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吖啶(1+) | 22559-71-3

中文名称
吖啶(1+)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acridinium (1+)
英文别名
acridinium ion;acridine cation;Acridine;hydron
吖啶(1+)化学式
CAS
22559-71-3
化学式
C13H10N
mdl
——
分子量
180.229
InChiKey
DZBUGLKDJFMEHC-UHFFFAOYSA-O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4.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0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33990090

SDS

SDS:4dc68542f69acb1dd9ae3548b2a255aa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吖啶(1+) 为溶剂, 生成 吖啶
    参考文献:
    名称:
    Quimby, O. T.,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1954, vol. 58, p. 603 - 618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吖啶 作用下, 生成 吖啶(1+)
    参考文献:
    名称:
    pOH跃迁:通过6-甲氧基喹啉和a啶测定水的去质子化速率
    摘要:
    DOI:
    10.1021/j100281a061
  • 作为试剂:
    描述:
    (2,6-Dimethoxy)phenyl-acridine-9-carboxylate 、 氟磺酸甲酯乙醚乙醚吖啶(1+)乙腈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5.5h, 以to provide pure 2,6-dimethoxy-phenyl-acridinium-9-carboxylate fluorosulfonate (14) (yield=81%)的产率得到1-(2,6-Dimethoxyphenyl)acridine-9-carboxylic acid;sulfurofluorid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Hydrolytically stable chemiluminescent labels and their conjugates, and
    摘要:
    一种新型的化学发光标记组合物,包括酯、硫酯或酰胺,它们与(1)易受过氧化物或分子氧攻击的杂环环或环系的碳共价结合,并且(2)芳香环或环系,其中杂环环或环系的异原子处于氧化状态,使受攻击的碳原子形成中间体,衰减并产生化学发光;芳香环或环系在六元芳香烃上至少有三个取代基,它们在空间和电子上共同阻碍连接的水解,这些取代基包括芳香族上的邻位取代基和其上的间位和/或对位取代基,具有大于0且小于1的.sigma..sub.p值的电子吸引能力。包括与特定结合物共轭的化学发光标记组合物;包括该共轭物的化学发光测定和能够进行该测定的化学发光测定试剂盒。
    公开号:
    US05284951A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odulation in the acidity constant of acridine dye with cucurbiturils: stimuli-responsive pK<sub>a</sub> tuning and dye relocation into live cells
    作者:R. Khurana、N. Barooah、A. C. Bhasikuttan、J. Mohanty
    DOI:10.1039/c7ob02135f
    日期:——
    the neutral Ac form of the dye undergoes weak complexation with CB7 (Keq = 103 M−1) and the binding constant is lowered by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CB7–AcH+ system. The Job plot revealed that both forms form a 1 : 1 complex with CB7. On the other hand, the AcH+ form shows strong emission quenching on interaction with CB8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1 : 2 CB8 : AcH+ complex has
    已研究了(啶染料的阳离子(AcH +)和中性(Ac)形式与大环基质(如葫芦[7] uril(CB7)和葫芦[8] uril(CB8))的非共价宿主-客体相互作用腔尺寸对a啶染料的光物理性质和蛋白解平衡的影响。阳离子形式与CB7发生显着络合(K eq = 10 6 M -1),导致荧光强度急剧下降,而染料的中性Ac形式与CB7发生弱络合(K eq = 10 3 M -1)),与CB7–AcH +系统相比,结合常数降低了三个数量级。乔布图显示两种形式都与CB7形成1:1的复合物。另一方面,AcH +形式在与CB8相互作用时显示出强烈的发射猝灭,并且已从Job图中确认了1:2 CB8:AcH +配合物的形成。CB7 CB8和对质子化形式的强亲和力导致了大的向上p ķ一个移位(ΔP ķ一〜3.4单位CB7和〜1.3单位CB8)在染料。利用荧光和p K a值的上述调节,金刚烷胺诱导的荧光再生可控制
  •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P: MVol.C, 110, page 248 - 252
    作者:
    DOI:——
    日期:——
  • Letichevskaya; Shinkar'; Berberova, Russian Journal of General Chemistry, 1996, vol. 66, # 11, p. 1739 - 1741
    作者:Letichevskaya、Shinkar'、Berberova、Okhlobystin
    DOI:——
    日期:——
  • Solar, Sonja, Zeitschrift für Physikalische Chemie, 1982, vol. 131, p. 147 - 160
    作者:Solar, Sonja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