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ALPHA-玉米赤霉烯醇 | 36455-72-8

中文名称
ALPHA-玉米赤霉烯醇
中文别名
α-玉米赤霉烯醇
英文名称
α-zearalenol
英文别名
alpha-Zearalenol;α-ZOL;(4S,8R,12E)-8,16,18-trihydroxy-4-methyl-3-oxabicyclo[12.4.0]octadeca-1(14),12,15,17-tetraen-2-one
ALPHA-玉米赤霉烯醇化学式
CAS
36455-72-8
化学式
C18H24O5
mdl
——
分子量
320.386
InChiKey
FPQFYIAXQDXNOR-QDKLYSGJ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58-161°C
  • 沸点:
    599.0±50.0 °C(Predicted)
  • 密度:
    1.174±0.06 g/cm3(Predicted)
  • 闪点:
    2℃
  • 溶解度:
    乙醇中≤20mg/ml;DMSO 中≤30mg/ml;二甲基甲酰胺中≤30mg/ml
  • 碰撞截面:
    173 Ų [M-H]- [CCS Type: TW, Method: calibrated with polyalanine]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87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5

ADMET

毒理性
  • 毒性总结
真菌毒素,如α-玉米赤霉醇(α-ZOL)和β-玉米赤霉醇(β-ZOL),作为动物饲料的污染物,可能会损害动物的生育能力,并可能导致农场动物的胎儿发育异常。在添加α-或β-ZOL(7.5、15和30微M)到用FSH(0.01微g)或福斯克林(10微M)刺激的培养中,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降低了孕酮的合成以及p450scc和3beta-HSD转录水平(P<0.05)。这些真菌毒素还降低了3beta-HSD的酶活性和p450scc蛋白的丰富度。真菌毒素对FSH受体依赖性和受体非依赖性途径的影响表明,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以及/或更下游的调节途径是真菌毒素作用的目标。p450scc和3beta-HSD转录的明显剂量依赖性降低暗示α-和β-ZOL对这些酶的转录调节有影响。测试玉米赤霉烯酮衍生物,_ -和_ -ZOL,在肝脏中代谢,作为排泄产物的检查表明,在猪和人中占主导地位的是_对映体。(A15419)一般来说,α-玉米赤霉醇的雌激素效力大约是E2的50%,它们的雌激素效力顺序(无论是在体外受体竞争结合还是在体内诱导Vtg和Zr蛋白水平)是: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还观察到,真菌毒素α和β玉米赤霉醇影响来自马卵巢的颗粒细胞培养的凋亡和增殖。(L2099)_-ZOL或_ -ZOL介导其细胞毒作用的机制似乎根据细胞类型和暴露的毒素而有所不同。在评估_-ZOL和_ -ZOL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毒性时,发现_-ZOL不仅比_ -ZOL更强烈地降低了细胞的活力,而且还主要通过凋亡而不是坏死诱导细胞死亡。玉米赤霉烯酮代谢物诱导线粒体膜电位(MMP)的丧失,Bcl-2和Bax蛋白的线粒体变化,以及细胞色素c和凋亡诱导因子(AIF)的细胞质释放。使用对c-Jun N末端激酶(JNK)、p38激酶或p53具有特异性的抑制剂,而不是泛caspase或caspase-8,可以减少毒素诱导的活性氧种(ROS)的产生,并减弱_ -ZOL-或_ -ZOL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玉米赤霉烯酮代谢物激活p53、JNK或p38激酶是线粒体Bcl-2/Bax信号通路和细胞内ROS生成的上游信号的主要需求,而MMP丧失和AIF的核易位是玉米赤霉烯酮代谢物介导的巨噬细胞凋亡的关键下游事件。(A15420)
Mycotoxins, such as alpha-zearalenol (alpha-ZOL) and beta-zearalenol (beta-ZOL), as contaminants of animal food can impair fertility and can cause abnormal fetal development in farm animals. The addition of alpha- or beta-ZOL (7.5, 15 and 30 microM) to cultures stimulated with FSH (0.01 microg) or forskolin (10 microM) reduced progesterone synthesis and the levels of p450scc and 3beta-HSD transcript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P<0.05). The enzymatic activity of 3beta-HSD and the abundance of p450scc protein were also reduced by these mycotoxins. The effects of mycotoxins on FSH receptor-dependent and receptor-independent pathways indicate that adenylate cyclase activity and/or regulatory pathways further downstream are targets of mycotoxin actions. The apparent dose-dependent reduction of p450scc and 3beta-HSD transcripts implies an effect of alpha- and beta-ZOL on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these enzymes. Testing the zearalenone derivatives, _- and _-ZOL, which is metabolised in the liver, as an examination of excretory products indicated a predominance of the _ epimer in pig and man. (A15419) Generally, alpha-zearalenol possess estrogenic potencies that are approximately 50% compared to that of E2, and their order of estrogenic potency (in both in vitro receptor competitive binding and in vivo induction of Vtg and Zr-proteins levels) is: alpha-zearalenol > beta-zearalenol. It has also been observed that mycotoxin alpha and beta zearalenol influence the apoptosis and proliferation of cultured granulosa cells from equine ovaries. (L2099)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_-ZOL or _-ZOL mediates their cytotoxic effects appear to differ according to cell type and the exposed toxins. In evaluating the toxicity of _-ZOL and _-ZOL on RAW264.7 macrophages, _-ZOL not only more strongly reduced the viability of cells than did _-ZOL, but it also induced cell death mainly by apoptosis rather than necrosis. The zearalenone metabolites induced loss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 mitochondrial changes in Bcl-2 and Bax proteins, and cytoplasmic release of cytochrome c and apoptosis-inducing factor (AIF). Use of an inhibitor specific to 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 p38 kinase or p53, but not pan-caspase or caspase-8, decreased the toxin-induced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also attenuated the _-ZOL- or _-ZOL-induced decrease of cell viability. The activation of p53, JNK or p38 kinase by zearalenone metabolites is the main upstream signal required for the mitochondrial alteration of Bcl-2/Bax signaling pathways and intracellular ROS generation, while MMP loss and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AIF are the critical downstream events for zearalenone metabolite-mediated apoptosis in macrophages. (A15420)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致癌物分类
对人类无致癌性(未列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清单)。
No indication of carcinogenicity to humans (not listed by IARC).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n
  • 安全说明:
    S16,S36/37,S45,S53,S61
  • 危险类别码:
    R20/21/22,R40,R52/53,R68/20/21/22,R36,R11,R62,R48/20,R63,R46,R45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322090
  • 危险标志:
    GHS07,GHS08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5,H319,H336,H340,H350,H361fd,H371,H373,H412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01,P260,P280,P301 + P312 + P330,P305 + P351 + P338,P308 + P313
  • 储存条件:
    | 2-8°C |

SDS

SDS:d7a13e654dd48ea6e30e9fe7557ed572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α-Zearalenol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2,4-Dihydroxy-6-(6α,10-dihydroxy-trans-1-undecenyl)benzoic acid μ-lactone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 4)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有长期持续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 (类别 2)
眼睛刺激 (类别 2A)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类别 1B)
致癌性 (类别 1B)
生殖毒性 (类别 2)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 2)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 3), 中枢神经系统
急性水生毒性 (类别 3)
慢性水生毒性 (类别 3)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02 吞咽有害。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6 可能引起昏睡或眩晕。
H340 可能导致遗传性缺陷。
H350 可能致癌。
H361 怀疑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
H371 可能致器官损害。
H412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有长期持续的影响。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01 在使用前获取特别指示。
P202 在读懂所有安全防范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P260 不要吸入粉尘/ 烟/ 气体/ 烟雾/ 蒸汽/ 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事故响应
P301 + P312 如果吞咽并觉不适: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就医。
P302 + P352 如接触皮肤:使用大量水冲洗。
P304 + P340 如果吸入:将受害人移至空气新鲜处并保持呼吸舒适的姿势休息。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08 + P311 如有接触或有疑虑,呼叫解毒中心或就医。
P308 + P313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 就诊。
P321 具体处置(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0 漱口。
P332 + P313 如觉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P337 + P313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P362 + P364 脱掉玷污的衣服,清洗后方可再用。
安全储存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只限于专业使用者。
当心 - 此制剂含有还未完全测试过的物质。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2,4-Dihydroxy-6-(6α,10-dihydroxy-trans-1-undecenyl)benzoic acid μ-
别名
lactone
: C18H24O5
分子式
: 320.38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Tetrahydrofuran
5-7%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109-99-9
No.) 203-726-8
EC-编号 603-025-00-0
索引编号 01-2119444314-46-XXXX
注册号
Methylene chloride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75-09-2 5-7%
No.) 200-838-9
EC-编号 602-004-00-3
索引编号
n-Hexane
5-7%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110-54-3
No.) 203-777-6
EC-编号 601-037-00-0
索引编号
Methanol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67-56-1 5-7%
No.) 200-659-6
EC-编号 603-001-00-X
索引编号 01-2119433307-44-XXXX
注册号
Acetone
5-7%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67-64-1
No.) 200-662-2
EC-编号 606-001-00-8
索引编号
Chloroform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67-66-3 5-7%
No.) 200-663-8
EC-编号 602-006-00-4
索引编号
Ligroine
5-7%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8032-32-4
No.) 232-453-7
EC-编号 649-263-00-9
索引编号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氯化氢气体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一定要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收集和处置时不要产生粉尘。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形成粉尘和气溶胶。避免曝露:使用前需要获得专门的指导。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建议的贮存温度: -20 °C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组分 化学文摘登 值 容许浓度 基准
记号(CAS
No.)
Tetrahydrofuran 109-99-9 PC- 300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TWA 化学有害因素
Methylene chloride 75-09-2 PC- 200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TWA 化学有害因素
备注 可疑人类致癌物
n-Hexane 110-54-3 PC- 100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TWA 化学有害因素

PC- 180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STEL 化学有害因素

Methanol 67-56-1 PC- 25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TWA 化学有害因素

PC- 50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STEL 化学有害因素

Acetone 67-64-1 PC- 300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TWA 化学有害因素
PC- 450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STEL 化学有害因素
Chloroform 67-66-3 PC- 20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TWA 化学有害因素
可疑人类致癌物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
)或P3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无数据资料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2B - 第2B组:可能对人类致癌 (Methylene chloride)
IARC:
2B - 第2B组:可能对人类致癌 (Chloroform)
IARC:
2B - 第2B组:可能对人类致癌 (Ligroine)
3 - 第3组:未被分类为对人类致癌 (Ligroine)
IARC:
2B - 第2B组:可能对人类致癌 (Ligroine)
3 - 第3组:未被分类为对人类致癌 (Ligroine)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会中毒。 引起呼吸道刺激。 蒸气可引起睡意和眩昏。
摄入 误吞会中毒。
皮肤 如果被皮肤吸收会有毒性 造成皮肤刺激。
眼睛 造成严重眼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生物活性

α-Zearalenol 是一种对雌激素受体 (ER) 具有高亲和力的霉菌毒素,是 zearalenone (ZEN) 的衍生物。由于其异种雌激素效应,可引起动物的生殖障碍。

体外研究

细胞增殖实验

  • 细胞系:MFC-7 细胞
  • 浓度范围:6.25 μM 至 25 μM
  • 孵育时间:24 小时
  • 结果: 在 9.37 μM α-ZOL 暴露下,观察到最高的相对增殖效率 (RPE)(约 90.5%),半数有效浓度 (IC50) 为 12.5 μM。

细胞活力实验

  • 细胞系:乳腺癌细胞系 MCF-7 和 MDA-MB231
  • 浓度范围:0.001 μM, 0.1 μM 和 10 μM
  • 孵育时间:24 小时、48 小时和 72 小时
  • 结果: α-Zearalenol 改变了两种乳腺癌细胞系的生长。

细胞周期分析

  • 细胞系:MCF7 细胞,MDA-MB231 细胞
  • 浓度范围:0.001 μM, 0.1 μM 和 10 μM
  • 孵育时间:72 小时
  • 结果: 观察到 MCF7 细胞周期中细胞数量增加。

逆转录 PCR

  • 细胞系:HepG2 细胞
  • 浓度范围:1 μM, 5 μM 和 10 μM
  • 孵育时间:72 小时
  • 结果: α-Zearalenol 导致 TNF-α、IL-1β 和 IL-8 的表达下降,高剂量情况下统计显著。

此外,当 α-Zearalenol (α-zol)(0.001-10 μM; 24-72 小时)应用于 MCF-7 细胞后,细胞活力在 72 小时处理后增加;而对 MDA-MB231 细胞则表现出轻微的毒性。α-Zearalenol (α-zol) 还增加了 MCF7 细胞周期中的 S 相和 G2/M 相的比例,但在 MDA-MB231 细胞中未观察到细胞周期相的变化。

α-Zearalenol(1-10 μM; 24 小时)减少了 TNF-α 的表达;当与 β-ZOL 结合使用时,在高毒素浓度下表现为对炎症因子 IL-1β 抗拮抗作用,而对 IL-8 则表现出协同作用。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ALPHA-玉米赤霉烯醇 在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氢气 作用下, 20.0 ℃ 、100.0 kPa 条件下, 生成 折仑诺
    参考文献:
    名称:
    Pochonins AF,来自Pochonia chlamydosporia var的新型抗病毒和抗寄生虫间苯二酸内酯。悬链线。
    摘要:
    Monorden(1)和新颖的间苯二酸内酯蛋白软骨素A(2),B(4),C(6),D(7)和E(8)以及四氢monorden(5)和假神经素A(22)分别为分离自锁骨次霉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 var的培养物。catenulata菌株P0297。在含溴的培养基中发酵P 0297导致次生代谢产物的转移,并产生了Monocillins III(3)和II(9)作为除monorden(1)以及新型化合物软骨素的主要代谢产物F(10)和Monocillin II糖苷(11)作为次要代谢物。这些化合物中的大多数在针对单纯疱疹病毒1(HSV1)和寄生虫原生动物艾美球虫的细胞复制试验中显示中等活性。与结构相关的玉米赤霉烯酮衍生物相反,菌株P 0297的代谢产物在荧光偏振测定中没有活性,可以测定对人雌激素受体ERbeta的调节活性。β-玉米赤霉烯醇(17),但没有玉米赤霉烯酮(1
    DOI:
    10.1021/np020556v
  • 作为产物:
    描述:
    玉米烯酮dipotassium hydrogenphosphate 、 sodium chlor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以40%的产率得到ALPHA-玉米赤霉烯醇
    参考文献:
    名称:
    Microbial transformation of zearalenone. 2. Reduction, hydroxylation, and methylation products
    摘要:
    DOI:
    10.1021/jo00238a00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Fused cyclic modulators of nuclear hormone receptor function
    申请人:——
    公开号:US20030114420A1
    公开(公告)日:2003-06-19
    Fused cyclic compounds, methods of using such compounds in the treatment of nuclear hormone receptor-associated conditions such as cancer and immune disorder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uch compounds.
    融合环化合物,使用这种化合物治疗与核激素受体相关疾病(如癌症和免疫紊乱)的方法,以及含有这种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 Certain Nitrogen Containing Bicyclic Chemical Entities for Treating Viral Infections
    申请人:Baskaran Subramanian
    公开号:US20100204265A1
    公开(公告)日:2010-08-12
    Provided are certain chemical entities,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treatment of a member of the flaviviradae family of viruses such as hepacivirus (Hepatitis C or HCV).
    提供了一些化学实体、药物组合物以及治疗黄病毒科家族成员,如肝病毒(丙型肝炎或HCV)的方法。
  • Synthesis and cytotoxic activities of semisynthetic zearalenone analogues
    作者:Kwanruthai Tadpetch、Benyapa Kaewmee、Kittisak Chantakaew、Kawalee Kantee、Vatcharin Rukachaisirikul、Souwalak Phongpaichit
    DOI:10.1016/j.bmcl.2016.06.007
    日期:2016.8
    β-resorcylic acid macrolide with various biological activities. Herein we report the synthesis and cytotoxic activities of 34 zearalenone analogues against human oral epidermoid carcinoma (KB) and human breast adenocarcinoma (MCF-7) cells as well as noncancerous Vero cells. Some zearalenone analogues showed moderately enhanced cytotoxic activities against the two cancer cell lines. We have discovered
    玉米赤霉烯酮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β-间苯二酸大环内酯。本文中,我们报道了34种玉米赤霉烯酮类似物的合成及其对人口腔表皮样癌(KB)和人乳腺腺癌(MCF-7)细胞以及非癌性Vero细胞的杀伤活性。一些玉米赤霉烯酮类似物对两种癌细胞显示出适度增强的细胞毒活性。我们发现了潜在的先导化合物,对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降低或没有。初步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表明,玉米赤霉烯酮核心1'和2'位置的双键对于这两种细胞系的细胞毒活性均至关重要。此外,对于玉米赤霉烯醇类似物,C-2处未保护的羟基和C-4处的烷氧基取代基在两种细胞系的细胞毒性作用中均起关键作用。
  • [EN] A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ZERANOL<br/>[FR]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E ZÉRANOL
    申请人:INTERVET INT BV
    公开号:WO2010115478A1
    公开(公告)日:2010-10-14
    This invention is directed generally to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Zeranol that eliminates 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hydrogenations and provides high selectivity for Zeranol at improved yields.
    这项发明通常涉及一种生产Zeranol的过程,该过程消除了高压和高温氢化反应,并且在高产率下为Zeranol提供了高选择性。
  • Interaction of α- and β-zearalenols with β-cyclodextrins
    作者:Miklós Poór、Afshin Zand、Lajos Szente、Beáta Lemli、Sándor Kunsági-Máté
    DOI:10.3390/molecules22111910
    日期:——
    extensively; they can form stable complexes with several mycotoxins, including ZEN. However, information is limited regarding the interactions of CDs with ZOLs. Therefore, we studied the interactions of α- and β-ZOLs with native and six chemically modified β-CDs b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during complex formation, as well as binding constants, were determined. To understand
    玉米赤霉烯酮 (ZEN) 是一种由镰刀菌产生的霉菌毒素。ZEN 主要污染不同的谷物,并对动物和人类产生强烈的异种雌激素作用。ZEN 是一种荧光真菌毒素,尽管分子相​​互作用和微环境变化会显着改变其光谱特性。在生物转化过程中,ZEN 被转化为 α-玉米赤霉烯醇 (α-ZOL) 和 β-玉米赤霉烯醇 (β-ZOL),它们是 ZEN 的有毒代谢物,可模拟雌激素的作用。环糊精 (CD) 是宿主分子,已被广泛研究。它们可以与多种霉菌毒素(包括 ZEN)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然而,关于 CD 与 ZOL 相互作用的信息有限。因此,我们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 α- 和 β-ZOL 与天然和六种化学修饰的 β-CD 的相互作用。确定了复合物形成过程中的荧光增强以及结合常数。为了更好地了解 ZOL-CD 相互作用,还进行了分子建模研究。两种霉菌毒素衍生物与甲基化和磺丁基化 CD 衍生物形成最稳定的复合物;然而,α-ZOL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