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丁基异硫氰酸酯 | 592-82-5

中文名称
丁基异硫氰酸酯
中文别名
异硫氰酸丁酯;正丁基异硫代氰酸酯;丁基芥子油;1-异硫代氰酸丁酯
英文名称
butyl isothiocyanate
英文别名
n-butyl isothiocyanate;1-isothiocyanatobutane
丁基异硫氰酸酯化学式
CAS
592-82-5
化学式
C5H9NS
mdl
MFCD00004824
分子量
115.199
InChiKey
LIMQQADUEULBS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15 °C
  • 沸点:
    70-71 °C35 mm Hg(lit.)
  • 密度:
    0.955 g/mL at 25 °C(lit.)
  • 闪点:
    66 °C
  • LogP:
    2.53
  • 物理描述:
    Yellowish liquid; Strong irritating green aroma
  • 溶解度:
    Insoluble in water
  • 折光率:
    1.492-1.498
  • 保留指数:
    975
  • 稳定性/保质期:
    性质与稳定性 应避免接触的物质包括水、胺、酒精和氧化物。 可能产生的危险分解产物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氧化氮。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7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
  • 拓扑面积:
    44.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8
  • 危险品标志:
    C
  • 安全说明:
    S,S23,S26,S36/37,S39,S45
  • 危险类别码:
    R20/21/22,R34,R42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30909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693 6.1/PG 2
  • RTECS号:
    NX8420500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类别:
    8
  • 危险标志:
    GHS05,GHS07,GHS08
  • 危险性描述:
    H302 + H312 + H332,H314,H317,H334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280,P305 + P351 + P338,P310
  • 储存条件:
    密封阴凉干燥保存,保持容器密封,并储存在通风良好、阴凉干燥的地方。

SDS

SDS:76470367d9e63504d7485bd0c2ba2685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异硫氰酸丁酯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易燃液体 (类别 4)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 4)
急性毒性, 吸入 (类别 4)
急性毒性, 经皮 (类别 4)
皮肤腐蚀 (类别 1B)
严重眼睛损伤 (类别 1)
呼吸过敏 (类别 1)
皮肤过敏 (类别 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227 可燃液体
H302 + H312 + H332 如果咽下,与皮肤接触或吸入是有害的。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H317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H334 吸入可能导致过敏或哮喘病症状或呼吸困难。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72 禁止将污染的工作服带出作业场所。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P284 戴呼吸防护装置。
事故响应
P301 + P312 如果吞咽并觉不适: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就医。
P301 + P330 + P331 如果吞咽:漱口,不要催吐。
P303 + P361 + P353 如果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除去∕脱掉所有沾污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
淋浴。
P304 + P340 如果吸入:将受害人移至空气新鲜处并保持呼吸舒适的姿势休息。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处置(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3 + P313 如出现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就诊。
P362 + P364 脱掉玷污的衣服,清洗后方可再用。
P363 沾污的衣服清洗后方可再用。
P370 + P378 在发生火灾时:用干砂,干粉或抗溶性泡沫扑灭。
安全储存
P403 + P235 保持低温,存放于通风良好处。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催泪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5H9NS
分子式
: 115.2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Butyl isothiocyanate
<=100%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592-82-5
No.) 209-770-4
EC-编号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反复接触会引起哮喘, 长期或频繁接触会导致:, 恶心,
头晕, 头痛, 肺部刺激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硫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用水喷雾冷却未打开的容器。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移去所有火源。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谨防蒸气积累达到可爆炸的浓度。蒸气能在低洼处积聚。
6.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围堵溢出,用防电真空清洁器或湿刷子将溢出物收集起来,并放置到容器中去,根据当地规定处理(见第13部
分)。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吸入蒸气和烟雾。
切勿靠近火源。-严禁烟火。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聚。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打开了的容器必须仔细重新封口并保持竖放位置以防止泄漏。
对湿度敏感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紧密装配的防护眼镜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BEK型
(EN
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
毒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透明, 液体
颜色: 无色, 淡黄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70 - 71 °C 在 47 hPa - lit.
g) 闪点
66 °C - 闭杯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0.955 g/cm3 在 25 °C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热,火焰和火花。
10.5 不相容的物质
水, 醇类, 强碱, 胺, 酸,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长期或反复接触导致个别人过敏反应
可能会引起呼吸过敏或皮肤反应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有害。 该物质对组织、粘膜和上呼吸道破坏力强
摄入 误吞对人体有害。 引致灼伤。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有害。 引起皮肤灼伤。
眼睛 引起眼睛灼伤。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反复接触会引起哮喘, 长期或频繁接触会导致:, 恶心,
头晕, 头痛, 肺部刺激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NX8420500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此易爆炸产品可以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2927 国际海运危规: 2927 国际空运危规: 2927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TOXIC LIQUID, CORROSIVE, ORGANIC, N.O.S. (Butyl isothiocyanate)
国际海运危规: TOXIC LIQUID, CORROSIVE, ORGANIC, N.O.S. (Butyl isothiocyanate)
国际空运危规: Toxic liquid, corrosive, organic, n.o.s. (Butyl isothiocyanate)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6.1 (8) 国际海运危规: 6.1 (8) 国际空运危规: 6.1 (8)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 国际海运危规: II 国际空运危规: 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用途:用于医药、农药和染料中间体。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丁基异硫氰酸酯氢氧化钾 、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硫酸lithium chloride过氧化苯甲酰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二醇二甲醚乙醇丙酮 为溶剂, 反应 9.5h, 生成 N-丁基咪唑
    参考文献:
    名称:
    氨基酸轻松转化为 1-烷基咪唑-2-硫酮,以及用过氧化苯甲酰将其氧化脱硫为咪唑
    摘要:
    甘氨酸用异硫氰酸酯酰化并缩合为 3-烷基 2-硫代乙内酰脲,再用硼氢化钠和氯化锂的混合物还原并脱水为 1-烷基咪唑-2-硫酮。用过氧化苯甲酰将它们氧化脱硫成咪唑。模型化合物不需要色谱。开发的方法用于将酪氨酸精制为 1,4-二(对甲氧基苄基)咪唑,这是从海绵 Leucetta 合成三种咪唑的常见中间体。
    DOI:
    10.1055/s-2007-983740
  • 作为产物:
    描述:
    n-butyldithiocarbamate 在 iron(III) chloride 、 sodium acetate 作用下, 以 丙酮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90%的产率得到丁基异硫氰酸酯
    参考文献:
    名称:
    铁促进的一锅法:异硫氰酸酯的合成
    摘要:
    摘要 我们已经建立了一种简便且通用的合成方法,用于在温和条件下,在环保、廉价、易得的铁催化剂存在下,由各自的胺构建异硫氰酸酯。该反应通过形成硫代氨基甲酸盐作为中间体来提供目标产物。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芳香胺和脂肪胺均以中等至高产率提供各自的目标产物。然而,吸电子取代基在室温下难以得到目标产物,而在中等温度下它们以良好的收率获得最终产物。此外,机理研究表明,合成路线涉及基于铁的后续加硫和脱硫反应。图形概要
    DOI:
    10.1080/10426507.2020.1716755
  • 作为试剂:
    参考文献:
    名称:
    2-异硫代苯基异硫氰酸酯与异硫氰酸芳基酯的一锅法合成3-芳基喹唑啉-2,4(1H,3H)-二硫酮
    摘要:
    一锅中由2-溴苯基异硫氰酸酯通过溴-锂与丁基锂的交换生成相应的2-硫代苯基异硫氰酸酯,然后用芳基处理,以令人满意的收率合成了3-芳基喹唑啉-2,4(1 H,3 H)-二硫酮异硫氰酸酯。 喹唑啉-2,4(1 H,3 H)-二硫酮-2-异硫氰酸异硫氰酸酯酯-2-异硫氰酸异溴苯基酯-异硫氰酸芳基酯-苯并硫代酰胺
    DOI:
    10.1055/s-0030-126001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sign, synthesi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carbamate-tethered aryl propanoic acids as novel PPARα/γ dual agonists
    作者:Nam-Jung Kim、Kwang-Ok Lee、Bon-Woong Koo、Funan Li、Ja-Kyung Yoo、Hyun-Ju Park、Kyung-Hoon Min、Joong In Lim、Mi Kyung Kim、Jin-Kwan Kim、Young-Ger Suh
    DOI:10.1016/j.bmcl.2007.04.057
    日期:2007.7
    dual agonists, which show excellent agonistic activity in PPARalpha/gamma transactivation assay. In particular, (R)-9d was identified as a potent PPARalpha/gamma dual agonist with EC(50)s of 0.377 microM in PPARalpha and 0.136 microM in PPARgamma, respectively. Interestingly,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revealed that the stereochemistry of the identified PPARalpha/gamma dual agonists significantly
    我们开发了新型的PPARalpha /γ双激动剂,在PPARalpha /γ反式激活试验中显示出极好的激动活性。特别地,(R)-9d被确定为有效的PPARalpha /γ双重激动剂,其EC(50)在PPARalpha中为0.377 microM,在PPARgamma中为0.136 microM。有趣的是,结构-活性关系揭示了所鉴定的PPARα/γ双重激动剂的立体化学显着影响它们在PPARα中的激动活性,而不是在PPARγ中。
  • Stereoselective Lewis Acid Mediated (3+2) Cycloadditions of<i>N</i>-H- and<i>N</i>-Sulfonylaziridines with Heterocumulenes
    作者:Robert A. Craig、Nicholas R. O'Connor、Alexander F. G. Goldberg、Brian M. Stoltz
    DOI:10.1002/chem.201303699
    日期:2014.4.14
    Alkyl and aryl isothiocyanates and carbodiimides are effective substrates in (3+2) cycloadditions with N‐sulfonyl‐2‐substituted aziridines and 2‐phenylaziridine for the synthesis of iminothiazolidines and iminoimidazolidines. Additionally, the stereoselective (3+2) cycloaddition of N‐H‐ and N‐sulfonylaziridines with isothiocyanates can be accomplished, allowing for the synthesis of highly enantioenriched
    烷基和芳基异硫氰酸酯和碳二亚胺是与N-磺酰基-2-取代的氮丙啶和 2-苯基氮丙啶进行 (3+2) 环加成反应以合成亚氨基噻唑烷和亚氨基咪唑烷的有效底物。此外,可以完成N -H-和N-磺酰基氮丙啶与异硫氰酸酯的立体选择性(3+2)环加成,从而合成高度对映体富集的亚氨基噻唑烷。本文在这些化学、区域和非对映选择性转化的背景下提出了紧密离子对机制的证据。所证明的从杂环产物中除去磺酰基的能力显示了这些化合物对于进一步衍生化和应用的效用。
  • Syntheses of substituted-oxazolo-1,3,4-thiadiazoles, 1,3,4-oxadiazoles, and 1,2,4-triazoles
    作者:A. Shafiee、E. Naimi、P. Mansobi、A. Foroumadi、M. Shekari
    DOI:10.1002/jhet.5570320424
    日期:1995.7
    Starting from readily available methyl 5-methyloxazole-4-carboxylate (1) and 4-methyl-5-oxazolylcar-boxylic acid hydrazide (11) the title compounds were prepared. The reaction of compound 1 with hydrazine hydrate afforded the corresponding hydrazide 2. The reaction of compound 2 with formic acid yielded 1-formyl-2-(5-methyloxazole-4-carboxyl)hydrazine (3). Refluxing of the latter with phosphorus pentasulfide
    从容易获得的5-甲基恶唑-4-羧酸甲酯(1)和4-甲基-5-恶唑基-羧酰肼(11)开始,制备标题化合物。化合物1与水合肼的反应得到相应的酰肼2。化合物2与甲酸的反应产生1-甲酰基-2-(5-甲基恶唑-4-羧基)肼(3)。后者用五硫化二磷在二甲苯中回流,得到化合物5,产率为62%。化合物3与五氧化二磷反应,得到化合物4。从酰肼11开始,化合物13和14个类似地准备。化合物2与取代的异硫氰酸酯反应,得到化合物9,其在碱性介质中环化成4-烷基-5-(5-甲基-4-恶唑基)-2,4-二氢-3 H -1,2,4-三唑- 3-硫酮(10)。类似地制备异构体19。化合物19的甲基化和随后的氧化得到化合物21。在三氯氧磷存在下,酸7与硫代氨基脲反应,得到2-氨基-5-(5-甲基-4-恶唑基)1,3,4-噻二唑(8)。2-氨基-5-(4-甲基-5-恶唑基)-1,3,4-噻二唑(17通过常规方法由酰氯15制备)。
  • THE REACTION OF NITROUS ACID WITH 4-SUBSTITUTED-THIOSEMICARBAZIDES
    作者:Eugene Lieber、C. N. Pillai、Ralph D. Hites
    DOI:10.1139/v57-116
    日期:1957.8.1
    degradation to an isothiocyanate and azide ion, and (2) isomerization to a 1-substituted-tetrazole-5-thiol, the extent of path (1) or (2) depending on the nature of the substituent. Path (1) predominates when the substituent is alkyl, whereas when the substituent is aryl both paths (1) and (2) occur, the relative proportion depending on the electrical nature of the aromatic group, path (2) increasing as the
    亚硝酸与 4-烷基-或 4-芳基-氨基硫脲的反应,以及烷基-或芳基-异硫氰酸酯与肼酸的反应,产生相同的 5-(取代)氨基-1,2,3, 4-噻三唑。这是通过红外吸收和化学降解研究确定的。5-(取代)氨基-1,2,3,4-噻三唑与碱水溶液的反应导致两个竞争性反应:(1)降解为异硫氰酸盐和叠氮离子,以及(2)异构化为 1-取代-tetrazole-5-thiol,路径 (1) 或 (2) 的程度取决于取代基的性质。当取代基是烷基时,路径 (1) 占主导地位,而当取代基是芳基时,路径 (1) 和 (2) 都发生,相对比例取决于芳基的电学性质,路径(2)随着电负性的增加而增加。发现 1-芳基-四唑-5-硫醇在其熔点下是热不稳定的,或多或少地剧烈降解为 1 摩尔比例的纯镍。
  •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series of thiadiazole derivatives as potential anticancer agents
    作者:Ulviye Acar Çevik、Derya Osmaniye、Serkan Levent、Begüm Nurpelin Sağlik、Betül Kaya Çavuşoğlu、Yusuf Özkay、Zafer Asım Kaplancikl
    DOI:10.1515/hc-2020-0002
    日期:2020.3.10
    synthesized 1,3,4-thiadiazole compounds as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The structures of the obtained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using 1H-NMR, 13C-NMR and mass spectrometry. Although the thiadiazole derivatives did not prove to be significantly cytotoxic to the tumour tissue cultures, compound 4i showed activity against the C6 rat brain cancer cell line (IC50 0.097 mM) at the tested concentrations.
    摘要 癌症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尽管在医疗保健系统和研究中心对抗癌症很重要,但正常组织的毒性和抗癌药物的低效率是化疗的主要问题。如今,许多医学研究项目的目标是发现新的更安全、更有效的抗癌药物。1,3,4-噻二唑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癌活性,是药物化学中的重要片段。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新合成的 1,3,4-噻二唑化合物作为化学治疗剂的能力。使用1H-NMR、13C-NMR和质谱法阐明所得化合物的结构。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mass
cnmr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