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在发达国家其患病率约占10%,且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与致残率呈增加趋势。哮喘已引起全球广泛关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哮喘被认为是以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为特点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随着对哮喘气道炎症机制研究的深入,抗炎治疗包括特异性介质拮抗剂的研制已成为当前哮喘防治管理中的热点。
在目前常用的抗哮喘药物中,β2激动剂虽能迅速抑制症状,但临床应用发现其与哮喘死亡率增加相关,并且停药后可能出现反跳现象及加重哮喘病情的情况。茶碱类制剂治疗窗窄、毒副作用较大;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效确切,但由于其抗炎作用呈非特异性,不良反应较多。因此,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药物仍是哮喘治疗的重点方向之一,尤其是致力于哮喘脂类介质拮抗剂和抑制剂的研究。
白三烯拮抗剂研究的成功是近年来哮喘治疗的重大突破。
齐留通(Zileuton)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5-脂氧合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脂氧酶而拮抗白三烯合成。在哮喘发病过程中,四烯酸经脂氧酶途径合成的高活性炎性物质——白三烯起重要作用。齐留通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白三烯的合成来有效控制哮喘炎症的发展过程。
作为抗哮喘病的全新类别药物,齐留通具有一定的气管保护、气管扩张和抗炎作用。在美国,由于该药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小,已被正式纳入国家哮喘教育与预防纲要中,推荐用于长期控制哮喘(目前被收入的品种还有扎鲁司特)。
齐留通的化学名为N-羟基-N-[1-(2-苯并噻吩)乙基]脲。
由美国Abbott公司开发,于1997年获得FDA批准在美国上市,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12岁以上的慢性哮喘患者。其合成路线以2-乙酰基苯并噻吩为起始原料,经历肟化、还原及缩合三步反应。
齐留通的不良反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血清肝酶升高,停药后可恢复。
此外,在使用本品前需检查患者的肝功能,并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其安全性。在大鼠实验中发现,给予4倍成人剂量的齐留通后,用药2年可能会增加肝、肾和脉管肿瘤的发生率。
齐留通经细胞色素P450 1A2、2C9和3A4等异构酶代谢,在与其他药物合用时需注意其对茶碱类药物血药浓度的影响,并调整剂量以避免潜在的不良反应。
齐留通作为一种新型抗哮喘病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药品由Chemicalbook的王增增编辑整理(2016-01-30)。
化学性质: 结晶,熔点157~158℃。
生产方法: 以2-乙酰基苯并噻吩(Ⅰ)溶于吡啶-乙醇(1:1)溶液中,加入盐酸羟胺在室温下反应生成肟(Ⅱ),再将肟(Ⅱ)的乙醇溶液与甲硼烷-吡啶络合物及20%氯化氢的乙醇溶液反应还原得到羟胺(Ⅲ),最后在二氧六环中加入三甲基硅烷基异氰酸酯加热,或与氰酸钾及盐酸水溶液反应生成目标产物。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N-(1-benzo[b]thien-2ylethyl)-O-(tetrahydropyran-2yl)-N-hydroxyurea | —— | C16H20N2O3S | 320.412 |
2-(1-羟基氨基乙基)-苯并噻吩 | 1-(N-hydroxyamino)-1-(benzothien-2-yl)ethane | 118564-89-9 | C10H11NOS | 193.269 |
苯基1-(苯并[b]噻吩-2-基)乙基(羟基)氨基甲酸酯 | phenyl 1-(benzo[b]thiophen-2-yl)ethyl(hydroxyl)carbamate | 1026256-93-8 | C17H15NO3S | 313.377 |
1-(1-(苯并[b]噻吩-2-基)-2-(苯基磺酰基)乙基)-1-羟基脲 | 1-[2-(Benzenesulfonyl)-1-(1-benzothiophen-2-yl)ethyl]-1-hydroxyurea | 158530-83-7 | C17H16N2O4S2 | 376.457 |
—— | N,O-bis(phenoxycarbonyl)-N-(1-benzothien-2-ylethyl)hydroxylamine | 142763-92-6 | C24H19NO5S | 433.485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Zileuton | 143200-94-6 | C11H12N2O2S | 236.294 |
1-[(1R)-1-(1-苯并噻吩-2-基)乙基]-1-羟基脲 | (+)-Zileuton | 142606-21-1 | C11H12N2O2S | 236.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