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3-chlorophenyl)isoindolin-1-one | 4778-86-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3-chlorophenyl)isoindolin-1-one
英文别名
2-(3-chlorophenyl)-3H-isoindol-1-one
2-(3-chlorophenyl)isoindolin-1-one化学式
CAS
4778-86-3
化学式
C14H10ClNO
mdl
——
分子量
243.692
InChiKey
XGKKFQJMZNRTD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7
  • 拓扑面积:
    20.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3-chlorophenyl)isoindolin-1-one反式-BETA-苯乙烯硼酸potassium phosphate monohydrateN,N-diisopropyl-2-(dicyclohexylphosphanyl)benzamide 、 palladium diacet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88%的产率得到2-[3-[(E)-2-phenylethenyl]phenyl]-3H-isoindol-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N-芳基异吲哚啉-1-酮通过Pd催化N-(2-溴苄基)草苯甲酸苯基酯的分子内脱羰偶联合成
    摘要:
    从 N-(2-溴苄基) 苯胺和草酰氯单乙基酯和单苯基酯,分别很容易制备乙基和苯基草酸酯。发现草胺酸乙酯在 DMA 中存在 K 2 CO 3 时在 120°C 下存活,并使用 Pd(OA C ) 2 -dppf 进行分子内直接芳基化,提供 5,6-二氢菲啶衍生物。相比之下,相应的苯草酰苯酯在 120 °C 的 DMA 中暴露于 K 2 CO 3 时分解,并通过 Pd(OAc) 2 -dppf 催化的分子内脱羰偶联转化为 N-芳基异吲哚啉-1-酮。除了 4-甲氧基取代的草苯二酸苯酯外,其他具有吸电子 (NO 2 , Cl) 和弱给电子 (Me) 取代基的苯草酸苯酯以 43-80% 的产率提供了 N-芳基异吲哚啉-1-酮.
    DOI:
    10.1055/s-0029-1219580
  • 作为产物:
    描述:
    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 、 palladium diacetate 、 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乙酰胺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68%的产率得到2-(3-chlorophenyl)isoindolin-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N-芳基异吲哚啉-1-酮通过Pd催化N-(2-溴苄基)草苯甲酸苯基酯的分子内脱羰偶联合成
    摘要:
    从 N-(2-溴苄基) 苯胺和草酰氯单乙基酯和单苯基酯,分别很容易制备乙基和苯基草酸酯。发现草胺酸乙酯在 DMA 中存在 K 2 CO 3 时在 120°C 下存活,并使用 Pd(OA C ) 2 -dppf 进行分子内直接芳基化,提供 5,6-二氢菲啶衍生物。相比之下,相应的苯草酰苯酯在 120 °C 的 DMA 中暴露于 K 2 CO 3 时分解,并通过 Pd(OAc) 2 -dppf 催化的分子内脱羰偶联转化为 N-芳基异吲哚啉-1-酮。除了 4-甲氧基取代的草苯二酸苯酯外,其他具有吸电子 (NO 2 , Cl) 和弱给电子 (Me) 取代基的苯草酸苯酯以 43-80% 的产率提供了 N-芳基异吲哚啉-1-酮.
    DOI:
    10.1055/s-0029-121958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ransition metal free intramolecular selective oxidative C(sp<sup>3</sup>)–N coupling: synthesis of N-aryl-isoindolinones from 2-alkylbenzamides
    作者:Ajay Verma、Saket Patel、Meenakshi Meenakshi、Amit Kumar、Abhimanyu Yadav、Shailesh Kumar、Sadhan Jana、Shubham Sharma、Ch. Durga Prasad、Sangit Kumar
    DOI:10.1039/c4cc08717h
    日期:——
    isoindolinones including indoprofen and DWP205190 drugs from 2-alkylbenzamide substrates by transition metal-free intramolecular selective oxidative coupling of C(sp(3))-H and N-H bonds utilizing iodine, potassium carbonate and di-tert-butyl peroxide in acetonitrile at 110-140 degrees C.
    通过使用碘,碳酸钾通过C(sp(3))-H和NH键的无过渡金属的分子内选择性氧化偶联,已开发出一种用于从2-烷基苯甲酰胺底物制备生物学上重要的异吲哚啉酮(包括吲哚洛芬和DWP205190药物)的合成方法和二叔丁基过氧化物的乙腈溶液,温度为110-140摄氏度。
  • Hantzsch ester triggered metal-free cascade approach to isoindolinones
    作者:Youping Tian、Junmei Wei、Meng Wang、Gaoqiang Li、Feng Xu
    DOI:10.1016/j.tetlet.2018.04.009
    日期:2018.5
    Disclosed herein is an expedient synthesis of biologically important isoindolinone derivatives from reactions of 2-formylbenzoic acids with various amines. This method operates via a deliberately designed catalyst-free tandem reductive amination/cyclization cascade event triggered by a transfer hydrogenation process with easily available Hantzsch ester as the organic hydride source. The ease of operation
    本文公开了从2-甲酰基苯甲酸与各种胺的反应中生物学上重要的异吲哚啉酮衍生物的方便合成。该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无催化剂串联氧化还原胺化/环化级联事件进行操作,该事件由转移氢化过程触发,使用容易获得的Hantzsch酯作为有机氢化物源。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起始原料易于获得以及现有方法易于扩展,将其与其他先例方案区分开来,因此使其成为一种实用的方法,可用于合成有价值的异吲哚啉酮类药物。
  • Phthalimidine Synthesis via the Direct Condensation between Phthalide and Primary Amine in the Presence of Catalytic Amount of InCl3
    作者:Ichiro Takahashi、Takatoshi Matsunaga、Yuuki Izumi、Yuuki Sunada、Nanae Kawakami、Yuusuke Horino、Sho Inagaki、Kenta Saitoh、Minoru Hatanaka、Shinzo Hosoi
    DOI:10.2174/1570178614666170221143302
    日期:2017.4.13
    paths. Therefore, dissymmetrical trends possessed by the phthalide derivative should transfer directly to the resulting phthalimidine, and as a result the formation of possible regioisomer(s) can completely be prevented. This strategy has existed as the oldest method of phthalimidine synthesis, however, Lewis acid catalysts utilized in the past were not appropriate to extend its scope. In this report
    背景:我们以前报道过在1,2,3-1H-苯并三唑和2-巯基乙醇的存在下,邻苯二甲醛和伯胺之间的1:1缩合反应可作为双合成助剂提供邻苯二甲酰亚胺(2,3-二氢异吲哚-1-酮)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可实现良好的分离收率。然而,发现该反应通过等氧化阶段官能团(本文中的羰基)的不对称化而进行,只要目标分子邻苯二甲酰亚胺中取代基的取向不对称,就会产生区域异构体。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我们集中研究了与目标分子邻苯二甲酰亚胺具有相同电子结构的邻苯二甲酰亚胺。因此,邻苯二甲酸酯衍生物和伯胺之间的缩合会消除水分子,但不附带任何类型的氧化还原路径。因此,邻苯二甲酸酯衍生物所具有的不对称趋势应直接转移至所得的邻苯二甲酰亚胺,结果,可以完全防止可能的区域异构体的形成。该策略作为最古老的邻苯二甲酰亚胺合成方法已经存在,但是,过去使用的路易斯酸催化剂不适合扩展其范围。在本报告中,我们证明了使用InCl3作为催化剂沿着这条路线
  • Iridium(I)-Catalyzed Isoindolinone-Directed Branched-Selective Aromatic C–H Alkylation with Simple Alkenes
    作者:Maoqian Xiong、Yuhang Shu、Jie Tang、Fan Yang、Dong Xing
    DOI:10.3390/molecules27061923
    日期:——
    We report an iridium(I)-catalyzed branched-selective C–H alkylation of N-arylisoindolinones with simple alkenes as the alkylating agents. The amide carbonyl group of the isoindolinone motif acts as the directing group to assist the ortho C–H activation of the N-aryl ring. With this atom-economic and highly branched-selective protocol, an array of biologically relevant N-arylisoindolinones were obtained
    我们报告了以简单烯烃作为烷基化剂的N-芳基异吲哚啉酮的铱 (I) 催化的支链选择性 C-H 烷基化。异吲哚啉酮基序的酰胺羰基充当导向基团以帮助N-芳基环的邻位 C-H 活化。通过这种原子经济和高度支化的选择性方案,以良好的收率获得了一系列生物学相关的N-芳基异吲哚啉酮。当使用 BiPhePhos 样手性配体时,不对称控制可达到 87:13 er。
  • Peters et al.,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1948, p. 597,599
    作者:Peters et al.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1Z,3Z)-1,3-双[[((4S)-4,5-二氢-4-苯基-2-恶唑基]亚甲基]-2,3-二氢-5,6-二甲基-1H-异吲哚 鲁拉西酮杂质33 鲁拉西酮杂质07 马吲哚 颜料黄110 顺式-六氢异吲哚盐酸盐 顺式-2-[(1,3-二氢-1,3-二氧代-2H-异吲哚-2-基)甲基]-N-乙基-1-苯基环丙烷甲酰胺 顺-N-(4-氯丁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降莰烷-2,3-二甲酰亚胺 降冰片烯-2,3-二羧基亚胺基对硝基苄基碳酸酯 降冰片烯-2,3-二羧基亚胺基叔丁基碳酸酯 阿胍诺定 阿普斯特降解杂质 阿普斯特杂质29 阿普斯特杂质27 阿普斯特杂质26 阿普斯特杂质 阿普斯特 防焦剂MTP 铝酞菁 铁(II)2,9,16,23-四氨基酞菁 酞酰亚胺-15N钾盐 酞菁锡 酞菁二氯化硅 酞菁 单氯化镓(III) 盐 酞美普林 邻苯二甲酸亚胺 邻苯二甲酰基氨氯地平 邻苯二甲酰亚胺,N-((吗啉)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阴离子 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 邻苯二甲酰亚胺钠盐 邻苯二甲酰亚胺观盐 邻苯二亚胺甲基磷酸二乙酯 那伏莫德 过氧化氢,2,5-二氢-5-苯基-3H-咪唑并[2,1-a]异吲哚-5-基 达格吡酮 诺非卡尼 螺[环丙烷-1,1'-异二氢吲哚]-3'-酮 螺[异吲哚啉-1,4'-哌啶]-3-酮盐酸盐 葡聚糖凝胶G-25 苹果酸钠 苯酚,4-溴-3-[(1-甲基肼基)甲基]-,1-苯磺酸酯 苯胺,4-乙基-N-羟基-N-亚硝基- 苯基甲基2-脱氧-2-(1,3-二氢-1,3-二氧代-2H-异吲哚-2-基)-3-O-(苯基甲基)-4,6-O-[(R)-苯基亚甲基]-BETA-D-吡喃葡萄糖苷 苯二酰亚氨乙醛二乙基乙缩醛 苯二甲酰亚氨基乙醛 苯二(甲)酰亚氨基甲基磷酸酯 膦酸,[[2-(1,3-二氢-1,3-二羰基-2H-异吲哚-2-基)苯基]甲基]-,二乙基酯 胺菊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