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新的1,2,4-噻唑衍生物3a-i,即(E)-4-(4-取代苄亚氨基)-3-((5-苯基-1,3,4-噁二唑-2-基)甲基)-1H-1,2,4-噻唑-5(4H)-硫代酮(2),这些化合物源自于4-氨基-3-((5-苯基-1,3,4-噁二唑-2-基)甲基)-1H-1,2,4-噻唑-5(4H)-硫代酮(1)。通过红外光谱(IR)、氢核磁共振(1H NMR)、碳核磁共振(13C NMR)、质谱(MS)和元素分析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阐明。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抗微生物活性筛选。在合成的化合物中,(E)-4-(4-氯苄亚氨基)-3-((5-苯基-1,3,4-噁二唑-2-基)甲基)-2-(吗啉甲基)-1H-1,2,4-噻唑-5(4H)-硫代酮3c被发现对大肠杆菌(E. coli)、伤寒沙门氏菌(S. typhimurium)、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 monocytogenes)、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和链球菌(S. pyogenes)具有最强的体外抗微生物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6、3.125、1.56、25、25和25 μg/ml。化合物(E)-4-(苄亚氨基)-3-((5-苯基-1,3,4-噁二唑-2-基)甲基)-2-(吗啉甲基)-1H-1,2,4-噻唑-5(4H)-硫代酮3a被发现对白色念珠菌(C. albicans)和福氏潮霉(F. solani)具有最强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其MIC分别为0.78和0.097 μ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