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溴化亚铜二甲硫醚 | 54678-23-8

中文名称
溴化亚铜二甲硫醚
中文别名
溴化铜与甲基硫的络合物;溴化亚酮;溴化亚铜(I)二甲硫醚混合物;溴化亚铜与二甲基硫的络合物
英文名称
copper(I) bromide dimethylsulfide complex
英文别名
[CuBr(SMe2)];copper(I) bromide dimethyl sulfide;CuBr*Me2S;Copper(1+);methylsulfanylmethane;bromide
溴化亚铜二甲硫醚化学式
CAS
54678-23-8
化学式
C2H6BrCuS
mdl
——
分子量
205.586
InChiKey
PMHQVHHXPFUNSP-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32 °C (dec.)(lit.)
  • 暴露限值:
    ACGIH: TWA 1 mg/m3NIOSH: IDLH 100 mg/m3; TWA 1 mg/m3
  • 稳定性/保质期:
    如果按照规定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没有已知的危险反应。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2
  • 重原子数:
    5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25.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8
  • 危险品标志:
    Xi
  • 安全说明:
    S24/25,S26,S36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30909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1759
  • 危险类别:
    8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标志:
    GHS07
  • 危险性描述:
    H315,H319,H335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305 + P351 + P338
  • 储存条件:
    请将贮藏器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并确保工作区域具有良好的通风或排气设施。

SDS

SDS:fbeb2b17be550d15a62d3fec335b29b0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溴化亚铜与二甲基硫的络合物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Cuprous bromide dimethyl sulfide complex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皮肤刺激 (类别 2)
眼睛刺激 (类别 2A)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 3)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警告
危险申明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5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80 穿戴防护手套/ 眼保护罩/ 面部保护罩。
事故响应
P302 + P352 如果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
P304 + P340 如吸入: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持呼吸舒畅的姿势。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2 如感觉不适,呼救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处置(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2 + P313 如觉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P337 + P313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P362 脱掉沾污的衣服,清洗后方可再用。
安全储存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恶臭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uprous bromide dimethyl sulfide complex
别名
: C2H6BrCuS
分子式
: 205.58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Bromo[thiobis[methane]]copper
-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54678-23-8
No.) 259-292-5
EC-编号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系统性铜中毒症状包括:毛细血管损伤、头痛、冷汗、脉搏微弱、肝肾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继而抑制、黄
疸、抽搐、麻痹和昏迷。休克和肾衰会导致死亡。慢性铜中毒包括肝硬化、脑损伤和脱髓鞘、肾损害;铜沉积
在角膜引起人威尔逊病。还有报道铜毒性导致血红蛋白贫血和加剧动脉硬化。,
取决于接触的时间和强度。程度从轻度刺激到严重组织损伤不等。,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硫氧化物, 溴化氢气, 铜的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收集和处置时不要产生粉尘。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形成粉尘和气溶胶。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对水和潮气敏感。 恶臭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带有防护边罩的安全眼镜符合 EN166要求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防渗透的衣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须暴露于有害环境中,请使用P95型(美国)或P1型(欧盟 英国
143)防微粒呼吸器。如需更高级别防护,请使用OV/AG/P99型(美国)或ABEK-P2型 (欧盟 英国 143)
防毒罐。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结晶
颜色: 浅绿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132 °C - 分解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对空气敏感。 避潮。
10.5 不相容的物质
氧化剂, 酸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吸入 -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造成皮肤刺激。
眼睛 造成严重眼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系统性铜中毒症状包括:毛细血管损伤、头痛、冷汗、脉搏微弱、肝肾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继而抑制、黄
疸、抽搐、麻痹和昏迷。休克和肾衰会导致死亡。慢性铜中毒包括肝硬化、脑损伤和脱髓鞘、肾损害;铜沉积
在角膜引起人威尔逊病。还有报道铜毒性导致血红蛋白贫血和加剧动脉硬化。,
取决于接触的时间和强度。程度从轻度刺激到严重组织损伤不等。,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3335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Aviation regulated solid, n.o.s. (Bromo[thiobis[methane]]copper)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9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I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6. 其他信息
进一步信息
版权所有:2013 Co. LLC. 公司。许可无限制纸张拷贝,仅限于内部使用。
上述信息视为正确,但不包含所有的信息,仅作为指引使用。本文件中的信息是基于我们目前所知,就正
确的安全提示来说适用于本品。该信息不代表对此产品性质的保证。
参见发票或包装条的反面。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简介

溴化亚铜是一种白色粉末或立方体晶体,暴露在阳光下会逐渐变为绿至深蓝色。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彩色照相、激光器制备、化学试剂合成、有机合成催化剂、颜料制造、染料还原剂以及电池、电镀和医药行业中。

应用

溴化亚铜产品因其广泛的用途而成为一种重要化工原料。它被广泛应用于彩色照相、激光器制备、各类化学与化工试剂的生产、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剂作用、颜料制造过程中作为还原剂,同时还在电池、电镀及医药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溴化亚铜二甲硫醚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生成 copper(I) bro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Kokoreva, S. G.; Nifontova, G. A.; Korableva, L. G., Russian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1995, vol. 40, p. 1270 - 1274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甲基亚砜溴甲苯 反应 6.0h, 以52%的产率得到溴化亚铜二甲硫醚
    参考文献:
    名称:
    Route Optimization and Synthesis of Taxadienone
    摘要:
    Early process development toward the scalable production of taxadienone on a decagram scale is described. A continuous flow reactor was employed to safely run a potentially hazardous cyclopropane ring opening. The route featured two copper-mediated additions, a Diels-Alder reaction and a palladium-catalyzed Negishi coupling, to construct the final structure.
    DOI:
    10.1021/op500314c
  • 作为试剂:
    描述:
    三甲基氯硅烷3-Butenylmagnesium bromide丙烯醛六甲基磷酰三胺溴化亚铜二甲硫醚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67h, 以58%的产率得到(E)-1-trimethylsilyloxy-1,6-heptadiene
    参考文献:
    名称:
    WO2008/57209
    摘要:
    公开号: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H bond activation by palladium(ii) and copper(i) complexes featuring a reactive bidentate PN-ligand
    作者:Sandra Y. de Boer、Yann Gloaguen、Joost N. H. Reek、Martin Lutz、Jarl Ivar van der Vlugt
    DOI:10.1039/c2dt31009k
    日期:——
    The first examples of reactivity at the backbone of a bidentate PN-ligand L1H relevant to N–H activation are described, leading to novel PdII and CuI amido complexes. Activation of the PN-ligand backbone led to selective dearomatization of the pyridyl ring structure. In the case of PdII, the intermediate could be efficiently stabilized using PMe3. Selective N–H bond cleavage of e.g. trifluorosulfonylamide resulted in facile formation of mononuclear metal–amido species 2 and 4, which have been crystallographically characterized. Hydrogen-bonding dimerization is observed in these solid state structures. The results obtained with these structurally versatile and reactive scaffolds likely open up new avenues in cooperative catalysis.
    首次报道了与N-H活化相关的双齿PN配体L1H骨架的反应性实例,进而形成了新型PdII和CuI氨基配合物。PN配体骨架的活化导致了吡啶环结构的选择性去芳构化。对于PdII而言,中间体可以通过使用PMe3有效地稳定。例如,三氟磺酰胺的N-H键选择性断裂,促使单核金属氨基物种2和4的形成,这些物种已在晶体结构上得到表征。在这些固态结构中观察到了氢键二聚化。这些结构多变且反应性强的骨架所取得的结果,可能为协同催化开辟新的途径。
  • Scope and Utility of a New Soluble Copper Catalyst [CuBr−LiSPh−LiBr−THF]:  A Comparison with Other Copper Catalysts in Their Ability to Couple One Equivalent of a Grignard Reagent with an Alkyl Sulfonate
    作者:Dennis H. Burns、Jeffrey D. Miller、Ho-Kit Chan、Michael O. Delaney
    DOI:10.1021/ja963944q
    日期:1997.3.1
    THF at 0 °C furnished a new soluble copper catalyst that was highly efficient at coupling primary, secondary, tertiary, aryl, vinyl, and allylic Grignard reagents to primary tosylates and primary Grignard reagents to secondary tosylates and mesylates, all with the use of only 1 equiv of Grignard reagent. The new catalyst was shown to be much more reactive than copper catalysts CuBr and Li2CuCl4 and more
    等量的 CuBr−SMe2、LiBr 和 LiSPh 在 0°C 的 THF 中的混合物提供了一种新的可溶性铜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将伯、仲、叔、芳基、乙烯基和烯丙基格氏试剂与伯甲苯磺酸盐和主要格氏试剂到二级甲苯磺酸盐和甲磺酸盐,所有这些都只使用 1 当量的格氏试剂。新催化剂被证明比铜催化剂 CuBr 和 Li2CuCl4 更具反应性,并且在转移仲和叔烷基方面比低级铜酸盐(吉尔曼试剂)更有效,并且表现出比低级铜酸盐更高的反应性及其偶联能力初级格氏试剂到次级磺酸盐。格氏试剂/催化剂系统与酯官能化甲苯磺酸酯相容,因此证明比没有催化剂的格氏试剂更具化学选择性。该催化剂在室温以下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活性,并且在催化剂溶液中加入6% v/v的HMPA...
  • Modular construction of a series of heteronuclear metallamacrocycles
    作者:Stéphane A. Baudron、Mir Wais Hosseini
    DOI:10.1039/b809643k
    日期:——
    High modularity in a series of heteronuclear d8–d10 metallamacrocycles built on differentiated ligands is demonstrated.
    一系列基于差异化配体的异核d8-d10金属大环化合物展现了高度的模块化特征。
  • Trinuclear copper(I) complexes with triscarbene ligands: catalysis of C–N and C–C coupling reactions
    作者:Andrea Biffis、Cristina Tubaro、Elena Scattolin、Marino Basato、Grazia Papini、Carlo Santini、Eleuterio Alvarez、Salvador Conejero
    DOI:10.1039/b906730b
    日期:——
    preparation of trinuclear copper(I) complexes with triscarbene ligands are presented, which yield higher purity products than the one previously described. The first crystal structure of one of these complexes is reported and confirms the expected structure. The trinuclear complexes proved to be efficient catalysts of Ullmann-type reactions as well as of the Sonogashira reaction.
    提出了制备具有三碳烯配体的三核铜(I)配合物的新颖合成途径,与先前所述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产生更高纯度的产物。报告了这些配合物中的一种的第一晶体结构,并证实了预期的结构。三核配合物被证明是Ullmann型反应以及Sonogashira反应的有效催化剂。
  •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of a bis(carbene) ligand featuring 1,2,4-triazolin-5-ylidene donors: structural diversity and catalytic applications
    作者:Vivek Kumar Singh、S. N. R. Donthireddy、Praseetha Mathoor Illam、Arnab Rit
    DOI:10.1039/d0dt02142c
    日期:——
    [Ir(Cp*)Cl2]2 to generate a doubly C–H activated IrIII–NHC complex 5. Similarly, the triazolinylidene donor supported diorthometalated RuII-complex 6 is also obtained. Complexes 5 and 6 represent the first examples of a stable diorthometalated binuclear IrIII/RuII-complex supported by 1,2,4-triazolin-5-ylidene donors. The synthesized IrIII–NHC complex 5 is found to be more effective than its RuII-analogue
    1,3-双(1,2,4-三唑-1-基)苯与溴乙烷的二烷基化反应会导致形成[ L -H 2 ] Br 2,在与NH 4 PF 6进行盐复分解反应后,产生带有非配位抗衡离子的双(三唑鎓)盐[ L -H 2 ](PF 6)2。[ L -H 2 ](PF 6)2和Ag 2 O以1:1的比例反应,生成组成为[(L)2 Ag 2 ](PF 6)的双核Ag I-四碳烯络合物)2与[Cu(SMe 2)Br]进行容易的金属转移反应,生成相应的Cu I -NHC络合物[(L)2 Cu 2 ](PF 6)2。相比之下,[ L -H 2 ] Br 2与[Ir(Cp *)Cl 2 ] 2反应生成双重CH-活化的Ir III -NHC络合物5。类似地,供体triazolinylidene支持的diorthometalated钌II -配合物6也被获得。配合物5和6代表由1,2,4-三唑啉-5-亚烷基供体支撑的稳定的双原金属化双核Ir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