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4-二氮杂三环[4.2.1.02,5]壬-3-烯 | 23979-30-8

中文名称
3,4-二氮杂三环[4.2.1.02,5]壬-3-烯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4-diazatricyclo<4.2.1.02,5>non-3-ene
英文别名
3,4-diazatricyclo{4.2.1.0(2.5)}non-3-ene;3,4-diaza-tricyclo[4.2.1.02,5]non-3-ene;3,4-Diazatricyclo[4.2.1.02,5]non-3-ene
3,4-二氮杂三环[4.2.1.02,5]壬-3-烯化学式
CAS
23979-30-8;117066-41-8
化学式
C7H10N2
mdl
——
分子量
122.17
InChiKey
UMXWGTUQNIRJL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2
  • 重原子数:
    9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24.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SDS

SDS:c4a86b60ddc513f1072fd195d1b7a167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icyclo[2.2.1]hepta-2,5-diene)tetracarbonyltungsten(0) 、 3,4-二氮杂三环[4.2.1.02,5]壬-3-烯正己烷 为溶剂, 以40%的产率得到((carbonyl)4(3,4.diazatricyclo(4.2.1.0(2.5))non-3-ene)tungsten)2
    参考文献:
    名称:
    四元环重氮3,4-二氮杂三环[4.2.1.0 2,5 ] non-3-ene的铬,钨,铁和钌配合物
    摘要:
    4元环重氮3,4-二氮杂三环[4.2.1.0 2,5 ]非-3-烯(dtn)与Cr和W羰基反应生成配合物M(CO)5(dtn))(Ia,b ),[M(CO)5 ] 2(dtn)(IIa,b),M(CO)4(dtn)2(IIIa,b),[M(CO)4 ] 2(dtn)2(IVa,b ),和[M(CO)3 ] 2(DTN)3(VA,b)其中,a = Cr和b = W· 1 H和13 C NMR提供证据证明化合物III-V在各自存在预测两种异构体形式除Va 13 C光谱外,对所有共振进行了完全分配。铁2(CO)9与dtn反应生成Fe(CO)4(dtn)(Ic)和Fe 3(CO)9(dtn)(VIIIc)。有人认为,dtn的碳氢化合物部分(特别是C(9))的空间效应阻止了通常稳定的二铁配合物Fe 2(CO)6(dtn)(VIc)和Fe 2(CO)7(dtn)的形成( VIIc)。Ru 3(CO)12与dtn反应仅形成Ru
    DOI:
    10.1016/0022-328x(81)80006-x
  • 作为产物:
    描述:
    5-methyl-3,5,7-triazatetracyclo[7.2.1.02,8.03,7]dodecane-4,6-dione 在 氢氧化钾copper(ll) bromid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3,4-二氮杂三环[4.2.1.02,5]壬-3-烯
    参考文献:
    名称:
    氢/氘次级同位素在 1,2-二氮杂-1-环丁烯热分解中的作用。热解机理
    摘要:
    已经确定了 1,2-二氮杂-1-环丁烯热解中的 ..γ.. 二次氘同位素效应。五个实验中反应的速率常数值被制成表格。结果表明,分解是通过涉及不对称过渡态的机制进行的,第一次 D 交换的基本动力学效应不等于第二次 D 交换以破坏单个 CN 键。(k/sub H//k/sub D/)/sub ..cap alpha../ 和 (k/sub H//k/sub D/)/sub ..beta../ 的值表明在在各自方向 sp/sup 2.x/ ..-->.. sp/sup 2/ 和 sp/sup 2.x/ ..-->.. sp/sup 3/ 上的杂交与假设一致二氮杂环丁烯环中的碳原子应在 sp/sup 2/ 和 sp/sup 3/ 之间杂化。由于属于 CN 键断裂的 C 原子在鞍点应采用四面体几何形状,因此在同位素效应中观察到的变化与类双自由基过渡态一致。这与最近关于二氮杂环丁烯碎裂的理论研究一致。这项研究的结果仅提供了关于两个
    DOI:
    10.1021/ja00388a08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DAM, W.;ARIAS, L. A.;LUCCHI, O. DE, SYNTHESIS, BRD, 1981, N 7, 543-545
    作者:ADAM, W.、ARIAS, L. A.、LUCCHI, O. DE
    DOI:——
    日期:——
  • Hydrogen/deuterium secondary isotope effects i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 1,2-diaza-1-cyclobutene. Mechanism of thermolysis
    作者:Henrik Olsen
    DOI:10.1021/ja00388a086
    日期:1982.12
    The ..gamma.. secondary deuterium isotope effects in the pyrolysis of 1,2-diaza-1-cyclobutene has been determined. Values of the rate constants for the reaction in five experiments are tabul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ecomposition proceeded by a mechanism involving an unsymmetrical transition state with elementary kinetic effects for the first D exchange unequal to the second D exchange for
    已经确定了 1,2-二氮杂-1-环丁烯热解中的 ..γ.. 二次氘同位素效应。五个实验中反应的速率常数值被制成表格。结果表明,分解是通过涉及不对称过渡态的机制进行的,第一次 D 交换的基本动力学效应不等于第二次 D 交换以破坏单个 CN 键。(k/sub H//k/sub D/)/sub ..cap alpha../ 和 (k/sub H//k/sub D/)/sub ..beta../ 的值表明在在各自方向 sp/sup 2.x/ ..-->.. sp/sup 2/ 和 sp/sup 2.x/ ..-->.. sp/sup 3/ 上的杂交与假设一致二氮杂环丁烯环中的碳原子应在 sp/sup 2/ 和 sp/sup 3/ 之间杂化。由于属于 CN 键断裂的 C 原子在鞍点应采用四面体几何形状,因此在同位素效应中观察到的变化与类双自由基过渡态一致。这与最近关于二氮杂环丁烯碎裂的理论研究一致。这项研究的结果仅提供了关于两个
  • Chromium, tungsten, iron, and ruthenium complexes of the 4-membered ring diazene 3,4-diazatricyclo[4.2.1.02,5]non-3-ene
    作者:Martin N. Ackermann、David E. Adams、Julianto Pranata、Carol F. Yamauchi
    DOI:10.1016/0022-328x(81)80006-x
    日期:1989.6
    normally stable diiron complexes Fe2(CO)6(dtn) (VIc) and Fe2(CO)7(dtn) (VIIc). Ru3(CO)12 and dtn react to form only Ru3CO)9(dtn) (VIIId). Variable temperature13C NMR studies reveal CO scramblingin VIIIc and VIIId at room temperature, which ceases at low temperature. Results for the dtn complexes are compared with results for another 4-membered ring diazene ligand as well as with results for 3−, 5−
    4元环重氮3,4-二氮杂三环[4.2.1.0 2,5 ]非-3-烯(dtn)与Cr和W羰基反应生成配合物M(CO)5(dtn))(Ia,b ),[M(CO)5 ] 2(dtn)(IIa,b),M(CO)4(dtn)2(IIIa,b),[M(CO)4 ] 2(dtn)2(IVa,b ),和[M(CO)3 ] 2(DTN)3(VA,b)其中,a = Cr和b = W· 1 H和13 C NMR提供证据证明化合物III-V在各自存在预测两种异构体形式除Va 13 C光谱外,对所有共振进行了完全分配。铁2(CO)9与dtn反应生成Fe(CO)4(dtn)(Ic)和Fe 3(CO)9(dtn)(VIIIc)。有人认为,dtn的碳氢化合物部分(特别是C(9))的空间效应阻止了通常稳定的二铁配合物Fe 2(CO)6(dtn)(VIc)和Fe 2(CO)7(dtn)的形成( VIIc)。Ru 3(CO)12与dtn反应仅形成Ru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5β,6α,8α,10α,13α)-6-羟基-15-氧代黄-9(11),16-二烯-18-油酸 (3S,3aR,8aR)-3,8a-二羟基-5-异丙基-3,8-二甲基-2,3,3a,4,5,8a-六氢-1H-天青-6-酮 (2Z)-2-(羟甲基)丁-2-烯酸乙酯 (2S,4aR,6aR,7R,9S,10aS,10bR)-甲基9-(苯甲酰氧基)-2-(呋喃-3-基)-十二烷基-6a,10b-二甲基-4,10-dioxo-1H-苯并[f]异亚甲基-7-羧酸盐 (+)顺式,反式-脱落酸-d6 龙舌兰皂苷乙酯 龙脑香醇酮 龙脑烯醛 龙脑7-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龙牙楤木皂甙VII 龙吉甙元 齿孔醇 齐墩果醛 齐墩果酸苄酯 齐墩果酸甲酯 齐墩果酸乙酯 齐墩果酸3-O-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3)-beta-D-吡喃木糖基(1-3)-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2)-alpha-L-阿拉伯糖吡喃糖苷 齐墩果酸 beta-D-葡萄糖酯 齐墩果酸 beta-D-吡喃葡萄糖基酯 齐墩果酸 3-乙酸酯 齐墩果酸 3-O-beta-D-葡吡喃糖基 (1→2)-alpha-L-吡喃阿拉伯糖苷 齐墩果酸 齐墩果-12-烯-3b,6b-二醇 齐墩果-12-烯-3,24-二醇 齐墩果-12-烯-3,21,23-三醇,(3b,4b,21a)-(9CI) 齐墩果-12-烯-3,11-二酮 齐墩果-12-烯-2α,3β,28-三醇 齐墩果-12-烯-29-酸,3,22-二羟基-11-羰基-,g-内酯,(3b,20b,22b)- 齐墩果-12-烯-28-酸,3-[(6-脱氧-4-O-b-D-吡喃木糖基-a-L-吡喃鼠李糖基)氧代]-,(3b)-(9CI) 鼠特灵 鼠尾草酸醌 鼠尾草酸 鼠尾草酚酮 鼠尾草苦内脂 黑蚁素 黑蔓醇酯B 黑蔓醇酯A 黑蔓酮酯D 黑海常春藤皂苷A1 黑檀醇 黑果茜草萜 B 黑五味子酸 黏黴酮 黏帚霉酸 黄黄质 黄钟花醌 黄质醛 黄褐毛忍冬皂苷A 黄蝉花素 黄蝉花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