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bis(bromomethyl)tetramethylbenze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bis(bromomethyl)tetramethylbenzene
英文别名
1,3-Bis(bromomethyl)-2,4,5,6-tetramethylbenzene
1,3-bis(bromomethyl)tetramethylbenze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2H16Br2
mdl
——
分子量
320.067
InChiKey
FOEPJQJCNCAFD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5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5-二甲氧基甲苯1,3-bis(bromomethyl)tetramethylbenzene 在 silver perchlorate 、 calc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以45%的产率得到1,3-bis(2,5-dimethoxy-4-methylbenzyl)tetramethyl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有机混合价系统中的间隔(电荷共振)跃迁。桥接芳族(氧化还原)中心之间的空间与通过键电子转移
    摘要:
    在包含一对芳香族氧化还原中心 (Ar(*)(+)/Ar) 的混合价系统的电子光谱中,一致地观察到诊断性近红外区域中出现的区间吸收带,这些中心由两种基本不同类型的分子桥。分子内电子转移的空间通路由混合价阳离子自由基 3(*)(+) 中的邻二甲苯桥决定,其中 Ar = 2,5-二甲氧基-对甲苯基 (T),其中构象流动性允许平面 T(*)(+)/T 氧化还原中心的近端顺式配置。四个独立的实验探针通过测量(a)循环伏安图中相当大的电位分裂,表明这种共面 Ar(*)(+)/Ar 氧化还原中心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电子相互作用,(b) X 射线晶体学对 T(*)(+)/T 中心的醌式畸变,(c) ESR 超精细分裂的“加倍”,以及 (d) 明显的间隔电荷共振带。在混合价阳离子自由基 2a(*)(+) 中,分子内电子转移的直通 (br)-键通路由对亚苯基桥强制执行,该桥在 Ar(*)(+) 之间提供结构上不灵活的线性连接/Ar
    DOI:
    10.1021/ja037867s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有机混合价系统中的间隔(电荷共振)跃迁。桥接芳族(氧化还原)中心之间的空间与通过键电子转移
    摘要:
    在包含一对芳香族氧化还原中心 (Ar(*)(+)/Ar) 的混合价系统的电子光谱中,一致地观察到诊断性近红外区域中出现的区间吸收带,这些中心由两种基本不同类型的分子桥。分子内电子转移的空间通路由混合价阳离子自由基 3(*)(+) 中的邻二甲苯桥决定,其中 Ar = 2,5-二甲氧基-对甲苯基 (T),其中构象流动性允许平面 T(*)(+)/T 氧化还原中心的近端顺式配置。四个独立的实验探针通过测量(a)循环伏安图中相当大的电位分裂,表明这种共面 Ar(*)(+)/Ar 氧化还原中心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电子相互作用,(b) X 射线晶体学对 T(*)(+)/T 中心的醌式畸变,(c) ESR 超精细分裂的“加倍”,以及 (d) 明显的间隔电荷共振带。在混合价阳离子自由基 2a(*)(+) 中,分子内电子转移的直通 (br)-键通路由对亚苯基桥强制执行,该桥在 Ar(*)(+) 之间提供结构上不灵活的线性连接/Ar
    DOI:
    10.1021/ja037867s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anufacture of isocyanates
    申请人: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
    公开号:EP0088223A1
    公开(公告)日:1983-09-14
    A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tertiary benzyl isocyanates by reac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olefin with a carbamoyl halide to form the benzyl halide followed by the reaction of the benzyl halide with an excess of isocyanic acid to form the isocyanate and carbamoyl halide which can be recovered and recycled.
    一种生产叔苄基异氰酸酯的工艺,先将相应的烯烃与氨基甲酰基卤化物反应生成苄基卤化物,然后再将苄基卤化物与过量的异氰酸反应生成异氰酸酯和氨基甲酰基卤化物,异氰酸酯和氨基甲酰基卤化物可以回收和循环利用。
  • MITCHELL, REGINALD H.;IYER, VIVEKANANTAN S., SYNLETT.,(1989) N, C. 55-57
    作者:MITCHELL, REGINALD H.、IYER, VIVEKANANTAN S.
    DOI:——
    日期:——
  • RUDENKO A. P.; ZARUBIN M. YA.; BUBENCHIKOVA E. M., ZH. ORGAN. XIMII, 1981, 17, HO 6, 1336-1337
    作者:RUDENKO A. P.、 ZARUBIN M. YA.、 BUBENCHIKOVA E. M.
    DOI:——
    日期:——
  • US4379767A
    申请人:——
    公开号:US4379767A
    公开(公告)日:1983-04-12
  • Intervalence (Charge-Resonance) Transitions in Organic Mixed-Valence Systems. Through-Space versus Through-Bond Electron Transfer between Bridged Aromatic (Redox) Centers
    作者:D.-L. Sun、S. V. Rosokha、S. V. Lindeman、J. K. Kochi
    DOI:10.1021/ja037867s
    日期:2003.12.1
    intramolecular electron transfer is enforced in the mixed-valence cation radical 2a(*)(+) by the p-phenylene bridge which provides the structurally inflexible and linear connection between Ar(*)(+)/Ar redox centers. The direct comparison of intramolecular rates of electron transfer (k(ET)) between identical T(*)(+)/T centers in 3(*)(+) and 2a(*)(+)( )()indicates that through-space and through-bond mechanisms
    在包含一对芳香族氧化还原中心 (Ar(*)(+)/Ar) 的混合价系统的电子光谱中,一致地观察到诊断性近红外区域中出现的区间吸收带,这些中心由两种基本不同类型的分子桥。分子内电子转移的空间通路由混合价阳离子自由基 3(*)(+) 中的邻二甲苯桥决定,其中 Ar = 2,5-二甲氧基-对甲苯基 (T),其中构象流动性允许平面 T(*)(+)/T 氧化还原中心的近端顺式配置。四个独立的实验探针通过测量(a)循环伏安图中相当大的电位分裂,表明这种共面 Ar(*)(+)/Ar 氧化还原中心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电子相互作用,(b) X 射线晶体学对 T(*)(+)/T 中心的醌式畸变,(c) ESR 超精细分裂的“加倍”,以及 (d) 明显的间隔电荷共振带。在混合价阳离子自由基 2a(*)(+) 中,分子内电子转移的直通 (br)-键通路由对亚苯基桥强制执行,该桥在 Ar(*)(+) 之间提供结构上不灵活的线性连接/Ar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