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enzyl (allyl 3,4-di-O-benzyl-2-O-levulinoyl-β-D-glucopyranosid)uronate | 1403890-06-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enzyl (allyl 3,4-di-O-benzyl-2-O-levulinoyl-β-D-glucopyranosid)uronate
英文别名
——
benzyl (allyl 3,4-di-O-benzyl-2-O-levulinoyl-β-D-glucopyranosid)uronate化学式
CAS
1403890-06-1
化学式
C35H38O9
mdl
——
分子量
602.681
InChiKey
NSXJYHXPIJKHEC-MNYCWKMR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11
  • 重原子数:
    44.0
  • 可旋转键数:
    16.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4
  • 拓扑面积:
    106.59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9.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enzyl (allyl 3,4-di-O-benzyl-2-O-levulinoyl-β-D-glucopyranosid)uronatesodium acetate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 、 palladium dichlorid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溶剂黄146 为溶剂, 反应 28.0h, 生成 benzyl (3,4-di-O-benzyl-2-O-levulinoyl-α-D-glucopyranosyl trichloroacetimidate) uro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l-FucNAc和d-FucNAc合成子合成金黄色葡萄球菌5型荚膜多糖重复单元和免疫化学评估
    摘要: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已经研究了5型和8型荚膜多糖的糖缀合物用于疫苗的应用。建议的5型多糖结构为:→4-β- d - ManNAcA-(1→4)-α - 1 - FucNAc(3OAc)-(1→3)-β- d- FucNAc-(1→。这三个糖苷键的立体控制插入是一个真正的合成挑战,在本论文中,我们报道了两种新颖的通用l-和d的制备-岩藻糖胺合成子由可商购的起始原料制成。此外,我们将这两个组成部分应用于5型三糖重复单元的合成。合成的三糖的免疫化学特性是通过竞争ELISA和免疫斑点印迹法评估的,该血清是用与CRM 197结合的5型多糖免疫的小鼠血清。结果表明,尽管5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糖被斑点印迹法中的特异性抗多糖抗体识别,但可能需要比三糖更长的结构才能与天然5型聚合物竞争与免疫小鼠血清的结合。与金黄色葡萄球菌5型多糖-CRM 197共轭物。
    DOI:
    10.1016/j.bmc.2012.08.048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l-FucNAc和d-FucNAc合成子合成金黄色葡萄球菌5型荚膜多糖重复单元和免疫化学评估
    摘要: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已经研究了5型和8型荚膜多糖的糖缀合物用于疫苗的应用。建议的5型多糖结构为:→4-β- d - ManNAcA-(1→4)-α - 1 - FucNAc(3OAc)-(1→3)-β- d- FucNAc-(1→。这三个糖苷键的立体控制插入是一个真正的合成挑战,在本论文中,我们报道了两种新颖的通用l-和d的制备-岩藻糖胺合成子由可商购的起始原料制成。此外,我们将这两个组成部分应用于5型三糖重复单元的合成。合成的三糖的免疫化学特性是通过竞争ELISA和免疫斑点印迹法评估的,该血清是用与CRM 197结合的5型多糖免疫的小鼠血清。结果表明,尽管5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糖被斑点印迹法中的特异性抗多糖抗体识别,但可能需要比三糖更长的结构才能与天然5型聚合物竞争与免疫小鼠血清的结合。与金黄色葡萄球菌5型多糖-CRM 197共轭物。
    DOI:
    10.1016/j.bmc.2012.08.04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