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了一种用于合成选择性氟化糖蛋白的化学酶糖基化重塑方法。该方法包括氟聚糖恶唑啉的化学合成及其作为内切糖苷酶 (ENGase) 催化转糖基化为 GlcNAc 蛋白以形成均质氟糖蛋白的供体底物的用途。该方法以核糖核酸酶 B (RNase B) 的氟化糖型的合成为例。一个有趣的发现是 Man3GlcNAc 核心中 6 分支甘露糖部分的 C-6 处的氟化导致酶转糖基化中底物的反应性显着增强。结构分析表明,反应性的增强可能来自氟和酶催化位点 (Endo-A) 中的酪氨酸残基之间有利的疏水相互作用。氟化糖蛋白与凝集素伴刀豆球蛋白 A (con A) 结合的 SPR 分析揭示了 6-羟基基团在 α-1,6-支化甘露糖部分在 con A 识别中的重要性。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制备选择性氟化糖蛋白的简便方法,可作为阐明特定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有价值的探针。
描述了一种用于合成选择性氟化糖蛋白的化学酶糖基化重塑方法。该方法包括氟聚糖恶唑啉的化学合成及其作为内切糖苷酶 (ENGase) 催化转糖基化为 GlcNAc 蛋白以形成均质氟糖蛋白的供体底物的用途。该方法以核糖核酸酶 B (RNase B) 的氟化糖型的合成为例。一个有趣的发现是 Man3GlcNAc 核心中 6 分支甘露糖部分的 C-6 处的氟化导致酶转糖基化中底物的反应性显着增强。结构分析表明,反应性的增强可能来自氟和酶催化位点 (Endo-A) 中的酪氨酸残基之间有利的疏水相互作用。氟化糖蛋白与凝集素伴刀豆球蛋白 A (con A) 结合的 SPR 分析揭示了 6-羟基基团在 α-1,6-支化甘露糖部分在 con A 识别中的重要性。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制备选择性氟化糖蛋白的简便方法,可作为阐明特定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有价值的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