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4-Dibenzoylanisol | 27922-86-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4-Dibenzoylanisol
英文别名
2,4-Dibenzoylanisole;(3-benzoyl-4-methoxyphenyl)-phenylmethanone
2,4-Dibenzoylanisol化学式
CAS
27922-86-7
化学式
C21H16O3
mdl
——
分子量
316.356
InChiKey
DHXZBZQXKBTLR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3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5
  • 拓扑面积:
    43.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sodium benzoate 在 bis(η3-allyl-μ-chloropalladium(II)) 、 一氧化碳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20.0~80.0 ℃ 、405.33 kPa 条件下, 反应 40.0h, 生成 2,4-Dibenzoylanisol
    参考文献:
    名称:
    一氧化碳脱羧:将羧酸直接转化为强效三氟甲磺酸亲电子试剂
    摘要:
    我们报告了一种将羧酸转化为强效三氟甲磺酸亲电子试剂的新策略。该反应涉及在AgOTf存在下用I 2氧化羧酸的羰基化反应,并假定该反应是通过与CO反应形成三氟甲磺酸酯的酰基次碘酸盐进行的。将这种化学反应与随后的芳烃捕集相结合,可提供一种温和的室温方法,无需使用腐蚀性和反应性的路易斯或布朗斯台德酸添加剂即可直接从广泛存在的羧酸中生成酮,而从易于获得,稳定且功能强大的化合物中生成酮组兼容。
    DOI:
    10.1002/anie.20181466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reparation of polyacylated aromatric compounds
    申请人:BASF Aktiengesellschaft
    公开号:US05395975A1
    公开(公告)日:1995-03-07
    Polyacylated aromatic compounds of formula I ##STR1## where R.sup.1 is phenyl which is unsubstituted or has inert substituents or is .alpha.-halo-C.sub.1 -C.sub.6 -alkyl, it being possible for these radicals to be identical or different; R.sup.2 is C.sub.1 -C.sub.4 -alkyl; m is 2 or 3; n is 0 to 4, it being possible for the R.sup.2 substituents to be different when n>1, with the proviso that m+n.ltoreq.6, are prepared by reacting an acylaromatic compound of the formula II ##STR2## where p is 1 or 2, with a carbonyl halide of the formula III ##STR3## where X is halogen, in an amount appropriate for the desired degree of acyl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Fe(II), Fe(III), Zn(II), Mo(VI), W(VI) or Sn(IV) compounds.
    公式I的多酰基芳香化合物,其中R1是未取代的苯基或具有惰性取代基或是α-卤代-C1-C6-烷基,这些基团可以相同或不同;R2是C1-C4-烷基;m为2或3;n为0到4,当n>1时,R2取代基可以不同,但需要满足m+n≤6。该化合物通过在Fe(II),Fe(III),Zn(II),Mo(VI),W(VI)或Sn(IV)化合物的存在下,用公式III的羰基卤化物(其中X为卤素)适当量反应,以得到公式II的酰基芳香化合物的程度所需的多酰基化反应制备。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mehrfach acylierter Aromaten
    申请人:BASF Aktiengesellschaft
    公开号:EP0601438A1
    公开(公告)日:1994-06-15
    Herstellung von mehrfach acylierten Aromaten der allgemeinen Formel I in der die Variablen folgende Bedeutung haben: R¹Phenyl oder inerte Substituenten tragendes Phenyl, α-Halogen-C₁-C₆-Alkyl, wobei diese Reste gleich oder verschieden sein können; R²C₁-C₄-Alkyl; m2 oder 3; n0 bis 4, wobei die Substituenten R² verschieden sein können, wenn n >1 ist, mit der Maßgabe, daß m + n ≦ 6 ist, indem man einem Arylaromaten der allgemeinen Formel II in der p für 1 oder 2 steht, mit einer dem gewünschten Acylierungsgrad entsprechenden Menge an einem Carbonsäurehalogenid der allgemeinen Formel III in der X für Halogen steht, in Gegenwart von Fe(II)-, Fe(III)-, Zn(II)-, Mo(VI)-, W(VI)- oder Sn(IV)-Verbindungen umsetzt.
    制备通式 I 的多酰基芳香族化合物 其中各变量的含义如下 R¹苯基或带有惰性取代基的苯基、α-卤素-C₁-C₆-烷基,其中这些基可以相同或不同; R²C₁-C₄-烷基; m2 或 3; n为 0 至 4,如果 n > 1,则取代基 R² 可能不同、 但 m + n ≦ 6,即通式 II 的芳基芳烃 其中 p 为 1 或 2,并加入一定量的通式 III 的羧酸卤化物(与所需酰化程度相对应)。 其中 X 为卤素,在 Fe(II)、Fe(III)、Zn(II)、Mo(VI)、W(VI) 或 Sn(IV) 化合物存在下。
  • US5395975A
    申请人:——
    公开号:US5395975A
    公开(公告)日:1995-03-07
  • Decarboxylation with Carbon Monoxide: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arboxylic Acids into Potent Acid Triflate Electrophiles
    作者:R. Garrison Kinney、Bruce A. Arndtsen
    DOI:10.1002/anie.201814660
    日期:2019.4
    carboxylic acids into potent acid triflate electrophiles. The reaction involves oxidative carbonyl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with I2 in the presence of AgOTf, and is postulated to proceed via acyl hypoiodites that react with CO to form acid triflates. Coupling this chemistry with subsequent trapping with arenes offers a mild, room temperature approach to generate ketones directly from broadly available carboxylic
    我们报告了一种将羧酸转化为强效三氟甲磺酸亲电子试剂的新策略。该反应涉及在AgOTf存在下用I 2氧化羧酸的羰基化反应,并假定该反应是通过与CO反应形成三氟甲磺酸酯的酰基次碘酸盐进行的。将这种化学反应与随后的芳烃捕集相结合,可提供一种温和的室温方法,无需使用腐蚀性和反应性的路易斯或布朗斯台德酸添加剂即可直接从广泛存在的羧酸中生成酮,而从易于获得,稳定且功能强大的化合物中生成酮组兼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