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根碱(Sanguinarine,简称Sa)
血根碱是由美洲血根草(Sanguinaria Canadensis)提取的一种阳离子抗菌剂。它属于苯并菲啶类生物碱,具有广泛而显著的抗菌活性,包括嗜氧和厌氧细菌、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口腔细菌。血根碱对牙菌斑等口腔组织有直接作用。
血根碱已在市场上销售多年的牙膏和漱口液中得到应用,并进行了广泛的临床试验。牙膏中的研磨剂为磷酸二钙,而锌盐作为漱口液的成分之一。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含0.075%血根碱提取物(SaE)和2.0%或更高浓度氯化锌的牙膏以及含0.03%血根碱提取物、0.2%氯化锌的漱口液可有效减少牙菌斑并改善牙龈健康。尽管短期试验效果显著,但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作用机理
血根碱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与氯化锌等其他成分的协同效应也亟待研究。市售含血根碱的牙膏配方中还含有阳离子抗菌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月桂基硫酸酯钠盐),但血根碱在该配方中仍能保持其抗菌活性的原因尚不清楚。
生物活性Sanguinarine (SANG)
Sanguinarine 由美洲血根草提取,是一种生物碱。它可以激活活性氧(ROS)的产生,刺激细胞凋亡。Sanguinarine 诱导的细胞凋亡与 JNK 和 NF-κB 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靶点凋亡
体外研究在22B-cFluc 细胞中不同浓度 Sanguinarine 处理后,通过 CKK-8 检测细胞活力;Sanguinarine 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 22B 细胞的增殖。同时测量细胞质提取物中的 caspase-3 活性,发现随 Sanguinarine 浓度增加,caspase-3 活性增强。
体内研究通过将 22B-cFluc 细胞皮下接种到裸鼠中建立异种移植模型,并给予10 mg/kg 的 Sanguinarine 治疗。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24、48 和 72 小时)注射 D-luciferin 后进行生物发光成像,观察 Sanguinarine 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初次治疗后的 48 小时时,Sanguinarine 处理的肿瘤显示出更明显的荧光信号,并在实验期间内保持增强。72 小时后收集的肿瘤中通过 TUNEL 染色表明 Sanguinarine 治疗组比对照组具有更高的细胞凋亡率。
化学性质Sanguinarine 易溶于甲醇和乙醇,不溶于石油醚和氯仿。它来源于罂粟科植物博落回的带根全草。
用途用于含量测定、鉴定和药理实验等。具有抗菌、杀虫作用,改善肝功能、增强免疫力,并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