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Acetic acid (1S,4R)-4-[(2S,3S,6R,8S,9R)-3,9-dimethyl-8-((S)-3-methyl-pent-4-enyl)-1,7-dioxa-spiro[5.5]undec-2-yl]-1-((R)-1-methyl-prop-2-ynyl)-pentyl ester | 329914-28-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Acetic acid (1S,4R)-4-[(2S,3S,6R,8S,9R)-3,9-dimethyl-8-((S)-3-methyl-pent-4-enyl)-1,7-dioxa-spiro[5.5]undec-2-yl]-1-((R)-1-methyl-prop-2-ynyl)-pentyl ester
英文别名
[(3R,4S,7R)-7-[(2S,3S,6R,8S,9R)-3,9-dimethyl-8-[(3S)-3-methylpent-4-enyl]-1,7-dioxaspiro[5.5]undecan-2-yl]-3-methyloct-1-yn-4-yl] acetate
Acetic acid (1S,4R)-4-[(2S,3S,6R,8S,9R)-3,9-dimethyl-8-((S)-3-methyl-pent-4-enyl)-1,7-dioxa-spiro[5.5]undec-2-yl]-1-((R)-1-methyl-prop-2-ynyl)-pentyl ester化学式
CAS
329914-28-5
化学式
C28H46O4
mdl
——
分子量
446.671
InChiKey
QZOQKOLRJXLGQG-IVYXMQAL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1
  • 重原子数:
    32
  • 可旋转键数:
    1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2
  • 拓扑面积:
    44.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Acetic acid (1S,4R)-4-[(2S,3S,6R,8S,9R)-3,9-dimethyl-8-((S)-3-methyl-pent-4-enyl)-1,7-dioxa-spiro[5.5]undec-2-yl]-1-((R)-1-methyl-prop-2-ynyl)-pentyl ester二异丁基氢化铝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98%的产率得到(3R,4S,7R)-7-[(2S,3S,6R,8S,9R)-3,9-Dimethyl-8-((S)-3-methyl-pent-4-enyl)-1,7-dioxa-spiro[5.5]undec-2-yl]-3-methyl-oct-1-yn-4-ol
    参考文献:
    名称:
    蛋白磷酸酶抑制剂互变霉素C1-C21亚基的合成:正式的总合成。
    摘要:
    描述了互变霉素C1-C21亚基的合成。收敛路线采用了对映体富集的烯丙基锡烷和衍生自(S)-3-butyn-2-ol甲磺酸盐的锌试剂。这些试剂与适当的醛链段反应,以高非对映选择性产生顺式和反加合物。将衍生的硫代炔烃逐步连接至CO当量(MeONMe)2 C = O,以提供中间体酮,该中间体酮在酸处理后转化为互变异构体的核心螺缩酮部分。通过将上述烯丙基锌试剂另一种添加到螺酮醛中来进行链延长,以高非对映选择性进行,以安装剩余的立体中心。所得的炔丙醇加合物通过炔烃的分子内氢化硅烷化和衍生的五元硅氧烷的Tamoo氧化而转化为甲基酮。该酮被证明与张伯林在先前的互变异构全合成中使用的中间体相同。
    DOI:
    10.1021/jo0056951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蛋白磷酸酶抑制剂互变霉素C1-C21亚基的合成:正式的总合成。
    摘要:
    描述了互变霉素C1-C21亚基的合成。收敛路线采用了对映体富集的烯丙基锡烷和衍生自(S)-3-butyn-2-ol甲磺酸盐的锌试剂。这些试剂与适当的醛链段反应,以高非对映选择性产生顺式和反加合物。将衍生的硫代炔烃逐步连接至CO当量(MeONMe)2 C = O,以提供中间体酮,该中间体酮在酸处理后转化为互变异构体的核心螺缩酮部分。通过将上述烯丙基锌试剂另一种添加到螺酮醛中来进行链延长,以高非对映选择性进行,以安装剩余的立体中心。所得的炔丙醇加合物通过炔烃的分子内氢化硅烷化和衍生的五元硅氧烷的Tamoo氧化而转化为甲基酮。该酮被证明与张伯林在先前的互变异构全合成中使用的中间体相同。
    DOI:
    10.1021/jo005695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