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V-9-M缩胆囊素九肽 | 99291-20-0

中文名称
V-9-M缩胆囊素九肽
中文别名
司美格鲁肽
英文名称
Valyl-prolyl-valyl-glutamyl-alanyl-valyl-aspartyl-prolyl-methionine
英文别名
(4S)-4-[[(2S)-2-[[1-[(2S)-2-amino-3-methylbutanoyl]pyrrolidine-2-carbonyl]amino]-3-methylbutanoyl]amino]-5-[[(2S)-1-[[(2S)-1-[[(2S)-3-carboxy-1-[(2S)-2-[[(1S)-1-carboxy-3-methylsulfanylpropyl]carbamoyl]pyrrolidin-1-yl]-1-oxopropan-2-yl]amino]-3-methyl-1-oxobutan-2-yl]amino]-1-oxopropan-2-yl]amino]-5-oxopentanoic acid
V-9-M缩胆囊素九肽化学式
CAS
99291-20-0
化学式
C42H69N9O14S
mdl
——
分子量
956.1
InChiKey
AIKMAJWJXJPJNB-MHJJKFOE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1350.7±65.0 °C(Predicted)
  • 密度:
    1.306±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
  • 重原子数:
    66
  • 可旋转键数:
    26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4
  • 拓扑面积:
    378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16

制备方法与用途

简介

司美格鲁肽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

研发过程

2017年12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上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2020年1月,获FDA批准,用于降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2020年12月4日,诺和诺德向FDA提交了司美格鲁肽2.4mg每周皮下注射一次的上市申请。 2021年6月5日,诺和诺德宣布FDA批准Wegovy(司美格鲁肽每周1次皮下注射2.4mg)上市,用于慢性体重管理,适用于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的肥胖(BMI≥30kg/m²)或超重(BMI≥27kg/m²)成人。 2021年4月,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及降低T2DM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作用机制

司美格鲁肽的作用机制包括:

  • 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 保护胰岛功能:刺激胰岛β细胞的增值和分化,抑制其凋亡,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
  • 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作用于胰岛α细胞,减少胰高血糖素的释放。
  • 促进生长抑素分泌:作用于胰岛δ细胞,促进生长抑素的分泌,参与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 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
  • 延缓胃排空:减少食物在胃中的停留时间。
  • 中枢性抑制食欲:作用于下丘脑,抑制食欲,减少进食量。
应用

司美格鲁肽属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类降糖药物,通过葡萄糖依赖的方式增加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并促进胃排空,从而减少食物摄入和葡萄糖吸收,最终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