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latamoxef disodium | 64953-12-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latamoxef disodium
英文别名
6(R),7(R)-7-<2(R)-carboxy-2-(4-hydroxyphenyl)acetamido>-7-methoxy-3-<<(1-methyl-1H-tetrazol-5-yl)thio>-methyl>-8-oxo-5-oxa-1-azabicyclo<4.2.0>oct-2-ene-2-carboxylic acid disodium salt;moxalactam disodium salt;moxalactam disodium;latamoxef sodium;moxalactam;Shiomarin;6(R),7(R)-7-[2(R)-carboxy-2-(4-hydroxyphenyl)acetamido]-7-methoxy-3-{[(1-methyl-1H-tetrazol-5-yl)thio]-methyl}-8-oxo-5-oxa-1-azabicyclo[4.2.0]oct-2-ene-2-carboxylic acid disodium salt
latamoxef disodium化学式
CAS
64953-12-4;74242-88-9;76858-80-5;78037-39-5;82631-48-9
化学式
C20H18N6O9S*2Na
mdl
——
分子量
564.443
InChiKey
GOCKDBGHIIILFH-WSRMPUPI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56oC (dec.)
  • 比旋光度:
    D22 -45° (water)
  • 溶解度:
    少许溶于甲醇
  • 碰撞截面:
    205.4 Ų [M+H-H2O]+ [CCS Type: TW, Method: calibrated with polyalanine and drug standards]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79
  • 重原子数:
    37.0
  • 可旋转键数:
    9.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5
  • 拓扑面积:
    211.96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14.0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n
  • 安全说明:
    S22,S36/37,S45
  • 危险类别码:
    R42/43
  • WGK Germany:
    2

SDS

SDS:e433475a26adf4613e763aea4b040a74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拉氧头孢钠为半合成氧头孢烯类抗生素。其基本结构与头霉素类相接近,仅其母核1位S为O所替代。本品广谱,呈杀菌作用,抗菌作用与第3 代头孢菌素相近似。抗菌谱与头孢噻肟近似。对多种革兰阴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包括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沙雷菌属等具有较强抗菌活性;对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不动杆菌、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较氨基糖苷类药或哌拉西林差;对产酶和不产酶淋球菌敏感,其抗菌活性与头孢哌酮近似,较头孢噻肟差,对肠球菌耐药,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普遍较弱。本品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强,故细菌对本品不易产生耐药。白色或淡黄白色粉末或块状物,无臭。易溶于水、甲醇,微溶于乙醇,几不溶于丙酮、乙醚、氯仿和醋酸乙酯等非极性溶剂。10%水溶液pH为 5.0~7.0,在室温(25℃)和冷处 (2~10℃)保存,分别可保持效价24小时和72小时。肾功能正常成人肌注1g的半衰期为138分钟,静注1g半衰期为87分钟, 1g/小时为111分钟。1g/2小时为119分钟。成人血浓度:250,500mg肌注1小时后分别为13.3,21.0μg/mL,1g静注后15分钟为105.2μg/mL。给药后主要经肾排泄,尿排泄2小时平均为30%~40%,8小时为90%;静注及静滴后2小时尿排泄率平均为40%~60%,12小时平均为93%~99%。给药后药物可分布到胆汁,腹水,脑脊液,脐带血,羊水,子宫及附件等各种体液及各脏器组织中,乳汁几不出现。本品在体内不被代谢。本品为新型半合成B-内酰胺类的广谱抗生素。作用机制是与细胞内膜上的靶位蛋白结合,使细胞不能维持正常形态和正常分裂繁殖,最后溶菌死亡,由于本品对B-内酰胺酶极为稳定,对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具有强大的抗菌力,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略弱,对绿脓杆菌亦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症,如败血症,脑膜炎,呼吸系统感染症(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化脓症,脓胸等),消化系统感染症(胆道炎,胆囊炎等),腹腔内感染症(肝脓疡,腹膜炎等),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感染症(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淋病,副睾炎,子宫内感染,子宫附件炎,盆腔炎等),皮肤及软组织感染,骨,关节感染及创伤感染。首先,化合物2与甲硫四氮唑钠反应生成中间体7α-苯甲酰胺-3-( 1-甲基-5-四唑基) 硫甲基-1-氧杂-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酯(3);化合物3 先经次氯酸叔丁酯氯化,再与甲醇锂发生反应得甲氧基化中间体7β-苯甲酰胺-7α-甲氧基-3-( 1-甲基-5-四唑基) 硫甲基-1-氧杂-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酯(5);化合物5 用五氯化磷-吡啶脱氨基保护基得中间体7β-氨基-7α-甲氧基-3-(1-甲基-5-四唑基) 硫甲基-1-氧杂去硫杂-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酯(6);化合物6 与拉氧头孢7-位侧链酸反应得中间体7β-(α-对-甲氧苄氧甲酰-α-4-对-甲氧苄氧苯基乙酰胺基) -7α-甲氧基-3-( 1-甲基-5-四唑基) 硫甲基-1-氧杂去硫杂-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酯(8),化合物8 用三氟乙酸-苯甲醚脱羧酸保护基得7β-(α-对-羟苯基-α-羧乙酰胺基) -7α-甲氧基-3-(1-甲基-5-四唑基) 硫甲基-1-氧杂去硫杂-3-头孢烯-4-羧酸(9) ,化合物9与异辛酸钠反应成盐得化合物1。
拉氧头孢钠的合成路线
图1为拉氧头孢钠的合成路线同其他头孢菌素类药。偶可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药物热等,罕见过敏性休克;有胃肠道反应,偶有呕吐、恶心、食欲减退、腹泻、腹痛等;少见血红蛋白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偶见血小板降低、凝血时间延长、出血等症状。少数患者可见血清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偶见血清胆红素、尿素氮、肌酸酐升高。长期使用本品可引起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还可致维生素K、维生素B族缺乏;注射部位疼痛、硬结或致血栓静脉炎。1. 与氨基糖苷类药合用,有协同抗菌作用,但合用时可能增加肾毒性。
2. 与强利尿药合用,可增加肾毒性。
3. 与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合用,由于血小板功能受抑制,凝血因子生成减少,可能增加出血危险。
4. 与伤寒活疫苗同用,可减弱伤寒活疫苗的免疫活性。
5. 不可与乙醇或含乙醇制剂同用,以免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面红、心率加快、低血压等)。
6. 本品与甘露醇注射液、脂肪乳、钙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红霉素、氢化可的松等药物呈配伍禁忌。
有关拉氧头孢钠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用途、注意事项等是由Chemicalbook的旭艳编辑整理。(20160-04-18)1. 交叉过敏:拉氧头孢钠与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药有交叉过敏。
2. 禁忌症:对本品及其它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药过敏的患者禁用。
3. 以下情况慎用:
(1)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早产儿、新生儿慎用。
(2) 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 胆道阻塞患者慎用。
(4) 高度过敏性体质者慎用。
(5) 高龄、体弱患者慎用。
4. 药物对临床结果的影响:
(1) 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血清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酯酶升高,尿素氮、肌酸、肌酐升高。
(2) 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血色素降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等。
(3) 使用本品时可使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试验)出现阳性反应。
5. 长期大剂量使用本品须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血液学参数(全血计数、凝集素时间等)。1. 使用前须进行皮试,皮试阳性反应者不可使用。如遇休克反应,可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处理方法处理。
2. 对儿童及对利多卡因或酰胺类局部麻醉药过敏者,本品不宜采用肌内注射。
3. 与甘露醇注射液、脂肪乳、钙剂属配伍禁忌。
4. 与阿米卡星、双去氧卡那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氢化可的松、卡那霉素、新霉素、奈替米星等药物属配伍禁忌。
5. 用药期间及用药后一周内应避免饮酒;用药期间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K。
6. 不宜用大量输液稀释,药液不宜久置,宜现用现配。
用途
Moxalactam钠盐是一种抗生素化合物, 对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比头孢菌素还有效。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