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亮菌甲素 | 53696-74-5

中文名称
亮菌甲素
中文别名
假蜜环菌甲素;假密环菌素A;3-乙酰基-5-羟甲基-7-羟基香豆素;密环菌素;天麻密环菌粉;假密环菌甲素
英文名称
armillarisin A
英文别名
3-acetyl-7-hydroxy-5-(hydroxymethyl)chromen-2-one
亮菌甲素化学式
CAS
53696-74-5
化学式
C12H10O5
mdl
——
分子量
234.208
InChiKey
XVZWWNMZVZWQK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50-255°C
  • 沸点:
    565.0±50.0 °C(Predicted)
  • 密度:
    1.476±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6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7
  • 拓扑面积:
    83.8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5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32209090

SDS

SDS:eac474b6fe4164a9eb90cdedb82b5c32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概述

急性胆道感染是消化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在发作期间,患者常并发黄疸和肝功能损害。通常情况下,在胆道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患者的肝功能和黄疸也会逐步改善。然而,许多患者即便胆道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已经得到良好控制,复查肝功能时仍会发现黄疸指数和转氨酶升高,如何在有效控制胆道感染的同时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黄疸指数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亮菌甲素

亮菌甲素是一种新的香豆素化合物,是从假密环菌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之一。研究表明,亮菌甲素注射液具有多种作用机制:它能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松弛奥狄括约肌、调节胆道系统压力、促进胆道内容物排泄等,从而减轻肝内胆汁淤积;同时还能调节并促进免疫功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改善肝细胞水肿和纤维组织增生,促进受损的肝细胞修复和再生,进一步改善肝功能。因此,亮菌甲素注射液能够有效缩短急性胆道感染病程及黄疸持续时间,并且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

性状 结构式

图1 亮菌甲素结构式

亮菌甲素是一种黄色或淡黄色的长方形结晶性粉末,不溶于水,极微溶于乙醇、甲醇。其化学名称为3-乙酰基-5-羟甲基-7-羟基香豆素。

药理作用与用途 假蜜环菌素A

亮菌甲素又称假蜜环菌素A,是一种新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它能促进胆汁分泌、松弛胆管口括约肌、降低胃肠道平滑肌紧张度、调节胆管系统压力以及促进胆管内容物排泄等,并且能够调节并促进免疫功能,增强吞噬细胞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急、慢性胆囊炎发作、其他胆道疾病并发的急性感染、病毒性肝炎及肝功能损伤,也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和肠炎。

羟甲基香豆素

羟甲基香豆素(别名:胆通、舒胆宁、Himecol、Cantabiline)为一种香豆素衍生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胆囊炎、胆道感染、胆石症及胆囊术后综合征,对Oddi括约肌具有选择性舒张作用,有助于胆汁持久排出,并具有较强的解痉和镇痛效果。

药效学

本药为胆汁水分分泌促进剂。其利胆效果与等剂量的去氢胆酸相同,但持续时间较短。此外,还能明显地松弛Oddi括约肌,具有显著的利胆作用。本药物可能还具有促进免疫功能和增强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功能。

化学性质

亮菌甲素是由密环菌(Amillaria mellea)发酵液与干菌丝混合后制成的棕色或棕褐色粉末,味道甜微苦。

用途

适用于治疗由不同原因引起的眩晕、神经衰弱、失眠、耳鸣、肢体麻木和癫痫等。作为肝胆用药,它用于急性胆道感染、病毒性肝炎及慢性胃炎等症状的治疗。

生产方法
  1. 斜面孢子[摇瓶培养] → [25-26℃, 15-20d]一级摇瓶种子
  2. [25-26℃, 5-6d]二级摇瓶种子
  3. [种子罐培养,适量通气] → [26-28℃, 5-6d]一级种子培养液
  4. [26-28℃,5-6d]二级种子培养液
  5. [发酵,适量通气] → [26-27℃,7-9d]发酵液
提取与干燥
  • 菌丝体经干燥、滤液浓缩干燥合并[烘干后磨粉]
  • 最终得到亮菌甲素粉末。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亮菌甲素 、 uridine-5'-diphospho-α-D-glucuronic acid trisodium salt 在 recombimant humam uridine-5'-diphosphoglucuronosyltransferase isoform 1A9 作用下, 以 aq. buffer 为溶剂, 反应 0.33h, 生成 7-O-D-glucuronide of armillarisin A
    参考文献:
    名称:
    蜜环菌素A的体外葡萄糖醛酸化:UDP-葡萄糖醛酸糖基转移酶1A9充当主要贡献者,且物种之间存在显着差异。
    摘要:
    1.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一种有效的抗胆碱药物Armillarisin A(AA)的肝微粒体葡糖醛酸苷化作用,旨在表征涉及的UDP-葡糖醛酸糖基转移酶(UGT)并揭示潜在的物种差异。 2.在人肝微粒体(HLM)中进行AA葡萄糖醛酸化处理,遵循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模型,生成了一种在酚羟基上葡萄糖醛酸化的代谢物(M2)。包括UGT1A1、1A7、1A9和2B15在内的多种同工型可以催化AA葡萄糖醛酸糖化。动力学分析和化学抑制研究均表明,UGT1A9负责HLM中的AA葡萄糖醛酸化。食蟹猴微粒体(CyLM)中的AA葡萄糖醛酸化也遵循Michaelis-Menten模型,但可以额外催化在醇羟基(M1)处追踪到的葡萄糖醛糖基取代。来自Sprague-Dawley大鼠(RLM),ICR / CD-1小鼠(MLM),Beagle狗(DLM)的肝微粒体中的反应均显示两相动力学,仅检测到M2。
    DOI:
    10.3109/00498254.2014.92708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亮菌甲素氨基酸酯类前药及其盐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申请人:杨育文
    公开号:CN108689980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亮菌甲素氨基酸酯类前药及其盐的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医药领域,亮菌甲素的5位上的羟基被氨基酸酯化,其结构通式如下:式中,R为氨基酸残基,所述前药是亮菌甲素和氨基酸通过酯键连接而成,其中R为甘氨酸、L‑丙氨酸、L‑缬氨酸、L‑脯氨酸、N,N‑二甲基甘氨酸。本发明具有一定水溶性的可用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急性胆道感染、病毒性肝炎和慢性胃炎的治疗的化合物及这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以及这种化合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如盐酸盐、硫酸盐、磷酸盐、乙酸盐、琥珀酸盐、马来酸盐、柠檬酸盐等以及与酸性氨基酸形成的盐包括天冬氨酸和谷氨酸。
  • <i>In vitro</i>glucuronidation of Armillarisin A: 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 1A9 acts as a major contributor and significant species differences
    作者:Dongxue Sun、Liangliang Zhu、Ling Xiao、Yangliu Xia、Guangbo Ge、Yunfeng Cao、Yan Wu、Jun Yin、Ling Yang
    DOI:10.3109/00498254.2014.927084
    日期:2014.11
    1. This study i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liver microsomal glucuronidation of Armillarisin A (A.A), an effective cholagogue drug, aiming at characterizing the involved UDP-glucuronosyltranferases (UGT) and revealing potential species differences. 2. A.A glucuronidation in human liver microsomes (HLM) generates one metabolite (M2) glucuronidated at the phenol hydroxyl group, obeying Michaelis–Menten
    1.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一种有效的抗胆碱药物Armillarisin A(AA)的肝微粒体葡糖醛酸苷化作用,旨在表征涉及的UDP-葡糖醛酸糖基转移酶(UGT)并揭示潜在的物种差异。 2.在人肝微粒体(HLM)中进行AA葡萄糖醛酸化处理,遵循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模型,生成了一种在酚羟基上葡萄糖醛酸化的代谢物(M2)。包括UGT1A1、1A7、1A9和2B15在内的多种同工型可以催化AA葡萄糖醛酸糖化。动力学分析和化学抑制研究均表明,UGT1A9负责HLM中的AA葡萄糖醛酸化。食蟹猴微粒体(CyLM)中的AA葡萄糖醛酸化也遵循Michaelis-Menten模型,但可以额外催化在醇羟基(M1)处追踪到的葡萄糖醛糖基取代。来自Sprague-Dawley大鼠(RLM),ICR / CD-1小鼠(MLM),Beagle狗(DLM)的肝微粒体中的反应均显示两相动力学,仅检测到M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