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3a,4,5-tetrahydrocyclopenta[de]quinolin-2(1H)-one | 54401-58-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3a,4,5-tetrahydrocyclopenta[de]quinolin-2(1H)-one
英文别名
3,3α-Dihydrocyclopentchinolin-2(1H)-on;3,3a,4,5-tetrahydro-1H-cyclopenta[de]quinolin-2-one;3,3A,4,5-tetrahydro-1H-cyclopenta[de]chinolin-2-on;7-Azatricyclo[6.3.1.04,12]dodeca-1(12),8,10-trien-6-one
3,3a,4,5-tetrahydrocyclopenta[de]quinolin-2(1H)-one化学式
CAS
54401-58-0
化学式
C11H11NO
mdl
——
分子量
173.214
InChiKey
WVKMWNXGQZMPI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6
  • 拓扑面积:
    29.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wo-Point Ligand Modulation of Iridium Catalysts for Chemodivergent C–H Amidation
    作者:Yeongyu Hwang、Hoimin Jung、Euijae Lee、Dongwook Kim、Sukbok Chang
    DOI:10.1021/jacs.0c02079
    日期:2020.5.13
    still elusive in most cases. Herein, we report a designing approach to enable selective nitrenoid transfer leading to sp2 spirocyclization and sp3 C-H insertion by cooperative two-point modulation of ligands in the CpXIr(III)(κ2-chelate) catalyst system. Computational analysis led us to interrogate structural motifs that can attribute to the desired mechanistic dichotomy.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过渡金属催化的氮烯转移反应是将新的 CN 键安装到不同反应单元中的最有吸引力的方法之一。虽然已知许多选择性胺化,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了解关键中间体对观察到的化学选择性的复杂结构影响仍然难以捉摸。在此,我们报告了一种设计方法,通过 CpXIr(III)(κ2-螯合物) 催化剂体系中配体的协同两点调制,实现选择性氮烯类转移,从而导致 sp2 螺环化和 sp3 CH 插入。计算分析使我们询问可以归因于所需机械二分法的结构基序。η5-环戊二烯基辅助物 (CpX) 和 LX 共配体扰动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中,我们准备了 40 多种用于筛选的新催化剂,从而构建了一个直观而稳健的统计模型,可以预测大量化学选择性结果,这意味着催化剂的结构效应对化学选择性氮烯转移起着关键作用。在这种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现在为独特的内酰胺形成建立了一个新的催化平台,导致对各种竞争位点(如三级、二级、苄基)的前所未有的化学选择性反应(高达
  • A Hydrocarbostyril Derivative with a Two-Carbon Peri Bridge
    作者:Reynold C. Fuson、Thomas M. Veazey
    DOI:10.1021/ja01633a074
    日期:1954.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