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二甲基-2-硝基-1-苯基-1-乙酮 | 29329-26-8

中文名称
2,2-二甲基-2-硝基-1-苯基-1-乙酮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methyl-2-nitro-1-phenyl-1-propanone
英文别名
2,2-Dimethyl-2-nitro-1-phenyl-1-ethanone;2-methyl-2-nitro-1-phenylpropan-1-one
2,2-二甲基-2-硝基-1-苯基-1-乙酮化学式
CAS
29329-26-8
化学式
C10H11NO3
mdl
——
分子量
193.202
InChiKey
CPNBEPGKXYJWB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108-110 °C(Press: 1 Torr)
  • 密度:
    1.158±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
  • 拓扑面积:
    62.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2-二甲基-2-硝基-1-苯基-1-乙酮偶氮二异丁腈 三正丁基氢锡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1.5h, 以80%的产率得到异丁酰苯
    参考文献:
    名称: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脱氮加氢和脂肪族硝基化合物作为自由基前体的新用途
    摘要:
    在氢化三丁基锡氢化物处理中,脂肪族硝基被氢取代,氢化三丁基锡通过自由基链过程进行。由于硝基被选择性地反硝化并且其他可还原基团不受氢化三丁基锡的影响,因此该反应可用作从多官能化合物中去除硝基的方法。通过脱硝产生的自由基中间体也可用于碳-碳键形成反应。
    DOI:
    10.1016/s0040-4020(01)97180-7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Buevich,V.A. et al.,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USSR (English Translation), 1970, vol. 6, p. 661 - 663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itration of styrenes using 2-methyl-5-trinitromethyltetrazole
    作者:M. A. Abdel’rakhim、A. G. Tyrkov
    DOI:10.1007/s10593-012-1107-y
    日期:2012.10
  • Tyrkov; Kosova, Russi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00, vol. 36, # 12, p. 1826 - 1827
    作者:Tyrkov、Kosova
    DOI:——
    日期:——
  • Munz,R.; Simchen,G.,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79, p. 628 - 638
    作者:Munz,R.、Simchen,G.
    DOI:——
    日期:——
  • Substitution reactions which proceed via radical anion intermediates. 20. Replacement of the nitro group by hydrogen
    作者:Nathan Kornblum、Stephen C. Carlson、Ronald G. Smith
    DOI:10.1021/ja00497a028
    日期:1979.1
  • New reaction of .alpha.-nitro esters, ketones, and nitriles and .alpha.,.alpha.-dinitro compounds
    作者:Nathan Kornblum、Steven D. Boyd、Francis W. Stuchal
    DOI:10.1021/ja00722a066
    日期:1970.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