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2-((pyridin-2-yl)methylamino)ethyl)-7-chloroquinolin-4-amine | 1361123-31-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2-((pyridin-2-yl)methylamino)ethyl)-7-chloroquinolin-4-amine
英文别名
N'-(7-chloro-4-quinolyl)-N-(2-pyridylmethyl)ethane-1,2-diamine;N'-(7-chloroquinolin-4-yl)-N-(pyridin-2-ylmethyl)ethane-1,2-diamine
N-(2-((pyridin-2-yl)methylamino)ethyl)-7-chloroquinolin-4-amine化学式
CAS
1361123-31-0
化学式
C17H17ClN4
mdl
——
分子量
312.802
InChiKey
IPCSBIBWZFLBI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
  • 拓扑面积:
    49.8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2-((pyridin-2-yl)methylamino)ethyl)-7-chloroquinolin-4-aminepotassium carbonate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2.0h, 生成 N1-(7-chloroquinolin-4-yl)-N2-(4-methyl-6-(piperidin-1-yl)pyrimidin-2-yl)-N2-(pyridin-2-ylmethyl)ethane-1,2-di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N-取代的氨基喹啉-嘧啶杂种:合成,体外抗疟活性评估和对接研究
    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基于4-氨基喹啉-嘧啶的新型分子杂合体,并检查了它们的抗疟活性。发现大多数化合物对恶性疟原虫的CQ敏感性D6和CQ抗性W2菌株均具有有效的体外抗疟活性。活性化合物对哺乳动物VERO细胞系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与标准药物氯喹相比,有23种化合物对CQ耐药菌株W2表现出更好的抗疟活性,IC 50值在0.0189–0.945μM范围内。研究了最佳活性化合物7d的血红素结合,以发现这些杂合分子的主要作用方式。化合物7d通过其Job's图可确定血红素与血红素形成稳定的1:1络合物,这表明血红素可能是这些分子的靶标。用Pf- DHFR进行的对接研究在活性位点表现出良好的结合相互作用。还使用ADMET预测分析了一些活性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DOI:
    10.1016/j.ejmech.2018.11.021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N-取代的氨基喹啉-嘧啶杂种:合成,体外抗疟活性评估和对接研究
    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基于4-氨基喹啉-嘧啶的新型分子杂合体,并检查了它们的抗疟活性。发现大多数化合物对恶性疟原虫的CQ敏感性D6和CQ抗性W2菌株均具有有效的体外抗疟活性。活性化合物对哺乳动物VERO细胞系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与标准药物氯喹相比,有23种化合物对CQ耐药菌株W2表现出更好的抗疟活性,IC 50值在0.0189–0.945μM范围内。研究了最佳活性化合物7d的血红素结合,以发现这些杂合分子的主要作用方式。化合物7d通过其Job's图可确定血红素与血红素形成稳定的1:1络合物,这表明血红素可能是这些分子的靶标。用Pf- DHFR进行的对接研究在活性位点表现出良好的结合相互作用。还使用ADMET预测分析了一些活性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DOI:
    10.1016/j.ejmech.2018.11.02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uthenium(ii) arene complexes with chelating chloroquine analogue ligand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in vitro antimalarial activity
    作者:Lotta Glans、Andreas Ehnbom、Carmen de Kock、Alberto Martínez、Jesús Estrada、Peter J. Smith、Matti Haukka、Roberto A. Sánchez-Delgado、Ebbe Nordlander
    DOI:10.1039/c2dt12083f
    日期:——
    coefficients) have been measured for all ligands and metal complexes. A direc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 and HAIR50 properties cannot be made because of the relative structural diversity of the complexes, but it may be noted that these properties are enhanced upon complexation of the inactive ligand L3 to ruthenium, to give a metal complex (3) with promising antimalarial activity.
    三种新的双齿钌配合物 氯喹类似物配体,[Ru(η 6 -cym)( L 1 )Cl]Cl ( 1 , cym =对伞花烃, L 1 =N -(2-((pyridin-2-yl)methylamino)ethyl)-7-chloroquinolin-4-amine), [Ru(η 6 -cym)( L 2 )Cl]Cl ( 2 , L 2 = N -(2-((1-methyl-1 H -imidazol-2-yl)methylamino)ethyl)-7-氯喹啉-4-胺) 和 [Ru(η 6 -cym)( L 3 )Cl] ( 3 , L 3 =N- (2-((2-羟基苯基)甲基亚氨基)乙基)-7-氯喹啉-4-胺) 已被合成和表征。此外,还报道了2的 X 射线晶体结构。配合物1–3和配体L 1、L 2和L 3以及化合物N -(2-(双((吡啶-2-基)甲基)氨基)乙基)-7-氯喹啉的抗疟活性-
  • N-Substituted aminoquinoline-pyrimidine hybrids: Synthesis, in vitro antimalarial activity evaluation and docking studies
    作者:Shiv S. Maurya、Aparna Bahuguna、Shabana I. Khan、Deepak Kumar、Rohit Kholiya、Diwan S. Rawat
    DOI:10.1016/j.ejmech.2018.11.021
    日期:2019.1
    these hybrid molecules. Compound 7d was found to form a stable 1:1 complex with hematin as determined by its Job's plot which suggests that heme may be a probable target of these molecules. Docking studies performed with Pf-DHFR exhibited good binding interactions in the active site. The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of some active compounds were also analysed using ADMET prediction.
    合成了一系列基于4-氨基喹啉-嘧啶的新型分子杂合体,并检查了它们的抗疟活性。发现大多数化合物对恶性疟原虫的CQ敏感性D6和CQ抗性W2菌株均具有有效的体外抗疟活性。活性化合物对哺乳动物VERO细胞系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与标准药物氯喹相比,有23种化合物对CQ耐药菌株W2表现出更好的抗疟活性,IC 50值在0.0189–0.945μM范围内。研究了最佳活性化合物7d的血红素结合,以发现这些杂合分子的主要作用方式。化合物7d通过其Job's图可确定血红素与血红素形成稳定的1:1络合物,这表明血红素可能是这些分子的靶标。用Pf- DHFR进行的对接研究在活性位点表现出良好的结合相互作用。还使用ADMET预测分析了一些活性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