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butyl-1,2-dithiolane-4-carboxamide | 1310358-93-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butyl-1,2-dithiolane-4-carboxamide
英文别名
——
N-butyl-1,2-dithiolane-4-carboxamide化学式
CAS
1310358-93-0
化学式
C8H15NOS2
mdl
——
分子量
205.345
InChiKey
OQDXNHNTNSBVKW-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91
  • 重原子数:
    12.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8
  • 拓扑面积:
    29.1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N-butyl-3-mercapto-2-(mercaptomethyl)propanamide 在 air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50.0h, 生成 N-butyl-1,2-dithiolane-4-carbox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Activation of disulfide bond cleavage triggered by hydrophobization and lipophilization of functionalized dihydroasparagusic acid
    摘要:
    将二氢藜麦酸(DHAA)中引入亲水基团表明蛋白质中二硫键的还原能力更高,氧化性更低。
    DOI:
    10.1039/c8ob01055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elf-Organizing Surface-Initiated Polymerization: Facile Access to Complex Functional Systems
    作者:Naomi Sakai、Marco Lista、Oksana Kel、Shin-ichiro Sakurai、Daniel Emery、Jiri Mareda、Eric Vauthey、Stefan Matile
    DOI:10.1021/ja203792n
    日期:2011.10.5
    materials of the future. Herein, we report self-organizing surface-initiated polymerization (SOSIP) as a user-friendly method to create ordered as well as oriented functional systems on transparent oxide surfaces. In SOSIP, self-organization of monomers and ring-opening disulfide exchange polymerization are combined to ensure the controlled growth of the polymer from the surface. This approach provides
    轻松访问复杂系统对于生成未来的功能材料至关重要。在此,我们报告了自组织表面引发聚合(SOSIP)作为一种用户友好的方法,可以在透明氧化物表面上创建有序和定向的功能系统。在 SOSIP 中,单体的自组织和开环二硫化物交换聚合相结合,以确保聚合物从表面受控生长。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得具有光滑、可再活化表面和长程有序、缺陷少且精度高的厚膜,包括具有定向四组分氧化还原梯度的全色光系统。SOSIP 架构的活动性明显优于无序控制。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螺[二环[2.2.1]庚烷-2,2'-[1,3]二噁戊环]-5-乙醇,(1S,4R,5R)- 芦笋酸 硫辛酸钠 硫辛酸氨基丁三醇盐 硫辛酸杂质D 硫辛酸杂质9 硫辛酸乙酯 硫辛酸-二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 硫辛酰氨基-PEG12-羧酸 甲基沙蚕毒素 沙蚕毒素 氨基乙醛乙烷二硫代缩醛 左旋硫辛酸 呋喃-2-甲醛乙烷-1,2-二基二硫代缩醛 二乙基硫辛酰胺 三硫代碳酸乙烯酯 rac-α-硫辛酸-d5 R-(alpha)-硫辛酸氨基丁三醇盐 R-(+)-硫辛酸 N-(1,3-二噻戊环-2-亚基氨基)乙酰胺 N-(1,3-二噻戊环-2-亚基氨基)-2-氧代丙酰胺 L-赖氨酸单-1,2-二噻戊环-3-戊酸盐 DL-α-硫辛酸-NHS 5-[(3R)-二噻戊环-3-基]戊酸;2-羟基丙酸 4-甲基二噻戊环-3-酮 4-甲基-1,3-二硫醇-2-酮 4-甲基-1,3-二噻戊环-2-亚胺盐酸盐 4-甲基-1,2-噻吩-4-羧酸 4-甲基-1,2-二噻吩-4-羧胺 4-噻唑烷酮,3-(二甲氨基)-2-亚硫酰基-,(Z)- 4-乙基-1,3-二噻戊环-2-硫酮 4-[[5-(1,2-二噻戊环-3-基)-1-氧代戊基]氨基]丁酸 4-[(苯基硫基)甲基]苯甲酸 4,5-二甲基-2-[2-(甲硫基)乙基]-1,3-二噻戊环 3-环丁烯砜-D6 2-甲基-1,3-二硫戊环 2-异丙基-4-甲基-1,3-二噻戊环 2-己基-1,3-二噻戊环 2-亚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 2-(氯甲基)-1,3-二噻戊环 2-(三氯甲基)-1,3-二噻戊环 2-(2-噻吩基)-1,3-二噻戊环 2-(2,4-环戊二烯-1-亚基)-1,3-二硫戊环 2-(1,3-二噻戊环-2-基)-1,3-二噻戊环 2-(1,2-二硫烷-3-基)乙酸 2,4-二氯-6,7-二硫杂双环[3.2.1]辛烷 2,3-二硫杂螺[4.4]壬烷 2,3,7,8-四硫杂螺[4.4]壬烷 2,2'-[1,2-乙烷二基二(硫代)]二[2-(三氟甲基)-1,3-二噻戊环] 1,‐2-二硫戊基-4-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