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Methyl-2-mercaptocyclohexanon | 27124-34-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Methyl-2-mercaptocyclohexanon
英文别名
2-Methyl-2-sulfanylcyclohexan-1-one;2-methyl-2-sulfanylcyclohexan-1-one
2-Methyl-2-mercaptocyclohexanon化学式
CAS
27124-34-1
化学式
C7H12OS
mdl
——
分子量
144.238
InChiKey
CBIJKRZOQMDKH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21.3±33.0 °C(Predicted)
  • 密度:
    1.04±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
  • 重原子数:
    9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6
  • 拓扑面积:
    18.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乙基丙烯酰胺2-Methyl-2-mercaptocyclohexanonsodium ethanolate 作用下, 生成 (Z)-N-Ethyl-3-(1-methyl-2-oxo-cyclohexylsulfanyl)-acryl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异噻唑化学—IX:对N-乙基-3-异噻唑酮的碳负离子攻击的选择性
    摘要:
    关于碳负离子位点的取代度,已经研究了N-乙基-3-异噻唑酮对SN键的亲核攻击。未观察到叔碳负离子的侵蚀,在反应条件下产物完全还原为起始原料。当使用二元碳酸时,观察到对第三中心的进攻产物的区分。来自第三次进攻的预期产物已被独立合成,并显示出经历了分子间迁移,从而产生了由取代程度较低的碳负离子中心产生的进攻产物。讨论了这种选择性的原因,包括二级稳定性和硫的基团效率。
    DOI:
    10.1016/s0040-4020(01)92975-8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异噻唑化学—IX:对N-乙基-3-异噻唑酮的碳负离子攻击的选择性
    摘要:
    关于碳负离子位点的取代度,已经研究了N-乙基-3-异噻唑酮对SN键的亲核攻击。未观察到叔碳负离子的侵蚀,在反应条件下产物完全还原为起始原料。当使用二元碳酸时,观察到对第三中心的进攻产物的区分。来自第三次进攻的预期产物已被独立合成,并显示出经历了分子间迁移,从而产生了由取代程度较低的碳负离子中心产生的进攻产物。讨论了这种选择性的原因,包括二级稳定性和硫的基团效率。
    DOI:
    10.1016/s0040-4020(01)92975-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sothiazole chemistry—IX
    作者:W.D. Crow、I. Gosney
    DOI:10.1016/s0040-4020(01)92975-8
    日期:1970.1
    studied with respect to the degree of substitution at the carbanion site. Attack by tertiary carbanions is not observed, the products reverting completely to starting materials under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When dibasic carbon acids were employed, discrimination against the products of attack by a tertiary centre was observed. The expected products from tertiary attack have been independently synthesized
    关于碳负离子位点的取代度,已经研究了N-乙基-3-异噻唑酮对SN键的亲核攻击。未观察到叔碳负离子的侵蚀,在反应条件下产物完全还原为起始原料。当使用二元碳酸时,观察到对第三中心的进攻产物的区分。来自第三次进攻的预期产物已被独立合成,并显示出经历了分子间迁移,从而产生了由取代程度较低的碳负离子中心产生的进攻产物。讨论了这种选择性的原因,包括二级稳定性和硫的基团效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