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acridin-1-yl)-N,N-diphenylanil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acridin-1-yl)-N,N-diphenylaniline
英文别名
——
4-(acridin-1-yl)-N,N-diphenylanil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31H22N2
mdl
——
分子量
422.529
InChiKey
CIOYCYYCTUCQE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52
  • 重原子数:
    33.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6.13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吖啶四(三苯基膦)钯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醇甲苯 为溶剂, 反应 72.0h, 生成 4-(acridin-1-yl)-N,N-diphenylani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三苯胺-啶衍生物的异构化对激发态修饰,光物理性质和电致发光性能的影响
    摘要:
    电荷转移(CT)状态正成为一种有用的激发态,可用于设计用于高性能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下一代发光材料。但是,由于HOMO和LUMO之间的重叠很小,强CT状态通常会导致光致发光(PL)效率严重下降。为了在荧光OLED中同时获得高激子利用率和高PL效率,通过结构调制找出在激发态下CT组件的精细修饰策略非常重要。在这项工作中,设计并合成了四种供体-受体结构的三苯胺(TPA)-cr啶(AC)异构体(TPA-9AC,TPA-1AC,TPA-2AC和TPA-3AC),以研究异构化效果与激发态性质。进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以及溶剂变色吸收,发射和光致发光衰减光谱,以深入了解其发射态特征。四种异构体的PL效率从低极性己烷到中极性四氢呋喃(THF)逐渐增加,这可以归因于形成混合的局部和电荷转移(HLCT)状态,并有效抑制了cr啶引起的非辐射跃迁在中极性溶剂中。在四种异构体中,由于适当的LE和CT
    DOI:
    10.1016/j.dyepig.2017.07.05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somerization effect of triphenylamine-acridine derivatives on excited-state modification, photophysical property and electroluminescence performance
    作者:Changjiang Zhou、Tingke Zhang、Shitong Zhang、Haichao Liu、Yu Gao、Qing Su、Qiaolin Wu、Weijun Li、Jiangshan Chen、Bing Yang
    DOI:10.1016/j.dyepig.2017.07.056
    日期:2017.11
    emissive state character. The four isomers exhibit gradually increased PL efficiency from low-polarity hexane to medium-polarity tetrahydrofuran (THF), which could be assigned to the formation of hybridized local and charge-transfer (HLCT) states and effectively suppressed non-radiative transition arised from acridine in medium-polarity solvents. Among four isomers, TPA-3AC achieved the best EL performance
    电荷转移(CT)状态正成为一种有用的激发态,可用于设计用于高性能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下一代发光材料。但是,由于HOMO和LUMO之间的重叠很小,强CT状态通常会导致光致发光(PL)效率严重下降。为了在荧光OLED中同时获得高激子利用率和高PL效率,通过结构调制找出在激发态下CT组件的精细修饰策略非常重要。在这项工作中,设计并合成了四种供体-受体结构的三苯胺(TPA)-cr啶(AC)异构体(TPA-9AC,TPA-1AC,TPA-2AC和TPA-3AC),以研究异构化效果与激发态性质。进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以及溶剂变色吸收,发射和光致发光衰减光谱,以深入了解其发射态特征。四种异构体的PL效率从低极性己烷到中极性四氢呋喃(THF)逐渐增加,这可以归因于形成混合的局部和电荷转移(HLCT)状态,并有效抑制了cr啶引起的非辐射跃迁在中极性溶剂中。在四种异构体中,由于适当的LE和CT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