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noradamantanol | 67403-70-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noradamantanol
英文别名
Octahydro-2,5-methanopentalen-3a-ol;tricyclo[3.3.1.03,7]nonan-3-ol
3-noradamantanol化学式
CAS
67403-70-7
化学式
C9H14O
mdl
——
分子量
138.21
InChiKey
RLFYQRFYGSXEI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33-235 °C
  • 沸点:
    227.7±8.0 °C(Predicted)
  • 密度:
    1.218±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
  • 重原子数:
    10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20.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SDS

SDS:ba7ac594b1cee7e8a12e1b7acde3d85a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noradamantanol高氯酸磷酸硫酸叔丁基锂 、 sodium iodide 作用下, 以 甲基环己烷丙酮 为溶剂, 反应 85.5h, 生成 5,5'-dibromo<1>diadamantane
    参考文献:
    名称:
    Bridgehead functionalization of [1]diadamantane
    摘要:
    DOI:
    10.1021/jo00220a022
  • 作为产物:
    描述:
    3-noradamantyl acetate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作用下, 以 乙醚 为溶剂, 反应 7.0h, 生成 3-noradamantanol
    参考文献:
    名称:
    与孤儿核受体小异二聚体伴侣相互作用的金刚烷基取代的维甲酸衍生分子:取代 1-金刚烷基或羟基对抑制癌细胞生长、诱导癌细胞凋亡和抑制 SRC 同源 2 域的影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 活性。
    摘要:
    (E)-4-[3-(1-金刚烷基)-4'-羟基苯基]-3-氯肉桂酸 (3-Cl-AHPC) 诱导白血病和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停滞和凋亡。研究表明,3-Cl-AHPC 与非典型孤儿核受体小异二聚体伴侣 (SHP) 结合。虽然缺少 DNA 结合域,但 SHP 与其他核受体的配体结合域异二聚化以抑制它们诱导或抑制基因表达的能力。设计、合成了 3-Cl-AHPC 类似物,其中 1-金刚烷基和酚羟基药效元件被等排基团取代,并评估了它们抑制增殖和诱导人类癌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构-抗癌活性关系研究表明两组对细胞凋亡活性的重要性。将 3-Cl-AHPC 及其类似物与 SHP 计算模型对接,该模型基于与 1-硬脂酰-2-棕榈酰甘油-3-磷酸乙醇胺复合的超气门的晶体结构,这表明为什么这些 3-Cl-AHPC 基团会影响 SHP 活性. 还评估了对含有 Src 同源 2 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2 (Shp-2) 的抑制活性。发现最活跃的
    DOI:
    10.1021/jm800456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HCHEGOLEVA T. A.; SHASHKOVA E. M.; MIXAJLOV B. M., IZV. AN CCCP CEP. XIM., 1980, HO 10 2426-2427
    作者:SHCHEGOLEVA T. A.、 SHASHKOVA E. M.、 MIXAJLOV B. M.
    DOI:——
    日期:——
  • SHCHEGOLEVA T. A.; SHASHKOVA E. M.; MIXAJLOV B. M., IZV. AN CCCP CEP. XIM., 1980, HO 9, 2169-2172
    作者:SHCHEGOLEVA T. A.、 SHASHKOVA E. M.、 MIXAJLOV B. M.
    DOI:——
    日期:——
  • JANJATOVIC J.; MAJERSKI Z., J. ORG. CHEM., 1980, 45, NO 24, 4892-4898
    作者:JANJATOVIC J.、 MAJERSKI Z.
    DOI:——
    日期:——
  • MIKHAILOV, B. M.;SHCHEGOLEVA, T. A.;SHASHKOVA, E. M.;KISELEV, V. G., J. ORGANOMET. CHEM., 1983, 250, N 1, 23-31
    作者:MIKHAILOV, B. M.、SHCHEGOLEVA, T. A.、SHASHKOVA, E. M.、KISELEV, V. G.
    DOI:——
    日期:——
  • SOSNOWSKI, J. J.;RHEINGOLD, A. L.;MURRAY, R. K. ,, JR., J. ORG. CHEM., 1985, 50, N 20, 3788-3791
    作者:SOSNOWSKI, J. J.、RHEINGOLD, A. L.、MURRAY, R. K. ,, JR.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