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3-二丁基-2,4,3-苯并二氧杂锡杂卓-1,5-二酮 | 6688-50-2

中文名称
3,3-二丁基-2,4,3-苯并二氧杂锡杂卓-1,5-二酮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butyltin phthalate
英文别名
——
3,3-二丁基-2,4,3-苯并二氧杂锡杂卓-1,5-二酮化学式
CAS
6688-50-2
化学式
C8H4O4*C8H18Sn
mdl
——
分子量
397.058
InChiKey
VYVFQBFOMKEKBG-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4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52.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1734900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甲基吡啶3,3-二丁基-2,4,3-苯并二氧杂锡杂卓-1,5-二酮 以 not given 为溶剂, 生成 di-n-butyltin o-phthalate*γ-pic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Narula, Suraj P.; Sharma, R. K.; Lata, Sneh,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Section A: Inorganic, Physical,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al, 1983, vol. 22, # 3, p. 248 - 249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iorganotin dicarboxylates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粉末状二有机锡二羧酸盐的方法,包括在无溶剂和吸附剂的情况下,将式I的二有机锡氧化物,其中R1和R2独立地为C1-C8烷基,在45℃至70℃的温度下与式II的二羧酸反应,其中R3为C1-C18亚烷基,5至7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苯基,C1-C18烯基或1或2个羟基取代的C1-C8烷基,或其酐,并在反应和后续冷却阶段对反应混合物和产物进行持续彻底混合。因此,所得到的二有机锡二羧酸盐适用于稳定含氯聚合物,以抵抗光、氧和/或热的损害作用。
    公开号:
    US05364954A1
  • 作为试剂:
    描述:
    二正丁基氧化锡苯酐3,3-二丁基-2,4,3-苯并二氧杂锡杂卓-1,5-二酮 作用下, 反应 0.66h, 以Dibutyltin phthalate (compound 1) is obtained as the end product in the form of a white free-flowing powder的产率得到3,3-二丁基-2,4,3-苯并二氧杂锡杂卓-1,5-二酮
    参考文献:
    名称: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iorganotin dicarboxylates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粉状二有机锡二羧酸盐的方法,包括在无溶剂和吸附剂存在的条件下,将式I的二有机锡氧化物: ##STR1## 其中R1和R2独立地为C1-C8烷基,在45℃至70℃的温度范围内与式II的二羧酸: ##STR2## 其中R3为C1-C18烷基,含有5至7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苯基,C1-C18烯基或被1或2个羟基取代的C1-C8烷基,或其酐,反应,并在反应和随后的冷却阶段对反应混合物和产物进行持续彻底的混合。因此获得的二有机锡二羧酸盐适用于稳定含氯聚合物,以抵御光、氧和/或热的损害效应。
    公开号:
    US05364954A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AVIES, A. G.;HAWARI, J. A. -A.,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983, N 4, 875-882
    作者:DAVIES, A. G.、HAWARI, J. A. -A.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