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6-dimethyl-3-(p-tolyl)-2,3-dihydroquinoline-4,4(1H)-dicarbonitrile | 1417627-77-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6-dimethyl-3-(p-tolyl)-2,3-dihydroquinoline-4,4(1H)-dicarbonitrile
英文别名
——
1,6-dimethyl-3-(p-tolyl)-2,3-dihydroquinoline-4,4(1H)-dicarbonitrile化学式
CAS
1417627-77-0
化学式
C20H19N3
mdl
——
分子量
301.391
InChiKey
HAAWTYDQIREHG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82
  • 重原子数:
    23.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
  • 拓扑面积:
    50.82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2-(4-甲基亚苄基)-丙二腈N,N-二甲基对甲苯胺氧气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6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14.0h, 以75%的产率得到1,6-dimethyl-3-(p-tolyl)-2,3-dihydroquinoline-4,4(1H)-dicarbo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级联自由基加成/环化反应的层状双氢氧化物中高活性 Cu+ 位点的构建和稳定化
    摘要:
    已经开发了一种有效的方案,用于通过共沉淀过程中Cu 2+、Co 2+和Fe 2+阳离子之间的原位电子转移来构建和稳定层状双氢氧化物(LDH)中的活性Cu +位点。因此,CuCoFe-LDH 在级联自由基加成/环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用于从N,N-二甲基苯胺和 2-亚苄基丙二腈合成四氢喹啉。铜+已被确定为催化活性位点,并且在催化反应中明显观察到Cu、Co和Fe物种之间的协同效应。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创建催化活性位点和用于有机合成的潜在材料。
    DOI:
    10.1016/j.mcat.2022.11241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xygen Switch in Visible-Light Photoredox Catalysis: Radical Additions and Cyclizations and Unexpected C–C-Bond Cleavage Reactions
    作者:Shaoqun Zhu、Arindam Das、Lan Bui、Hanjun Zhou、Dennis P. Curran、Magnus Rueping
    DOI:10.1021/ja309580a
    日期:2013.2.6
    oxygen, a radical addition/cyclization reaction occurred which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etrahydroquinoline derivatives in good yields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intramolecular version of the radical addition led to the unexpected formation of indole-3-carboxaldehyde derivatives. Mechanistic investigations of this reaction cascade uncovered a new photoredox catalyzed C-C bond cleavage reaction
    已经开发出可见光光氧化还原催化的叔胺的分子间和分子内 CH 官能化反应。发现氧气作为化学开关触发两种不同的反应途径,并从相同的起始材料中获得两种不同类型的产物。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N,N-二甲基-苯胺与缺电子烯烃的分子间加成以良好到高产率提供了γ-基腈。在氧气存在下,发生自由基加成/环化反应,导致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以良好的产率形成四氢喹啉生物。自由基加成的分子内形式导致了 indole-3-carboxaldehyde 衍生物的意外形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