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propoxy-α-zearalenol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propoxy-α-zearalenol
英文别名
(4S,8R,12E)-8,18-dihydroxy-4-methyl-16-propoxy-3-oxabicyclo[12.4.0]octadeca-1(14),12,15,17-tetraen-2-one
4-propoxy-α-zearalenol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21H30O5
mdl
——
分子量
362.466
InChiKey
VAKPJPSYYNEHCE-SKLZBEMC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3
  • 重原子数:
    26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7
  • 拓扑面积:
    76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玉米烯酮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甲醇丙酮 为溶剂, 反应 3.0h, 生成 4-propoxy-α-zearalenol
    参考文献:
    名称:
    半合成玉米赤霉烯酮类似物的合成和细胞毒活性
    摘要:
    玉米赤霉烯酮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β-间苯二酸大环内酯。本文中,我们报道了34种玉米赤霉烯酮类似物的合成及其对人口腔表皮样癌(KB)和人乳腺腺癌(MCF-7)细胞以及非癌性Vero细胞的杀伤活性。一些玉米赤霉烯酮类似物对两种癌细胞显示出适度增强的细胞毒活性。我们发现了潜在的先导化合物,对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降低或没有。初步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表明,玉米赤霉烯酮核心1'和2'位置的双键对于这两种细胞系的细胞毒活性均至关重要。此外,对于玉米赤霉烯醇类似物,C-2处未保护的羟基和C-4处的烷氧基取代基在两种细胞系的细胞毒性作用中均起关键作用。
    DOI:
    10.1016/j.bmcl.2016.06.00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cytotoxic activities of semisynthetic zearalenone analogues
    作者:Kwanruthai Tadpetch、Benyapa Kaewmee、Kittisak Chantakaew、Kawalee Kantee、Vatcharin Rukachaisirikul、Souwalak Phongpaichit
    DOI:10.1016/j.bmcl.2016.06.007
    日期:2016.8
    β-resorcylic acid macrolide with various biological activities. Herein we report the synthesis and cytotoxic activities of 34 zearalenone analogues against human oral epidermoid carcinoma (KB) and human breast adenocarcinoma (MCF-7) cells as well as noncancerous Vero cells. Some zearalenone analogues showed moderately enhanced cytotoxic activities against the two cancer cell lines. We have discovered
    玉米赤霉烯酮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β-间苯二酸大环内酯。本文中,我们报道了34种玉米赤霉烯酮类似物的合成及其对人口腔表皮样癌(KB)和人乳腺腺癌(MCF-7)细胞以及非癌性Vero细胞的杀伤活性。一些玉米赤霉烯酮类似物对两种癌细胞显示出适度增强的细胞毒活性。我们发现了潜在的先导化合物,对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降低或没有。初步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表明,玉米赤霉烯酮核心1'和2'位置的双键对于这两种细胞系的细胞毒活性均至关重要。此外,对于玉米赤霉烯醇类似物,C-2处未保护的羟基和C-4处的烷氧基取代基在两种细胞系的细胞毒性作用中均起关键作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