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bromo-N-cyclohexyl-2-nitroanil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bromo-N-cyclohexyl-2-nitroaniline
英文别名
——
5-bromo-N-cyclohexyl-2-nitroanil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2H15BrN2O2
mdl
MFCD20996530
分子量
299.167
InChiKey
MXRXFCQJSXPOHW-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8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57.8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5-bromo-N-cyclohexyl-2-nitroaniline 在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 ammonium hydroxide四(三苯基膦)钯 、 sodium dithionite 、 potassium acetatepotassium carbonate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1.17h, 生成 6,8-bis(1-cyclohexyl-1H-benzo[d]imidazole-6-yl)imidazo[1,2-a]pyrazine
    参考文献:
    名称:
    有效合成苯并咪唑-咪唑并[1,2-a]吡嗪共轭物:单-和双-苯并咪唑抗肿瘤活性的比较研究。
    摘要:
    一系列新的6-取代的8-(1-环己基-1H-苯并[d]咪唑-6-基)咪唑并[1,2-a]吡嗪和6-取代的8-(1-苄基-1H-首次合成了苯并[d]咪唑-6-基)咪唑并[1,2-a]吡嗪,并筛选了代表9种不同癌症类型的60种人类癌细胞系的体外生物学活性。衍生物10和36对所有测试的细胞系均显示抗肿瘤活性,分别显示出可比较的全图平均图中点生长抑制(MG_MID GI50)值分别为2.10和2.23μM。此外,通过吸收,发射和圆二色性技术研究,这些衍生物显示出与DN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强结合相互作用。这些光谱研究表明,咪唑并[1,2-a]吡嗪-苯并咪唑类化合物10和36 插入与ct-DNA相互作用作为基本生物学显著作用的主要相互作用,单苯并咪唑显示出比双苯并咪唑更好的活性。这些实验已经证实,咪唑并[1,2-a]吡嗪和苯并咪唑部分是触发与DNA结合的有效药效团。这些化合物还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这证明了结合常数的高值。
    DOI:
    10.1016/j.ejmech.2019.07.042
  • 作为产物:
    描述:
    1,3-二溴苯硫酸硝酸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8.5h, 生成 5-bromo-N-cyclohexyl-2-nitroani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萘二甲酰亚胺-苯并咪唑共轭物作为潜在抗肿瘤药的合成及体外评价。
    摘要:
    首次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萘二甲酰亚胺-苯并咪唑类,并研究了它们对抗增殖活性的影响。这些化合物中的一些对所测试的癌细胞系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值得注意的是,(二乙基氨基)乙基15和(二甲基氨基)乙基23衍生物对人癌细胞系的MG_MID GI50值分别为1.43和1.83μM,表现出优异的抗增殖活性。初步研究表明,化合物15和23可能通过插层模式与ct-DNA结合,而插层模式负责有效的生物活性。此外,运输行为表明这些分子可以有效地结合并被牛白蛋白携带,并且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在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DOI:
    10.1039/c8ob02973c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Selective CDK9 Inhibi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CRC: 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Evaluation
    作者:Ye Zhong、Jing Xu、Ruochen Zhou、Li Tang、Shaoyue Ding、Zhaohui Ren、Ning Song、Baichun Hu、Huali Yang、Yili Sun、Maosheng Cheng、Jia Li、Yang Liu
    DOI:10.1021/acs.jmedchem.3c02329
    日期:2024.3.28
    this work, we preliminarily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CDK9 as a potent target of treatment for colorectal cancer, and a series of novel CDK9 inhibitors were rationally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AZD5438 (a pan CDKs inhibitor reported by AstraZeneca). A novel selective CDK9 inhibitor named CLZX-205, which possessed significant CDK9 inhibitory activity (IC50 = 2.9 nM) with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9 (CDK9) 是转录 CDK 亚家族的成员。在本工作中,我们初步论证了CDK9作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有效靶点的可行性,并基于AZD5438(阿斯利康报道的全CDKs抑制剂)的结构,合理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CDK9抑制剂。开发了一种名为 CLZX-205 的新型选择性 CDK9 抑制剂,它具有显着的 CDK9 抑制活性 (IC 50 = 2.9 nM),具有可接受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体外和体内抗肿瘤功效。机制研究表明,CLZX-205可以通过抑制RNA聚合酶II Ser2位点的磷酸化来诱导HCT116细胞系凋亡,从而抑制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在细胞和细胞实验中得到验证。肿瘤组织平。目前,CLZX-205作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有希望的候选药物正在进行进一步研究。
  • Discovery of novel CDK9 inhibitor with tridentate ligand: 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作者:Ye Zhong、Jing Xu、Shaoyue Ding、Huiying Cao、Yufei Zhang、Baichun Hu、Shucheng Han、Huali Yang、Maosheng Cheng、Jia Li、Yili Sun、Yang Liu
    DOI:10.1016/j.bioorg.2024.107550
    日期:2024.9
    Cyclin-dependent kinase 9 (CDK9) plays a role in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which had become an attractive target for discovery of antitumor agent. In this work, beyond traditional CDK9 inhibitor with bidentate ligands in ATP binding domain, a series of novel CDK9 inhibitor with tridentate ligand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Surprisingly, this unique tridentate ligand structure endows better CDK9 inhibition selectivity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9 (CDK9) 在转录调控中发挥作用,已成为发现抗肿瘤药物的一个有吸引力的靶点。本工作在ATP结合域中具有双齿配体的传统CDK9抑制剂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三齿配体的新型CDK9抑制剂。令人惊讶的是,与其他CDK亚型相比,这种独特的三齿配体结构赋予了更好的CDK9抑制选择性,并且先导候选化合物Z4-7a在HCT116细胞中显示出有效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具有可接受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机制研究表明,Z4-7a通过抑制RNA聚合酶II Ser2位点的磷酸化,从而抑制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HCT116细胞系发生凋亡。简而言之,引入三齿配体可能是开发新型选择性 CDK9 抑制剂的一个有前途的策略。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