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酞菁锡 | 15304-57-1

中文名称
酞菁锡
中文别名
酞菁锡(II)
英文名称
phthalocyaninatotin(II)
英文别名
tin(II) phthalocyanine;9,18,27,36,37,39,40,41-octaza-38λ2-stannadecacyclo[17.17.3.110,17.128,35.02,7.08,37.011,16.020,25.026,39.029,34]hentetraconta-1,3,5,7,9,11,13,15,17(41),18,20,22,24,26,28(40),29,31,33,35-nonadecaene
酞菁锡化学式
CAS
15304-57-1
化学式
C32H16N8Sn
mdl
——
分子量
631.243
InChiKey
LLVONELOQJAYB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稳定性/保质期:
    常温常压下稳定,避免与氧化物接触。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47
  • 重原子数:
    41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82.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TSCA:
    No
  • 危险等级:
    6.1
  • 危险品标志:
    Xi
  • 安全说明:
    S26,S36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
  • WGK Germany:
    3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类别:
    6.1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146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501,P261,P270,P271,P264,P280,P337+P313,P305+P351+P338,P361+P364,P332+P313,P301+P310+P330,P302+P352+P312,P304+P340+P311,P403+P233,P405
  • 危险性描述:
    H301+H311+H331,H315,H319
  • 储存条件:
    常温下应密闭避光保存,并保持通风和干燥。

SDS

SDS:0fc18ecde15eb3750ca0e81333254fd0
查看
酞菁锡(II) 修改号码:5

模块 1. 化学品
产品名称: Tin(II) Phthalocyanine
修改号码: 5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GHS分类
物理性危害 未分类
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经口) 第3级
急性毒性(经皮) 第3级
急性毒性(吸入) 第3级
皮肤腐蚀/刺激 第2级
严重损伤/刺激眼睛 2A类
环境危害 未分类
GHS标签元素
图标或危害标志
信号词 危险
危险描述 吸入或皮肤接触或吞咽会中毒。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防范说明
[预防] 避免吸入。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的环境下使用。
使用本产品时切勿吃东西,喝水或吸烟。
处理后要彻底清洗双手。
穿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具。
酞菁锡(II) 修改号码:5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急救措施] 吸入: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在呼吸舒适的地方保持休息。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食入: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眼睛接触:求医/就诊
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若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
被污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若感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储存] 存放于通风良好处。保持容器密闭。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根据当地政府规定把物品/容器交与工业废弃处理机构。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单一物质/混和物 单一物质
化学名(中文名): 酞菁锡(II)
百分比: ....
CAS编码: 15304-57-1
俗名: Phthalocyanine Tin(II)
分子式: C32H16N8Sn

模块 4. 急救措施
吸入: 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皮肤接触: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眼睛接触: 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清洗。
如果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食入: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漱口。
紧急救助者的防护: 救援者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比如橡胶手套和气密性护目镜。

模块 5. 消防措施
合适的灭火剂: 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
特殊危险性: 小心,燃烧或高温下可能分解产生毒烟。
特定方法: 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
周围一旦着火:如果安全,移去可移动容器。
消防员的特殊防护用具: 灭火时,一定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模块 6. 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措施,防护用具, 使用特殊的个人防护用品(针对有毒颗粒的P3过滤式空气呼吸器)。远离溢出物/泄露
紧急措施: 处并处在上风处。
泄露区应该用安全带等圈起来,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入。
环保措施: 防止进入下水道。
控制和清洗的方法和材料: 清扫收集粉尘,封入密闭容器。注意切勿分散。附着物或收集物应该立即根据合适的
法律法规处置。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处理
酞菁锡(II) 修改号码:5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技术措施: 在通风良好处进行处理。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具。防止粉尘扩散。处理后彻底清洗双手
和脸。
注意事项: 如果可能,使用封闭系统。如果粉尘或浮质产生,使用局部排气。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衣物。
贮存
储存条件: 保持容器密闭。存放于凉爽、阴暗、通风良好处。
存放处须加锁。
远离不相容的材料比如氧化剂存放。
包装材料: 依据法律。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尽可能安装封闭体系或局部排风系统。同时安装淋浴器和洗眼器。
接触极限:
0.1 mg(Sn)/m3 (skin)
ACGIH TLV(TWA):
0.2 mg(Sn)/m3 (skin)
ACGIH TLV(STEL):
0.1 mg(Sn)/m3
OSHA PEL(TWA):
个人防护用品
呼吸系统防护: 防尘面具,自携式呼吸器(SCBA),供气呼吸器等。使用通过政府标准的呼吸器。依
据当地和政府法规。
手部防护: 防渗手套。
眼睛防护: 护目镜。如果情况需要,佩戴面具。
皮肤和身体防护: 防渗防护服。如果情况需要,穿戴防护靴。

模块 9. 理化特性
固体
外形(20°C):
外观: 晶体-粉末
颜色: 紫色-黑色
气味: 无资料
pH: 无数据资料
熔点: 无资料
沸点/沸程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爆炸特性
爆炸下限: 无资料
爆炸上限: 无资料
密度: 无资料
溶解度:
[水] 无资料
[其他溶剂] 无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化学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稳定。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未报道特殊反应性。
须避免接触的物质 氧化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氮氧化物 (NOx)

模块 11.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无资料
对皮肤腐蚀或刺激: 无资料
对眼睛严重损害或刺激: 无资料
酞菁锡(II) 修改号码:5

模块 11. 毒理学信息
生殖细胞变异原性: 无资料
致癌性:
IARC = 无资料
NTP = 无资料
生殖毒性: 无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鱼类: 无资料
甲壳类: 无资料
藻类: 无资料
残留性 / 降解性: 无资料
潜在生物累积 (BCF): 无资料
土壤中移动性
log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土壤吸收系数 (Koc): 无资料
亨利定律 无资料
constant(PaM3/mol):

模块 13. 废弃处置
如果可能,回收处理。请咨询当地管理部门。建议在可燃溶剂中溶解混合,在装有后燃和洗涤装置的化学焚烧炉中
焚烧。废弃处置时请遵守国家、地区和当地的所有法规。

模块 14. 运输信息
联合国分类: 第1项 毒害品。
UN编号: 3146
正式运输名称: 有机锡化合物, 固体, 不另作详细说明
包装等级: III
海洋污染物: Y

模块 15.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11年2月16日修订): 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盐酸酞菁锡 为溶剂, 生成 二氢基二氯化锡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作证明金属酞菁转化的工具的 UV-Vis 曲线示例
    摘要:
    摘要 一组 MPcs(Mmetal,Pc = 酞菁配体)的 UV-Vis 光谱,即:In(III)PcI (1)、Hf(IV)PcI2Pht (Pht = 邻苯二甲腈) (2)、Sn(II)Pc (3)、Sn(IV)PcI2 (4) 和 Ge(IV)PcI2 (5) 在两种溶剂中进行了检测,O-给体乙酰丙酮和非配位苯。1,2 和 4,5 Hacac 溶液中的 UV-Vis 光谱表明轴向连接的碘原子被溶剂的 (acac)− 阴离子取代,而在 3 中,溶剂的氧供体导致Sn(II) 到 Sn(IV) 离子,结果 Sn(II)Pc 转化为 Sn(IV)Pc(acac)2。1-5 种化合物的氯化物络合物是在盐酸酸化后在 Haacac 溶液中形成的,但每种化合物溶液的行为都有所不同。在溶液酸化前后在苯溶剂中收集的研究化合物的 UV-Vis 光谱清楚地表明各自的 Q 带特征(除了 3)实际上保持不变。苯中的
    DOI:
    10.1016/j.molstruc.2016.10.070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氢基二氯化锡四氢呋喃 为溶剂, 生成 酞菁锡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一维导体的合成与性能 反式-双-1-炔基取代的硅,锗,锡酞菁和半卟啉锗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
    几种新的反式-双-1-炔基(邻苯二甲酰基萘)硅(VIc-f),-锗(VIIc-f)和-锡(VIIId,f)化合物以及反-双--1--1-炔基(hemiporphyrazinato)的制备描述了锗(XIc,e,f)衍生物。通过在四氢呋喃(THF)中用1-炔基格氏试剂(Vc-f)处理相应的二氯化物(I,II,IV,X; X =(Cl)),以高收率获得产物,并进行光谱表征。被认为是一种新型一维导体的模型。
    DOI:
    10.1016/s0022-328x(00)80500-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Crystalline Salts with Radical Anions of Metal-Containing and Metal-Free Phthalocyanines
    作者:Dmitri V. Konarev、Alexey V. Kuzmin、Maxim A. Faraonov、Manabu Ishikawa、Salavat S. Khasanov、Yoshiaki Nakano、Akihiro Otsuka、Hideki Yamochi、Gunzi Saito、Rimma N. Lyubovskaya
    DOI:10.1002/chem.201404925
    日期:2015.1.12
    radical anion. Central metal atoms strongly affect EPR spectra of phthalocyanine radical anions. Instead of narrow EPR signals characteristic of metal‐free phthalocyanine radical anions [H2Pc(3−)].− (linewidth of 0.08–0.24 mT), broad EPR signals are manifested (linewidth of 2–70 mT) with g‐factors and linewidths that are strongly temperature‐dependent. Salt 11 containing the [NaIPc(2−)]− anions as well
    含金属和无金属酞菁的自由基阴离子盐[MPc(3-)] .-,其中M = Cu II,Ni II,H 2,Sn II,Pb II,Ti IV O和V IV O(1 – 10)具有四烷基铵阳离子的单晶体通过芴酮酮基钠的酞菁还原而获得。它们的形成伴随着Pc配体的还原,并影响金属酞菁自由基阴离子的分子结构以及它们的光学和磁性。自由基阴离子的特征在于短的和长C的交替 Ñ亚胺由于芳香族化合物的破坏,它在Pc配体中键合。盐1 – 10在NIR范围内显示833–1041 nm处的新谱带,而Q和Soret谱带则蓝移了0.13–0.25 eV(38–92 nm)和0.04–0.07 eV(4–13 nm)蓝移。 , 分别。具有Ni II,Sn II,Pb II和Ti IV O的自由基阴离子具有S = 1/2自旋态,而[Cu II Pc(3-)] .-和[V IV OPc(3-)] .-含有顺磁性Cu II和V
  •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f Pentamethylcyclopentadienyl Iridium(III) Diiodide with Tin(II) Phthalocyanine and Pentamethylcyclopentadienyl Iridium(II) Halide with Fullerene C<sub>60</sub><sup>–</sup> Anions
    作者:Dmitri V. Konarev、Sergey I. Troyanov、Alexey V. Kuzmin、Yoshiaki Nakano、Salavat S. Khasanov、Akihiro Otsuka、Hideki Yamochi、Gunzi Saito、Rimma N. Lyubovskaya
    DOI:10.1021/om501210s
    日期:2015.3.9
    Synthetic approaches to iridium complexes of metal phthalocyanines (Pc) and fullerene an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give three types of complexes. The compound(Cp*IrIIII2)SnIIPc(2−)}·2C6H4Cl2 (1) (Cp* is pentamethylcyclopentadienyl) is the first crystalline complex of a metal phthalocyanine in which an iridium(III) atom is bonded to the central tin(II) atom of Pc via a Sn–Ir bond length of 2.58 Å
    已经开发了金属酞菁(Pc)和富勒烯阴离子的铱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可得到三种类型的配合物。化合物(Cp * Ir III I 2)Sn II Pc(2-)}·2C 6 H 4 Cl 2(1)(Cp *为五甲基环戊二烯基)是金属酞菁的第一晶体配合物,其中铱(III) )原子通过2.58Å的Sn–Ir键长度与Pc的中心锡(II)原子键合。In(TBA +)(C 60 •–)(Cp * Ir III I 2)Sn II Pc(2-)}·0.5C 6 H 14(2),(Cp * Ir III I 2)Sn II Pc(2-)}单元与(TBA +)(C 60 •–)共结晶,形成C 60 •阴离子的双链和( Cp * Ir III I 2)Sn II Pc(2-)}。富勒烯和酞菁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Cp * Ir III I 2)Sn II Pc(2-)}的Cp *基团和C 60 •–五边形的π–π堆积来实现的。此外,C
  •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f Transition Metals (M = Mo, Fe, Rh, and Ru) with Tin(II) Phthalocyanine in Neutral, Monoanionic, and Dianionic States
    作者:Dmitri V. Konarev、Alexey V. Kuzmin、Yoshiaki Nakano、Maxim A. Faraonov、Salavat S. Khasanov、Akihiro Otsuka、Hideki Yamochi、Gunzi Saito、Rimma N. Lyubovskaya
    DOI:10.1021/acs.inorgchem.5b01906
    日期:2016.2.15
    6 K was realized between the CpMoI(CO)2 and the [SnIIPc(3−)]•– units in 6 and the π-stacking Fe(CO)4[SnIIPc(3−)]•–}2 dimers of 5, respectively. The [SnIIPc(3−)]•– radical anions substituted the chloride anions in Ph5CpRu(CO)2Cl to form the formally neutral compound Ph5CpRuII(CO)2[SnIIPc(3−)]} (8) in which the negative charge and spin are preserved on [SnIIPc(3−)]•–. The strong antiferromagnetic coupling
    锡原子与过渡金属形成稳定的Sn-M键的能力用于制备中性,单阴离子和双阴离子状态的与酞菁锡(II)的过渡金属配合物。这些络合物是通过[Sn IV Cl 2 Pc(3-)] •或[Sn II Pc(3-)] •自由基阴离子与Cp * Mo(CO)2 } 2,CpFe( CO)2 } 2,CpMo(CO)3 } 2,Fe 3(CO)12,Cp * RhCl 2 } 2或Ph 5 CpRu(CO)2Cl。Cp * MoBr(CO)2 [Sn II Pc(2-)]·0.5C 6 H 4 Cl 2(1)和CpFe(CO)2 [Sn II Pc(2-)]·2C 6的中性配位化合物H 4 Cl 2(2)从[Sn IV Cl 2 Pc(3-)] •–中获得。另一方面,过渡金属与[Sn II Pc(3-)] •的配位得到阴离子配位配合物,从而保持了[Sn II Pc(3-)] •上的自旋。。但是,在cryptand
  • Coordination-induced metal-to-macrocycle charge transfer and effect of cations on reorientation of the CN ligand in the {SnL<sub>2</sub>Mac}<sup>2−</sup> dianions (L = CN<sup>−</sup>, OCN<sup>−</sup>, Im<sup>−</sup>; Mac = phthalo- or naphthalocyanine)
    作者:Dmitri V. Konarev、Alexey V. Kuzmin、Alexander F. Shestakov、Salavat S. Khasanov、Rimma N. Lyubovskaya
    DOI:10.1039/c9dt00655a
    日期:——
    obtained. Two anions coordinate to tin(II) atoms in 1–4 to form the SnL2Mac}2− dianions in salts with the general formula crypt[2.2.2](M+)}2SnL2Mac}2− (M = K or Na; Mac: Pc or Nc; L = CN−, OCN−, Im−). The coordination of two ligands to SnII stabilizes these atoms in the higher tin(IV) oxidation state, providing transfer of two electrons from SnII to the macrocycle. The formation of tetraanionic (4−)
    一系列锡(阴离子配位络合物的II)酞菁(PC)与氰化物,氰酸盐,和咪唑(IM)阴离子(1,3和4,分别地)和锡(II)萘(NC)与氰化物阴离子(2)已获得。两个阴离子与1-4中的锡(II)原子配位,形成盐中的SnL 2 Mac} 2-二价阴离子,其通式为crypt [2.2.2](M +)} 2 SnL 2 Mac} 2-(M = K或Na;苹果:PC或NC; L = CN -,OCN - ,林−)。两个配体与Sn II的配位将这些原子稳定在较高的锡( IV)氧化态,从而提供两个电子从Sn II到大环的转移。四阴离子(4-)大环的形成伴随着在NIR范围内出现新的吸收带,基本上使Soret和Q谱带发生蓝移,并且在2-4中大环中出现了明显的畸变,表明C–发生了交替。 C和C–N键。但是,这种变形在1中未观察到。在1的情况下没有交替可以用周围阳离子的未补偿电场的作用来解释,这可以稳定具有对
  • SYNTHESIS OF METALLOPHTHALOCYANINES FROM PHTHALONITRILE WITH STRONG ORGANIC BASES
    作者:Haruhiko Tomoda、Shojiro Saito、Shinsaku Shiraishi
    DOI:10.1246/cl.1983.313
    日期:1983.3.5
    Several metallophthalocyanines (MPc: M=Ni(II), Co(II), Zn(II), Pb(II), Fe(II), Sn(II), Cd(II), Mg(II), and Mn(III)) were obtained by heating phthalonitrile with metal salts in alcohols in the presence of 1,8-diazabicyclo[5.4.0]undec-7-ene. Metal acetylacetonates as well as metal halides were available as metal sources for preparation of metallophthalocyanines by this method.
    几种金属酞菁(MPc:M=Ni(II)、Co(II)、Zn(II)、Pb(II)、Fe(II)、Sn(II)、Cd(II)、Mg(II) 和 Mn( III)) 是通过在 1,8-二氮杂双环 [5.4.0] 十一碳 - 7-烯存在下加热邻苯二甲腈与金属盐的醇获得的。金属乙酰丙酮化物以及金属卤化物可用作通过该方法制备金属酞菁的金属来源。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1Z,3Z)-1,3-双[[((4S)-4,5-二氢-4-苯基-2-恶唑基]亚甲基]-2,3-二氢-5,6-二甲基-1H-异吲哚 鲁拉西酮杂质33 鲁拉西酮杂质07 马吲哚 颜料黄110 顺式-六氢异吲哚盐酸盐 顺式-2-[(1,3-二氢-1,3-二氧代-2H-异吲哚-2-基)甲基]-N-乙基-1-苯基环丙烷甲酰胺 顺-N-(4-氯丁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降莰烷-2,3-二甲酰亚胺 降冰片烯-2,3-二羧基亚胺基对硝基苄基碳酸酯 降冰片烯-2,3-二羧基亚胺基叔丁基碳酸酯 阿胍诺定 阿普斯特降解杂质 阿普斯特杂质29 阿普斯特杂质27 阿普斯特杂质26 阿普斯特杂质 阿普斯特 防焦剂MTP 铝酞菁 铁(II)2,9,16,23-四氨基酞菁 酞酰亚胺-15N钾盐 酞菁锡 酞菁二氯化硅 酞菁 单氯化镓(III) 盐 酞美普林 邻苯二甲酸亚胺 邻苯二甲酰基氨氯地平 邻苯二甲酰亚胺,N-((吗啉)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阴离子 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 邻苯二甲酰亚胺钠盐 邻苯二甲酰亚胺观盐 邻苯二亚胺甲基磷酸二乙酯 那伏莫德 过氧化氢,2,5-二氢-5-苯基-3H-咪唑并[2,1-a]异吲哚-5-基 达格吡酮 诺非卡尼 螺[环丙烷-1,1'-异二氢吲哚]-3'-酮 螺[异吲哚啉-1,4'-哌啶]-3-酮盐酸盐 葡聚糖凝胶G-25 苹果酸钠 苯酚,4-溴-3-[(1-甲基肼基)甲基]-,1-苯磺酸酯 苯胺,4-乙基-N-羟基-N-亚硝基- 苯基甲基2-脱氧-2-(1,3-二氢-1,3-二氧代-2H-异吲哚-2-基)-3-O-(苯基甲基)-4,6-O-[(R)-苯基亚甲基]-BETA-D-吡喃葡萄糖苷 苯二酰亚氨乙醛二乙基乙缩醛 苯二甲酰亚氨基乙醛 苯二(甲)酰亚氨基甲基磷酸酯 膦酸,[[2-(1,3-二氢-1,3-二羰基-2H-异吲哚-2-基)苯基]甲基]-,二乙基酯 胺菊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