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thyl 3-(3-hydroxy-3-isopropyl-2,3-dihydro-2H-benzo[1,4]dioxin-6-yl)acrylate | 716305-21-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thyl 3-(3-hydroxy-3-isopropyl-2,3-dihydro-2H-benzo[1,4]dioxin-6-yl)acrylate
英文别名
ethyl (E)-3-(3-hydroxy-3-propan-2-yl-2H-1,4-benzodioxin-6-yl)prop-2-enoate
ethyl 3-(3-hydroxy-3-isopropyl-2,3-dihydro-2H-benzo[1,4]dioxin-6-yl)acrylate化学式
CAS
716305-21-4
化学式
C16H20O5
mdl
——
分子量
292.332
InChiKey
DSBYLAKZCWFSKR-SOFGYWHQ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4
  • 拓扑面积:
    6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thyl 3-(3-hydroxy-3-isopropyl-2,3-dihydro-2H-benzo[1,4]dioxin-6-yl)acrylate六甲基磷酰三胺manganese(IV) oxidecopper(l) iodide正丁基锂 、 sodium hydride 、 二异丁基氢化铝 、 potassium iod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12.0h, 生成 7-((1E,3Z)-4-Iodo-penta-1,3-dienyl)-2-isopropyl-2-(3-methyl-but-2-enyloxy)-2,3-dihydro-benzo[1,4]dioxine
    参考文献:
    名称:
    strobilurins G,M和N的总合成
    摘要:
    strobilurins的一般合成中的关键反应是(E)-肉桂醛与衍生自溴化(1,1-二溴乙基)三苯基phosph的磷化钾8的高(Z)选择性Wittig反应,然后进行溴-碘交换和Pd-Cu共同催化所得烯基碘化物与(Z)-2-三丁基锡烷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的Stille交叉偶联(7)。合成的球果伞星蛋白G,M和N与相应的天然化合物相同。此外,通过合成中间体(S)-的氧化降解明确确定了嗜球果伞素G(1)的(2 'S)-构型。9至(R)-2,3-二羟基异戊酸。
    DOI:
    10.1016/j.tet.2004.03.092
  • 作为产物:
    描述:
    ethyl 3-[4-(3,3-dimethyl-oxiranylmethoxy)-3-hydroxyphenyl]acrylate四氯化锡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44%的产率得到ethyl 3-(3-hydroxy-3-isopropyl-2,3-dihydro-2H-benzo[1,4]dioxin-6-yl)acr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strobilurins G,M和N的总合成
    摘要:
    strobilurins的一般合成中的关键反应是(E)-肉桂醛与衍生自溴化(1,1-二溴乙基)三苯基phosph的磷化钾8的高(Z)选择性Wittig反应,然后进行溴-碘交换和Pd-Cu共同催化所得烯基碘化物与(Z)-2-三丁基锡烷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的Stille交叉偶联(7)。合成的球果伞星蛋白G,M和N与相应的天然化合物相同。此外,通过合成中间体(S)-的氧化降解明确确定了嗜球果伞素G(1)的(2 'S)-构型。9至(R)-2,3-二羟基异戊酸。
    DOI:
    10.1016/j.tet.2004.03.09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otal syntheses of the strobilurins G, M, and N
    作者:Stefan Kroiß、Wolfgang Steglich
    DOI:10.1016/j.tet.2004.03.092
    日期:2004.5
    followed by bromine–iodine exchange and Pd–Cu co-catalyzed Stille cross-coupling of the resulting alkenyl iodide with methyl (Z)-2-tributylstannyl-3-methoxyacrylate (7). The synthetic strobilurins G, M, and N were identical with the corresponding natural compounds. In addition, the (2′ S)-configuration of strobilurin G (1) was unambiguously established by oxidative degradation of the synthetic intermediate
    strobilurins的一般合成中的关键反应是(E)-肉桂醛与衍生自溴化(1,1-二溴乙基)三苯基phosph的磷化钾8的高(Z)选择性Wittig反应,然后进行溴-碘交换和Pd-Cu共同催化所得烯基碘化物与(Z)-2-三丁基锡烷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的Stille交叉偶联(7)。合成的球果伞星蛋白G,M和N与相应的天然化合物相同。此外,通过合成中间体(S)-的氧化降解明确确定了嗜球果伞素G(1)的(2 'S)-构型。9至(R)-2,3-二羟基异戊酸。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