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quinolin-3-yl)benzaldehyde | 893736-03-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quinolin-3-yl)benzaldehyde
英文别名
3-quinolin-3-ylbenzaldehyde
3-(quinolin-3-yl)benzaldehyde化学式
CAS
893736-03-3
化学式
C16H11NO
mdl
MFCD06801834
分子量
233.269
InChiKey
KHYKNQBXEHSAR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23.0±33.0 °C(Predicted)
  • 密度:
    1.204±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3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3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SDS

SDS:1652e8612441e3188e4b5d6f1ed167b2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乙酰基-3-吲哚啉酮3-(quinolin-3-yl)benzaldehyde哌啶 、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甲醇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4.75h, 生成 (Z)-2-(3-(quinolin-3-yl)benzylidene)indolin-3-one
    参考文献:
    名称:
    探索抗疟疾寄生虫肝和红细胞生成阶段的氮杂龙支架
    摘要:
    通过评估一个小图书馆的氮杂金龙素对抑制疟原虫的肝脏和红细胞生命周期阶段的作用,研究了氮杂金龙素作为双阶段抗疟药的潜力。针对抗氯喹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的血液阶段和伯氏疟原虫的肝阶段筛选了整个系列,产生了具有双阶段活性和亚微摩尔效价的抗红细胞寄生虫的化合物。使用基于恶性疟原虫Dd2- Sc的表型分析法对转基因寄生虫进行研究表达酵母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的DHODH品系显示,其中的一种氮金龙酮衍生物具有抑制寄生虫线粒体电子传输链的潜能。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治疗疟疾的紧迫性,尤其是针对尚未开发的肝阶段,以及与氮杂金刚酮的化学易处理性相关的疟疾,都需要进一步发展这种化学型。总体而言,这些结果强调了氮杂紫罗兰的化学型是双阶段抗疟药的有希望的支架。
    DOI:
    10.1002/cmdc.201600327
  • 作为产物:
    描述:
    3-溴喹啉bis[3-(diethoxymethyl)phenyl]zinc 在 dichloro{bis[1-(dicyclohexylphosphanyl)piperidine]}palladium(II)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N-甲基吡咯烷酮 为溶剂, 反应 0.17h, 以83%的产率得到3-(quinolin-3-yl)benz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Pd(Cl)2 {P(NC5H10)(C6H11)2} 2] —高效,极其通用的钯基Negishi催化剂,可在低催化剂负载下高效且可靠地运行
    摘要:
    [Pd(Cl)2 {P(NC 5 H 10)(C 6 H 11)2 } 2 ](1)已通过使市售的[Pd(cod)(Cl)2 ]反应定量制备。室温下在几分钟内在N 2中与易于制备的1-(二环己基膦酰基)哌啶在甲苯中的环辛二烯)。综合大楼1已被证明是极佳的Negishi催化剂,能够将各种电子活化,非活化,失活,空间受阻,杂环和官能化的芳基溴化物与各种(也是杂环的)芳基锌试剂定量偶联,通常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 100°C,仅存在0.01 mol%的催化剂。含有硝基,腈,醚,酯,羟基,羰基和羧基的芳基溴化物,以及缩醛,内酯,酰胺,苯胺,烯烃,羧酸,乙酸,吡啶和嘧啶已被成功用作偶联伙伴。此外,在两个反应伙伴中都可以容忍电子和空间变化。实验观察强烈表明分子机制是有效的。
    DOI:
    10.1002/chem.20100120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zaaurones as Potent Antimycobacterial Agents Active against MDR‐ and XDR‐TB
    作者:André Campaniço、Marta P. Carrasco、Mathew Njoroge、Ronnett Seldon、Kelly Chibale、João Perdigão、Isabel Portugal、Digby F. Warner、Rui Moreira、Francisca Lopes
    DOI:10.1002/cmdc.201900289
    日期:2019.8.20
    isosteric counterparts, azaaurones and N-acetylazaaurones,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urones were found to be inactive at 20 μm, whereas azaaurones and N-acetylazaaurones emerged as the most potent compounds, with nine derivatives displaying MIC99 values ranging from 0.4 to 2.0 μm. In addition, several N-acetylazaaurones were found to be active against multidrug-resistant (MDR) and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在此,我们报告了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一个小型黄色素及其等排性对映体,氮卓酮和N-乙酰基氮卓酮的文库的筛选。发现Aurones在20μm处无活性,而氮杂Aauaurones和N-乙酰基氮杂Aauaurones则是最有效的化合物,其中九种衍生物的MIC99值在0.4至2.0μm之间。另外,发现几种N-乙酰氮杂龙酮对多药耐药(MDR)和广泛耐药(XDR)临床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活性。这些化合物的抗分枝杆菌的作用机理尚待确定。但是,一项初步的机理研究证实,它们不会抑制分枝杆菌细胞色素bc1复合物。此外,微粒体的代谢稳定性和代谢物鉴定研究表明,N-乙酰基氮杂龙酮被脱乙酰化为其对应的氮杂龙酮。总体而言,这些结果表明,氮龙酮及其N-乙酰基对应物代表了能够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的化学型工具箱中的一个新条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