChiKey
NRSRTHQWGAMWD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72-175 °C
  • 沸点:
    342.7±15.0 °C(Predicted)
  • 密度:
    1.57±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3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23.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bromo-3-cyanoazulene四(三苯基膦)钯二茂铁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14%的产率得到1,2′-biazulene-1′,3-dicarbo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二茂铁存在下钯催化的1-卤氮杂唑的非均相偶合反应合成1,2'-Biazulenes
    摘要:
    摘要 在二茂铁的存在下,通过钯催化相应的1-卤azulenes的均偶联反应,建立了1,2'-双氮烯的合成。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理论计算研究了新型1,2'-双氮杂苯的光学性质。还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微分脉冲伏安法(DPV)检查了1,2'-双氮烯的氧化还原行为。 在二茂铁的存在下,通过钯催化相应的1-卤azulenes的均偶联反应,建立了1,2'-双氮烯的合成。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理论计算研究了新型1,2'-双氮杂苯的光学性质。还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微分脉冲伏安法(DPV)检查了1,2'-双氮烯的氧化还原行为。
    DOI:
    10.1055/s-0035-1561418
  • 作为产物:
    描述:
    1-cyanoazulene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96%的产率得到1-bromo-3-cyanoazulene
    参考文献:
    名称:
    二茂铁存在下钯催化的1-卤氮杂唑的非均相偶合反应合成1,2'-Biazulenes
    摘要:
    摘要 在二茂铁的存在下,通过钯催化相应的1-卤azulenes的均偶联反应,建立了1,2'-双氮烯的合成。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理论计算研究了新型1,2'-双氮杂苯的光学性质。还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微分脉冲伏安法(DPV)检查了1,2'-双氮烯的氧化还原行为。 在二茂铁的存在下,通过钯催化相应的1-卤azulenes的均偶联反应,建立了1,2'-双氮烯的合成。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理论计算研究了新型1,2'-双氮杂苯的光学性质。还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微分脉冲伏安法(DPV)检查了1,2'-双氮烯的氧化还原行为。
    DOI:
    10.1055/s-0035-156141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2-Aminofurans by Sequential [2+2] Cycloaddition-Nucleophilic Addition of 2-Propyn-1-ols with Tetracyanoethylene and Amine-Induced Transformation into 6-Aminopentafulvenes
    作者:Taku Shoji、Daichi Nagai、Miwa Tanaka、Takanori Araki、Akira Ohta、Ryuta Sekiguchi、Shunji Ito、Shigeki Mori、Tetsuo Okujima
    DOI:10.1002/chem.201700121
    日期:2017.4.11
    Synthesis of 2‐aminofuran derivatives with an azulene or N,N‐dimethylanilino substituent was established by the formal [2+2] cycloaddition–retroelectrocyclization of 3‐(1‐azulenyl or N,N‐dimethylanilino)‐2‐propyn‐1‐ols with tetracyanoethylene, followed by intramolecular nucleophilic addition to the initially formed tetracyanobutadiene moiety of the internal hydroxyl group that come from 2‐propyn‐1‐ol
    带有氮杂或N,N-二甲基苯胺基取代基的2-呋喃生物的合成是通过3-(1-氮杂烯基或N,N的形式[2 + 2]环加成-逆电环化而建立的-二甲基苯胺基)-2-丙炔-1-醇四氰基乙烯,然后分子内亲核加成至内部形成的2-羟基丙炔-1-醇的四丁二烯部分。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以短的反应时间进行。反应产物可通过简单的纯化程序容易地获得。通过该反应获得的2-呋喃生物可在与各种胺反应后转化为6-富勒烯生物。通过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证实了具有N,N-二甲基苯胺基取代基的2-呋喃和6-基五烯酮的结构。
  • Some New Reactions and Derivatives of Azulene<sup>1</sup>
    作者:Arthur G. Anderson、Donald J. Gale、Richard N. McDonald、Robert Griffin Anderson、Robert C. Rhodes
    DOI:10.1021/jo01029a025
    日期:1964.6
  • Nefedov,V.A.; Tarygina,L.K.,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USSR (English Translation), 1976, vol. 12, p. 1730 - 1735
    作者:Nefedov,V.A.、Tarygina,L.K.
    DOI:——
    日期:——
  • NEFEDOV V. A.; TARYGINA L. K., ZH. ORGAN. XIMII <ZORK-AE>, 1976, 12, HO 8, 1763-1769
    作者:NEFEDOV V. A.、 TARYGINA L. K.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