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2-chloro-8-methylquinolin-3-yl)-1-phenylprop-2-en-1-one | 335398-90-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2-chloro-8-methylquinolin-3-yl)-1-phenylprop-2-en-1-one
英文别名
——
3-(2-chloro-8-methylquinolin-3-yl)-1-phenylprop-2-en-1-one化学式
CAS
335398-90-8
化学式
C19H14ClNO
mdl
——
分子量
307.779
InChiKey
ATJXEFUUCNCHA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78.8±45.0 °C(Predicted)
  • 密度:
    1.254±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3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5
  • 拓扑面积:
    3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2-chloro-8-methylquinolin-3-yl)-1-phenylprop-2-en-1-one靛红苄胺甲醇 为溶剂, 反应 6.0h, 以90%的产率得到3'-benzoyl-4'-(2-chloro-8-methylquinolin-3-yl)-5'-phenylspiro[indoline-3,2'-pyrrolidi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偶氮甲碱叶立德的 1,3-偶极环加成反应,一种简便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合成新型螺[indolin-3,2'-pyrrolidin]-2-one's
    摘要:
    摘要 通过靛红和苄胺与喹啉反应原位生成的偶氮甲碱叶立德的 1,3-偶极环加成反应,实现了新型螺[indolin-3,2'-pyrrolidin]-2-one's的简便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合成以良好的产率携带偶极体。通过不同的光谱技术,如单晶 XRD、FTIR、NMR 和质谱分析,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很好的表征。图形概要
    DOI:
    10.1080/00397911.2018.1442866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经济有效的原子一锅多组分合成生物活性螺-茚并喹喔啉吡咯嗪作为有效的抗氧化剂和抗癌剂的†
    摘要:
    一种能胜任且高度区分的一锅法,可通过茚三酮之间的四组分反应,在一个分子框架内合成积聚三个药效核心,杂环喹啉骨架,吡咯烷嗪和茚并喹喔啉的生物活性新型螺-茚并喹喔啉吡咯嗪。 ,ø苯二胺,大号在甲醇-脯氨酸和喹啉基的查耳酮经由[3 + 2]环加成的开发。通过FT-IR,NMR,ESI-MS,XRD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很好的表征。使用DPPH,一氧化氮,超氧化物自由基和体外筛选合成的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针对MCF-7和A-549癌细胞系的细胞毒性活性,并使用荧光显微镜技术进行可视化。与标准分子(即BHT)相比,新合成的化合物表现出出色的抗氧化活性。就细胞毒性活性而言,与使用MTT测定法的标准阿霉素抗MCF-7和A-549癌细胞相比,发现化合物5c,5e,6c和6e表现出显着的活性。细胞形态分析清楚地表明细胞死亡是由凋亡和坏死途径诱导的。使用EGFR抑制剂进行了分子对接研究,以确定化合物与蛋白质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
    DOI:
    10.1039/c7nj02993d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antioselective approach towards the synthesis of spiro-indeno [1,2-b] quinoxaline pyrrolothiazoles as antioxidant and antiproliferative
    作者:Kailasam Saravana Mani、Balasubramanian Murugesapandian、Werner Kaminsky、Subramaniam Parameswaran Rajendran
    DOI:10.1016/j.tetlet.2018.06.035
    日期:2018.7
    generated in situ from indeno quinoxaline and thiazolidine-2-carboxylic acid to a series of quinoline bearing dipolarophile afforded novel spiro indeno-quinoxaline pyrrolo thiazoles in quantitative yields. The newly synthesized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different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Furthermore,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compound 5c was confirm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crystallography
    喹喔啉噻唑烷-2-羧酸原位生成的偶氮甲碱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与一系列带有喹啉的双极性亲核试剂定量反应得到了新型螺喹喔啉吡咯噻唑。使用不同的光谱技术对新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此外,通过单晶X射线晶体学确认了化合物5c的分子结构。筛选合成的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腺癌癌细胞系A-549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外细胞毒性活性。发现在喹啉位点上包含更多电子供体的化合物具有更佳的IC 50值,而且更有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