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bromothiazol-2-yl)[3-(tert-butyldimethylsiloxy)propyl]carbamic acid tert-butyl ester | 405939-40-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bromothiazol-2-yl)[3-(tert-butyldimethylsiloxy)propyl]carbamic acid tert-butyl ester
英文别名
tert-butyl N-(5-bromo-1,3-thiazol-2-yl)-N-[3-[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propyl]carbamate
(5-bromothiazol-2-yl)[3-(tert-butyldimethylsiloxy)propyl]carbamic acid tert-butyl ester化学式
CAS
405939-40-4
化学式
C17H31BrN2O3SSi
mdl
——
分子量
451.5
InChiKey
KUBZPCCZHDZPH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06
  • 重原子数:
    25
  • 可旋转键数:
    9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6
  • 拓扑面积:
    79.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5-bromothiazol-2-yl)[3-(tert-butyldimethylsiloxy)propyl]carbamic acid tert-butyl ester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 四(三苯基膦)钯六正丁基二锡三氟乙酸lithium chloride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5.0h, 生成 3-[[5-[6-[(3-chlorophenyl)amino]pyrazinyl]-2-thiazolyl]amino]-1-propanol
    参考文献:
    名称:
    吡嗪吡啶二杂芳基化合物的合成和发现,作为一系列有效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
    摘要:
    病理性血管生成与疾病状态相关,例如癌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子宫内膜异位和牛皮癣。有许多证据表明,直接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激酶活性将导致血管生成的减少和肿瘤生长的抑制。尝试通过使用钯催化的CC键来优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抑制剂,CN键形成反应组装不同的双杂芳基分子,从而意外地发现了吡嗪-吡啶双杂芳基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效VEGFR- 2种抑制剂。化合物15在VEGFR-2处的IC(50)= 0.084 microM,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的选择性非常适中(IC(50)= 0.21 microM),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IC(50)= 0.36 microM)和糖原合酶激酶3(IC(50)= 0.478 microM),而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IC(50 )= 1.36 microM)和胰岛素R激酶(IC(50)= 1.69 micr
    DOI:
    10.1021/jm040099a
  • 作为产物:
    描述:
    (3-溴丙氧基)叔丁基二甲基硅烷N-BOC-2-氨基-5-溴噻唑cae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8.0h, 以72%的产率得到(5-bromothiazol-2-yl)[3-(tert-butyldimethylsiloxy)propyl]carbamic acid tert-but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吡嗪吡啶二杂芳基化合物的合成和发现,作为一系列有效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
    摘要:
    病理性血管生成与疾病状态相关,例如癌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子宫内膜异位和牛皮癣。有许多证据表明,直接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激酶活性将导致血管生成的减少和肿瘤生长的抑制。尝试通过使用钯催化的CC键来优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抑制剂,CN键形成反应组装不同的双杂芳基分子,从而意外地发现了吡嗪-吡啶双杂芳基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效VEGFR- 2种抑制剂。化合物15在VEGFR-2处的IC(50)= 0.084 microM,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的选择性非常适中(IC(50)= 0.21 microM),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IC(50)= 0.36 microM)和糖原合酶激酶3(IC(50)= 0.478 microM),而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IC(50 )= 1.36 microM)和胰岛素R激酶(IC(50)= 1.69 micr
    DOI:
    10.1021/jm040099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