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4-bis(4-nitrophenylsulfonyl)piperazine | 51983-31-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4-bis(4-nitrophenylsulfonyl)piperazine
英文别名
N,N'-Bis-(4-nitrobenzolsulfonyl)-piperazin;N,N'-bis(4-nitrophenylsulfonyl)piperazine;1,4-bis-(4-nitro-benzenesulfonyl)-piperazine;1,4-Bis[(4-nitrophenyl)sulfonyl]piperazine
1,4-bis(4-nitrophenylsulfonyl)piperazine化学式
CAS
51983-31-4
化学式
C16H16N4O8S2
mdl
——
分子量
456.457
InChiKey
YMXHOUGVTVUAO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
  • 重原子数:
    30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18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4-bis(4-nitrophenylsulfonyl)piperazine 在 palladium 10% on activated carbon 、 氢气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51%的产率得到N,N'-bis(4-hydroxyaminophenylsulfonyl)piperazine
    参考文献:
    名称:
    R22(8) 氢键二聚体基序的模拟物:合成及对磺胺噻唑和磺胺吡啶结晶的影响
    摘要:
    双 [4-(羟基氨基) 苯基磺酰基] 哌嗪 5、二酮哌嗪 10 和苯 14 被合成为 R2/2(8) 母题的模拟物,它出现在磺胺噻唑的一种晶体多晶型和磺胺吡啶的几种多晶型中。当存在于磺胺噻唑和磺胺吡啶的结晶中时,发现这些模拟物在有利于形成不含 R2/2(8) 基序的多晶型物的结晶条件下几乎没有影响。然而,发现模拟物在磺胺噻唑从 1-丙醇结晶中完全或部分抑制了形式 I 磺胺噻唑的形成,其中含有 R2/2(8) 二聚体。在磺胺吡啶的结晶中,发现模拟物促进了不包含 R2/2(8) 基序的 III 型的形成。因此,这些化合物似乎是“量身定制的”
    DOI:
    10.1002/ejoc.200901042
  • 作为产物:
    描述:
    哌嗪对硝基苯磺酰氯 在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丙酮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89.3%的产率得到1,4-bis(4-nitrophenylsulfonyl)piperazine
    参考文献:
    名称:
    作为潜在 DPP-IV 抑制剂的哌嗪衍生物的合成、生物学评价和 QPLD 研究
    摘要:
    背景:糖尿病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目前影响 4.25 亿人,到 2045 年将影响超过 6.9 亿人。它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由于胰岛素激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导致的高血糖。二肽基肽酶-IV (DPP-IV) 抑制剂是降血糖剂,​​可增强肠促胰岛素激素的作用,刺激胰岛β 细胞分泌胰岛素。 目的:在本研究中,进行了七种哌嗪衍生物 3a-g 的合成和生物学评价。 方法:采用质子核磁共振、碳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合成的分子进行表征。 结果:体外生物学评估研究表明,在 100 μM 浓度下,目标化合物的 DPP-IV 抑制活性为 19%-30%。此外,使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评估了 3d 的 体内 降血糖活性。发现当用3d治疗的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糖尿病组相比时,化合物3d显着降低了血糖水平。量子极化配体对接 (QPLD) 研究表明 3a-g 适合 DPP-IV 酶的结合位点并与 R125、
    DOI:
    10.2174/157340641666620091710540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imics of a R22(8) Hydrogen-Bond Dimer Motif: Synthesis and Influence on the Crystallisation of Sulfathiazole and Sulfapyridine
    作者:Simon E. Lawrence、Marie T. McAuliffe、Humphrey A. Moynihan
    DOI:10.1002/ejoc.200901042
    日期:2010.2
    synthesised as mimics of an R2/2(8) motif, which occurs in one crystal polymorph of sulfathiazole and in several polymorphs of sulfapyridine. When present in crystallisations of sulfathiazole and sulfapyridine, these mimics were found to have little or no effect under crystallisation conditions that favour the formation of polymorphs not containing R2/2(8) motifs. However, the mimics were found to completely
    双 [4-(羟基氨基) 苯基磺酰基] 哌嗪 5、二酮哌嗪 10 和苯 14 被合成为 R2/2(8) 母题的模拟物,它出现在磺胺噻唑的一种晶体多晶型和磺胺吡啶的几种多晶型中。当存在于磺胺噻唑和磺胺吡啶的结晶中时,发现这些模拟物在有利于形成不含 R2/2(8) 基序的多晶型物的结晶条件下几乎没有影响。然而,发现模拟物在磺胺噻唑从 1-丙醇结晶中完全或部分抑制了形式 I 磺胺噻唑的形成,其中含有 R2/2(8) 二聚体。在磺胺吡啶的结晶中,发现模拟物促进了不包含 R2/2(8) 基序的 III 型的形成。因此,这些化合物似乎是“量身定制的”
  • Synthesis, Biological Evaluation, and QPLD Studies of Piperazine Derivatives as Potential DPP-IV Inhibitors
    作者:Reema Abu Khalaf、Haya Abu Jarad、Tariq Al-Qirim、Dima Sabbah
    DOI:10.2174/1573406416666200917105401
    日期:2021.11
    relative or absolute insulin hormone deficiency. Dipeptidyl peptidase- IV (DPP-IV) inhibitors are hypoglycemic agents augmenting the action of the incretin hormones that stimulate insulin secretion from the pancreatic beta cells. Objective: In this study,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seven piperazine derivatives 3a-g was carried out. Methods: The synthesized molecul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背景:糖尿病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目前影响 4.25 亿人,到 2045 年将影响超过 6.9 亿人。它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由于胰岛素激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导致的高血糖。二肽基肽酶-IV (DPP-IV) 抑制剂是降血糖剂,​​可增强肠促胰岛素激素的作用,刺激胰岛β 细胞分泌胰岛素。 目的:在本研究中,进行了七种哌嗪衍生物 3a-g 的合成和生物学评价。 方法:采用质子核磁共振、碳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合成的分子进行表征。 结果:体外生物学评估研究表明,在 100 μM 浓度下,目标化合物的 DPP-IV 抑制活性为 19%-30%。此外,使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评估了 3d 的 体内 降血糖活性。发现当用3d治疗的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糖尿病组相比时,化合物3d显着降低了血糖水平。量子极化配体对接 (QPLD) 研究表明 3a-g 适合 DPP-IV 酶的结合位点并与 R125、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