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4'-dihexadecyloxybenzophenone | 1196082-02-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4'-dihexadecyloxybenzophenone
英文别名
Bis(4-hexadecoxyphenyl)methanone;bis(4-hexadecoxyphenyl)methanone
4,4'-dihexadecyloxybenzophenone化学式
CAS
1196082-02-6
化学式
C45H74O3
mdl
——
分子量
663.081
InChiKey
SMEYCPCVRCUER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7
  • 重原子数:
    48
  • 可旋转键数:
    3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1
  • 拓扑面积:
    35.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4'-dihexadecyloxybenzophenone2,2-二碘代联苯正丁基锂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1.08h, 以42%的产率得到2,2'-bis[bis(4-hexadecyloxyphenyl)hydroxymethyl]biphenyl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3,3,4,4-四芳基二氢[5] ic烯衍生物的动态氧化还原行为的多输入/多输出分子响应系统:手性荧光团的可逆形成/破坏和溶剂极性对手性性质的调控
    摘要:
    3,3,4,4-四芳基二氢[5]螺旋烯(1)和1,1'-联萘-2-2,2'-二基双(二芳基碳鎓)(2 2+)可以在电子转移时可逆地相互转化,这伴随着通过生动的颜色变化(电致变色)以及CC键的形成/断裂(“动态氧化还原行为”)。因为仅中性供体1显示强荧光,所以电化学输入可进一步改变该对的荧光性质。由于1的螺旋度和2 2+的轴向手性的构型稳定性,光学纯净材料的氧化还原反应会立体定向进行,从而引起手性​​变化,例如圆二色性(CD)作为附加输出。指示剂2 2+的CD光谱显示出溶剂依赖性(手性溶剂致变色),伴随着基于两个阳离子发色团π-π相互作用的溶色行为以及Lewis碱性溶剂与Lewis酸性三芳基碳鎓的配位相互作用部分。因此,本系统具有用于修改多个输出信号的多输入功能。
    DOI:
    10.1002/chem.200900968
  • 作为产物:
    描述:
    4,4'-二羟基二苯甲酮溴代十六烷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以74%的产率得到4,4'-dihexadecyloxybenzophe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3,3,4,4-四芳基二氢[5] ic烯衍生物的动态氧化还原行为的多输入/多输出分子响应系统:手性荧光团的可逆形成/破坏和溶剂极性对手性性质的调控
    摘要:
    3,3,4,4-四芳基二氢[5]螺旋烯(1)和1,1'-联萘-2-2,2'-二基双(二芳基碳鎓)(2 2+)可以在电子转移时可逆地相互转化,这伴随着通过生动的颜色变化(电致变色)以及CC键的形成/断裂(“动态氧化还原行为”)。因为仅中性供体1显示强荧光,所以电化学输入可进一步改变该对的荧光性质。由于1的螺旋度和2 2+的轴向手性的构型稳定性,光学纯净材料的氧化还原反应会立体定向进行,从而引起手性​​变化,例如圆二色性(CD)作为附加输出。指示剂2 2+的CD光谱显示出溶剂依赖性(手性溶剂致变色),伴随着基于两个阳离子发色团π-π相互作用的溶色行为以及Lewis碱性溶剂与Lewis酸性三芳基碳鎓的配位相互作用部分。因此,本系统具有用于修改多个输出信号的多输入功能。
    DOI:
    10.1002/chem.20090096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ulti-Input/Multi-Output Molecular Response System Based on the Dynamic Redox Behavior of 3,3,4,4-Tetraaryldihydro[5]helicene Derivatives: Reversible Formation/Destruction of Chiral Fluorophore and Modulation of Chiroptical Properties by Solvent Polarity
    作者:Takanori Suzuki、Yusuke Ishigaki、Tomohiro Iwai、Hidetoshi Kawai、Kenshu Fujiwara、Hiroshi Ikeda、Yusuke Kano、Kazuhiko Mizuno
    DOI:10.1002/chem.200900968
    日期:2009.9.21
    3,3,4,4‐Tetaaryldihydro[5]helicenes (1) and 1,1′‐binaphthyl‐2,2′‐diylbis(diarylcarbenium)s (22+) can be reversibly interconverted upon electron transfer, which is accompanied by a vivid color change (electrochromism) as well as by the formation/cleavage of a CC bond (“dynamic redox behavior”). Because only the neutral donor 1 exhibits strong fluorescence, electrochemical input can further modify the
    3,3,4,4-四芳基二氢[5]螺旋烯(1)和1,1'-联萘-2-2,2'-二基双(二芳基碳鎓)(2 2+)可以在电子转移时可逆地相互转化,这伴随着通过生动的颜色变化(电致变色)以及CC键的形成/断裂(“动态氧化还原行为”)。因为仅中性供体1显示强荧光,所以电化学输入可进一步改变该对的荧光性质。由于1的螺旋度和2 2+的轴向手性的构型稳定性,光学纯净材料的氧化还原反应会立体定向进行,从而引起手性​​变化,例如圆二色性(CD)作为附加输出。指示剂2 2+的CD光谱显示出溶剂依赖性(手性溶剂致变色),伴随着基于两个阳离子发色团π-π相互作用的溶色行为以及Lewis碱性溶剂与Lewis酸性三芳基碳鎓的配位相互作用部分。因此,本系统具有用于修改多个输出信号的多输入功能。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